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一次!鄱陽湖水位再次跌破7米,今年我國極端「熱干」或強多

環球科學貓 發佈 2024-04-06T17:37:38.990355+00:00

鄱陽湖的變化著實讓不少人「捏了一把汗」,整個鄱陽湖的面貌可以說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這不,鄱陽湖在3月又出現了變故,再次出現了水位跌破7米的狀態,該區域已經升級為了枯水紅色預警。

鄱陽湖還能恢復到「最佳」狀態嗎?鄱陽湖的變化著實讓不少人「捏了一把汗」,整個鄱陽湖的面貌可以說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這不,鄱陽湖在3月又出現了變故,再次出現了水位跌破7米的狀態,該區域已經升級為了枯水紅色預警。



不得不說,鄱陽湖的變化已經讓很多人擔心,在2023年,難道我們還會看到「乾枯」的鄱陽湖嗎?下面我們就來看看。

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

鄱陽湖竟然能夠稱得上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那必然是具有「過強」之處,只不過,鄱陽湖在2022年以來,可以說已經發生了多次的改變。

或者直接說整個長江流域都發生了改變。在本身的「豐水」時段,卻出現了少水,以至於鄱陽湖的湖面積大規模地縮減。



當然,這對鄱陽湖的整個生態系統也帶來的巨大轉變,在正常的情況來說,鄱陽湖本身都存在季節性的變化過程,其中年內季節性和年際間差異性的水位落差的巨大變幅一直存在。

一般情況來說,年內變幅在9.59~15.36m,年際間最大變幅達16.69m,而湖體的面積也會隨著水源的變化而改變。

例如:在巔峰時刻,鄱陽湖的水位可以達到21米,湖面積約3841平方公里,容積約260億立方米,枯水期水位16米,湖面積約526平方公里,容量約僅9億立方米。

所以,這個是形成了重大的轉變。但是,鄱陽湖自從2022年夏季以來,整個長江流域的水源都非常少,而鄱陽湖作為長江的支流之一,也保持低水位的狀態。甚至在2022年9月的時候,鄱陽湖還刷新了有記錄以來歷史最低水位。



這不,在2023年以來,雖然水位也大漲過,但是鄱陽湖一直保持「巨變」的狀態,3月水位再次走低,已經跌破7米。

這也是鄱陽湖2022年9月以來,第5次跌破7米的情況。所以,鄱陽湖的水源大變已經不是第一次了,這樣的變化是真的讓很多人擔憂。真的就是這樣——鄱陽湖真的太幹了,已經是嚴重缺水的狀態。



中國第一大淡水湖也真的是快維持不住了。所以,沒有水源的補充,真的是太困難了。解除枯水藍色預警,這一狀態僅僅維持了半個月左右,沒想到這麼快再次出現。

當然,鄱陽湖的水源變少,下降之後,不少人也去抓魚,這也是引發了很多人的熱議。



特別是在2022年的時候,鄱陽湖乾旱,村民開車進湖,瘋狂撿魚。這種場面的出現著實嚇到了不少人,因為這些人不怕危險,站在破壞生態系統等問題上去抓魚,的確是比較瘋狂。

只不過,在這件事情出現之後,有人說可以抓,也有說不能抓。



說可以抓的,覺得這些魚會被乾死,抓了還好一些,認為不應該抓的,主要就是站在危險,破壞生態方面來說的。

到底誰說得有理,這裡我們就不討論。但是大家需要警惕的是,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太過就行,這裡扯得有點遠了,回到鄱陽湖的問題上。



鄱陽湖水位還有恢復的希望嗎?

對於鄱陽湖來說,除非就不下雨了,那就不太可能恢復。但是很顯然,這是不可能的。要是真的這樣,那豈不整個氣候都發生了重大轉變了。只不過,要恢復的關鍵點還是要看整個江西的水源變化。

鄱陽湖水位的變化主要依靠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水五大河流。



其次就是直接入湖的河流——較大的有清豐山溪、潼津河、漳田河、博陽河以及土塘水、候港水等水源,清豐山溪是薌、豐、秀、搓、白土、櫧山6條河流的總稱,以豐水最大,形成主流,潼津河河長85km,流域面積978 k㎡。

漳田河又稱西河,河長103km,流域面積2072 k㎡,博陽河絕大部分在德安縣境內,集水面積1220km,主河長93.5km,土塘水、候港水均在都昌縣境內,為35~40km長的小河。



所以,改變鄱陽湖,還得依靠江西自己的水源。但是,由於鄱陽湖是流域的匯水中心,湖口也是與長江相通,控制著流域與長江的水量吞吐平衡,所以,在部分時段。

它不僅接納流域五大河來水,湖區周邊還有14條30km以上的河流直流入湖,在一定的情況下還接受長江水倒灌。



但是,很顯然,長江的水源都比較稀缺,這個時段可能難以有水源地保障到鄱陽湖。你說鄱陽湖水位還有恢復的希望嗎?

只能說只有江西降雨之後,才有改變的空間。但是,從2023年的整體情況來看,鄱陽湖的情況可能不太樂觀。



今年我國極端「熱干」或強多

沒錯,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那對鄱陽湖的整體趨勢必然也不會太好。這個也沒有辦法改變,主要是因為我國是受到全球變暖影響較強的國家之一,在全球變暖的推動之下,氣候變得更加不穩定了。

近些年來,我國極端氣候事件發生頻率高、影響範圍廣、致災性強。



而對於2023年來說,依然可能出現這樣的局面,氣候模式結果表明,未來中國不同地區年平均氣溫都表現為增加趨勢,增幅總體上從東南向西北逐漸變大,北方地區增溫幅度大於南方地區,青藏高原地區、新疆北部及東北部分地區增溫較為明顯。

中國區域未來降水的變化在大部分地區表現為增加,區域平均年降水量呈增加趨勢。



而對於2023年來說——今年全國氣候年景總體偏差,極端氣候事件總體呈現多發強發態勢。其中南方地區重點防範夏季持續性高溫,所以,這對鄱陽湖來說,又是一種不太樂觀的趨勢。

這種說明也意味著有可能會出現2022年的局面,那也說明了今年我國極端「熱干」或強多,大家需要提前做好準備。在雨水充足的時候,可以提前做好一部分水的存儲。



未來就算是利用長江的水電工程,來實施對水源的調度,那麼也不會變得那麼難,這就是大概情況。

反正很多人應該也看出了,幾乎每年的氣候都是熱,少雨等氣候模式,這其實趨勢也沒有什麼問題。

在全球變暖之下,我國的確也是受到了極大的影響,未來這樣的氣候局面可能會更強。所以,氣候已經在往臨界點的模式發展了,地球改變氣候的時間不多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