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法蘭西帝國為何會出現內政外交危機?

趣觀歷史 發佈 2024-04-06T18:46:07.937007+00:00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成立後法國繼續建立第二大殖民帝國,但是法國的海外殖民重點放在了非洲的馬格里布和東南亞。19世紀末,法蘭西帝國面臨政治外交危機,國內政黨重視海外殖民,尤其是北非地區。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成立後法國繼續建立第二大殖民帝國,但是法國的海外殖民重點放在了非洲的馬格里布和東南亞。19世紀末,法蘭西帝國面臨政治外交危機,國內政黨重視海外殖民,尤其是北非地區。

法蘭西帝國的內政外交危機

普法戰爭失敗後士兵和軍官想要恢復軍隊榮譽、殖民黨的宣傳、部分軍官將領的野心、帝國宣揚法蘭西文明的使命等因素,推動帝國在北非殖民擴張。19世紀下半葉法國在內政外交上面臨危機。普法戰爭後法國失去了阿爾薩斯洛林地區,隨後國內社會動盪。

1875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成立後,其外交政策是與英國或者俄國聯盟,以對抗崛起的德國。1884年柏林會議召開,歐洲國家討論剛果河流域的勢力劃分問題,法國預見了歐洲瓜分非洲地區的野心。第三共和國時期的1885年,法國議會中以茹費理為代表的殖民派和以克里蒙梭為代表的反殖民派,就法國的海外殖民政策進行辯論。

以茹費里為代表的殖民派表達其了主張:首先,殖民地具有經濟意義,可以充當法國的海外市場,其次,法國作為高等民族有義務把文明傳播給次等民族,最後,法國大國地位的恢復必須依靠殖民地。普法戰爭失敗給法國人帶來了民族榮譽上的傷害,第三共和國成立後試圖通過擴張恢復大國地位,以贏回歐洲的尊重。殖民派最終取得了勝利,第三共和國開始加緊在非洲和東南亞等地區開展海外領地的征服活動。

19世紀90年代,殖民團體在法國殖民運動高漲時紛紛成立。1890年「法國非洲委員會」成立,1892以歐仁·艾蒂安為領袖的「殖民黨」成立,1894年「殖民部」成立。1889年,法國成立培養殖民地管理者所需的學校,以招募和培養官員。「法國亞洲委員會和「摩洛哥委員會先後於1901年和1904年成立。

探險家、軍官、地理學家和傳教士等多個行業的人都加入殖民黨,他們創辦《殖民地快報》,舉行演講宣揚殖民地的風土人情和殖民總督的成就。他們主張理性開發殖民地的資源,主張當地人和宗主國共同創造財富。

殖民部長尤金·拿破崙·埃蒂納重視帝國在非洲的領土擴張,他認為馬格里布地區是在法國在非洲建立殖民帝國的核心,黑非洲是北非的腹地,西非的塞內加爾、西非蘇丹和幾內亞灣的領地,黑非洲可以連接中西北非。

殖民部的目標是在非洲建立法國在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地。但此時的北非殖民地(如阿爾及利亞)受到外交部的管控,陸軍部和經濟事務部也在殖民政策上有很大的發言權,殖民部的影響力小。1894年,殖民部只有133名員工,1931年殖民帝國的鼎盛時期,殖民部也僅有129名員工。

第三共和國和第四共和國時期,殖民部經常討論殖民立法事務,他們通過支持財政並撥款的權力讓不支持海外殖民的部長下台。實際上的政策法令是殖民地的總督發布,總督對殖民地有很大的管理決定權,因此,殖民部對殖民事務的影響微弱。

法蘭西帝國對榮譽的渴求和文化使命

普法戰爭後,法國士兵和官員極度渴求恢復軍隊榮譽。1900年,由法國海軍部負責的法國殖民地軍隊成立,軍隊的主要目的是征服非洲。法國的軍人在普法戰爭戰爭中受辱,為了重拾在歐洲戰場中的榮譽,他們經常脫離巴黎政府的指揮進行自發的軍事行動,擴張意願極為強烈。

法國人對榮譽有一種近乎偏執的渴求,這種對榮譽的追求也是貴族教育中的重要一環,法國的「國家利益至上」的外交精神與「追求榮譽」的騎士精神相結合,轉化為通過在世界範圍內進行殖民征服的成功顯示法國的榮耀,軍隊迫切希望通過武力擴大國家版圖,恢復國際榮譽。

在文化上,法國認為西方文明優於其他文明,有啟蒙落後地區文明的使命。眾多帝國中,法國最重視文明的使命,法國大革命時期到19世紀80年代,這種使命轉化為傳播共和思想到全世界。

文明的傳播也面臨衝突和抵抗,十字軍東征時期,法國與北非之間出現基督教文化與穆斯林文化之間的鬥爭。到近代,隨著工業文明的發展和啟蒙思想的傳播,這種鬥爭變成東西方文明和東方文明之間、先進和落後之間的對抗。

法國自詡為先進的文明,法國認為自己的優秀文明應當傳遞到全世界,它的子民也有義務去傳播天主教和忠君思想,尤其是法國大革命後,法國更積極向世界傳播理性主義、共和思想和世俗化思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