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藝起評:《撥浪鼓咚咚響》為何讓人久久不能平靜

人民網 發佈 2024-04-06T07:39:15.320040+00:00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原創稿這是一部無法用明星效應、製作成本進行背書的電影,卻同樣能夠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近日,這部小成本公路題材影片《撥浪鼓咚咚響》走進了大眾的視野。該片講述了留守兒童毛豆為了尋找外出打工的父親,與一位剛剛遭受喪子之痛的司機苟仁的一段苦樂經歷。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原創稿

這是一部無法用明星效應、製作成本進行背書的電影,卻同樣能夠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近日,這部小成本公路題材影片《撥浪鼓咚咚響》走進了大眾的視野。

該片講述了留守兒童毛豆為了尋找外出打工的父親,與一位剛剛遭受喪子之痛的司機苟仁的一段苦樂經歷。毛豆獨自與奶奶生活在農村,成績優異的他時時想念著父親;苟仁獨自經營著一輛流動的小百貨車,掛在車內的撥浪鼓似乎在時時「提醒」著他,不要忘記為兒子「復仇」。奶奶的離世,讓孤身一人的毛豆決定外出尋找父親;而貨箱中的一陣鞭炮聲,也讓苟仁發現了這個偷偷搭車的不速之客。為了得到貨品的賠償,苟仁不得不帶著這名小肇事者踏上了尋找監護人的旅程。

從蒼涼廣袤的黃土高原,到瀰漫著煙火氣的市鎮,無一不讓人感受到生活的質感。而質感則源於時間的沖刷與浸蝕,是一種難以人為營造的客觀視覺感受,往往帶給人以真實之感。從這一點便可以看出該片創作者能夠堅定地將鏡頭對準生活真實的一面,既不刻意渲染,也不隨意評判。在拍攝技術過盛的今天,這樣的影像風格,如同一道水煮青菜,讓人們在輾轉於各種調料堆砌的大菜的間隙,收穫一種食材的本味,一種生活的本味。

但藏在這片粗礪之下的,還有細膩綿長、隱忍含蓄的底層情感。在劇中,撥浪鼓是一個表現苟仁對於兒子思念的意向,這種意向天然就具有不可被傷害的屬性,卻被毛豆破壞了,不過並沒有被揭示出來,而是作為伏筆隱藏在最後,撥浪鼓的裂縫被苟仁貼了一個膠布,也象徵著傷痕癒合的過程。

一般而言,電影中的成年人是以兒童的教育者和管理者形象出現的,但是在該片中,卻成為了被兒童救贖的人。苟仁為了復仇將一把匕首留在身邊,毛豆得知後也並未表現出異樣。及至當苟仁偶遇「仇人」並瘋狂地刺向對方之時,才發現手中所持的僅僅是一枚刀柄。可以說,當苟仁被執念推到了懸崖邊緣的時候,是毛豆暗中拉住了他。這個還在上小學的兒童,在此事上卻表現出了超越很多成年人的理性與智慧,即使他給苟仁帶來了很多麻煩,很多經濟損失,但是他的善良、勇敢、嫉惡如仇,也讓苟仁不得不另眼相看。所以,當毛豆因父親和傷痛而哭泣的時候,苟仁便會「訓誡」他「要像個男人」。這一大一小兩個人,像父子,更像兩個夥伴、兩個男人。

當然,從成年人的角度,我們不希望毛豆這麼早地「成熟」,但這確實是留守兒童真實的一面。2016年2月14日,國務院下發了《關於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指出留守兒童問題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階段性問題」,並要求各有關部門要「加大工作力度,採取有效措施,確保農村留守兒童得到妥善監護照料和更好關愛保護。」在影片的結尾,正是政府相關工作人員的出現,讓苟仁能夠欣慰地與毛豆道別。

與其說《撥浪鼓咚咚響》講述的是兩個陌生人尋仇與尋父的故事,不如說影片真正聚焦的是每一個普通人都「需要愛、給予愛和擁抱愛」的時代情緒和社會主題。毛豆和苟仁兩個都有著悲傷經歷的人湊到一起,悲歡就實現了相通,並通過溫情相互治癒。這部電影,或許並不完美,或許有些粗糙,可真實、質樸的情感無論何時都是最打動人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