英媒稱10多個亞洲國家和地區組團,能取代中國,真當這是1+1?

軍情作家陳曦 發佈 2024-04-06T01:46:55.930445+00:00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曾提出「亞洲替代供應鏈」的概念,現在又開始進行炒作。所謂的「亞洲替代供應鏈」,說白了就是讓其他亞洲國家和地區,完全取代中國供應鏈。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曾提出「亞洲替代供應鏈」的概念,現在又開始進行炒作。

所謂的「亞洲替代供應鏈」,說白了就是讓其他亞洲國家和地區,完全取代中國供應鏈。

按照英媒的說法,這個「亞洲替代供應鏈」包括十多個亞洲國家和地區,既有經濟相對落後的泰國、汶萊、孟加拉國、柬埔寨、菲律賓、寮國,也包括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這些發達國家,同時還包括發展勢頭較好的印度、越南、印尼等國。

基本上,就是東亞、南亞以及東南亞主要國家和地區,就構成了所謂的「亞洲替代供應鏈」。


「亞洲替代供應鏈」可以同中國一爭高下?

《經濟學人》指出,單論對美國出口,「亞洲替代供應鏈」跟中國差不多,基本能畫上等號。

在人力方面,「亞洲替代供應鏈」加起來,擁有25至54歲受過高等教育的勞動人口有1.55億,跟中國相當。

而在勞動力成本方面,雖然日韓等發達國家的時薪很高,但是在印度、越南等國,時薪還不到中國的三分之一,平均下來的話,並不比中國高上多少。

從經濟規模來看,日本、印度、韓國、印尼都是G20成員國家,GDP排在全球前20,這四個國家的GDP加起來,雖然沒有中國高,但加上「亞洲替代供應鏈」中的其他國家和地區,整體規模跟中國比較接近。


這並不是1+1=2的算術題

從各種數據來看,「亞洲替代供應鏈」跟中國能夠劃上一個約等號,但供應鏈並不是1+1=2那麼簡單。

而且單從算術本身來看,《經濟學人》的觀點有根本性錯誤。

「亞洲替代供應鏈」只是規模跟中國相當,如果完全取代中國,意味著要在他們現有的供應鏈規模之上,再加一倍。

這意味著,他們要對美國的出口量,要從6340億美元增加到12680億美元;25至54歲受過高等教育的勞動人口要增加到3.1億人;每個國家和地區的GDP都要翻上一倍。

這顯然是不現實的。

因此,這根本就不是一道算術題,即便「亞洲替代供應鏈」跟中國能夠劃上一個約等號,也不意味著他們能夠取代中國,《經濟學人》完全是在偷換概念


1+1未必等於2

《經濟學人》認為,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完全取代中國在國際供應鏈中的地位,所以就畫了一個小圈子,讓一群國家和地區一起來取代中國。

且不說這是偷換概念的做法,哪怕按照《經濟學人》的思路,也做不到1+1=2。

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相加,也只是能把數據加在一起。而加在一起之後,有互補的部分,也有重疊的部分。

互補看似美好,卻難以利用。30美元時薪的日本,很難利用到3美元時薪的越南的優勢。

勞動力成本低的國家,配套設施也很落後,運輸也沒有優勢,同樣很難享受到發達國家更加成熟的基建。

而這些國家和地區,也就南亞和東南亞國家在地理位置上比較近,位於東亞的國家和地區,完全是一盤散沙。

一直追求一體化的歐盟尚且分裂嚴重,這些亞洲國家和地區本身就有著很大差異,強行拉到一起,也不可能發揮出1+1>2的效果。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