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眼!111項食用豆創新成果精彩亮相 雲南食用豆科技推動產業提質增效降成本

雲南網 發佈 2024-04-07T07:08:45.250381+00:00

3月6日,在雲南省農業科學院、國家食用豆產業技術體系研發中心、中國作物學會食用豆專業委員會、中國農學會雜糧分會、雲南省作物學會等多家單位的組織下,國家食用豆產業技術體系學術交流及田間觀摩測產暨雲南省食用豆作物成果推介會在雲南省農業科學院舉行。

3月6日,在雲南省農業科學院、國家食用豆產業技術體系研發中心、中國作物學會食用豆專業委員會、中國農學會雜糧分會、雲南省作物學會等多家單位的組織下,國家食用豆產業技術體系學術交流及田間觀摩測產暨雲南省食用豆作物成果推介會在雲南省農業科學院舉行。

推介會共計發布、展示近年來包括雲南省在內的國家食用豆產業技術體系研發新成果111項。其中,蠶豆、豌豆、綠豆、小豆、芸豆優異新品種91個(通過國家登記的新品種比例97%),專利6項,生產技術5套,食用豆生產裝備1項。這些成果,是國家、省、院、所等各級各部門(單位)、幾代研究人員鼎力支持、協作努力的結晶,是在國家食用豆產業技術體系項目、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及雲南省科技廳重大專項項目的支持下取得的重要成績,為雲南食用豆產業發展提質量、增效益、降成本提供了有力支撐。

雲南省豆類作物總面積約950萬畝,是我國蠶(豌)豆種植面積和總產最大區域。近年來,雲南省豆類研發團隊以省、市專家工作站,國家食用豆產業技術體系項目平台相支撐,食用豆產業科技創新屢獲突破:

種質資源創新方面,收集到來自於68個國家的6849份豌豆資源,構建了我國類型最齊全、數量最多的豌豆種質資源庫;利用多種育種方法相結合創建具有育種或者生產利用價值的1956份自交純合種質材料;與國內外多家單位在Nature Genetics上發表研究論文,完成了我國豌豆主栽品種的基因組組裝和解析,解決了長期以來懸而未決的豌豆基因組精細物理圖譜組裝難題。

新品種選育中,以雲南省特有綠子葉蠶豆資源為基礎,構建了包含21個差異顯著性狀、類型豐富的綠子葉蠶豆遺傳群體165個,選育出系列綠皮、綠臍、綠子葉(三綠)、高蛋白質含量蠶豆新品種,並育成不同粒色、臍色的低單寧含量蠶豆品種「彝豆1號」「雲豆06」「雲豆早8」「鳳豆1號」「鳳豆19號」等;與中國農科院作物所開展協同研究,構建了不同類型的遺傳研究群體,開發出7000多個SSR標記。通過崗崗聯合、崗站對接實現「豌豆/蠶豆優良新品種+輕簡高效機械化」生產模式下的有機食用豆產品生產,提升了縣域內食用豆產業發展能力。

在種植技術上,針對秋播豌豆區域前期潮濕多雨氣候,研究集成具有區域特色的豌豆「三適」高效栽培技術、鮮食豌豆優質高效綜合生產技術標準(鮮食豌豆與烤菸、玉米套種栽培技術,鮮食豌豆大田高架栽培豐產技術,鮮食豌豆露地直播輕簡化栽培技術),「豌豆+」模式已在產業上大規模生產應用。

在成果轉化中,通過科企對接,以蠶豆、豌豆、鷹嘴豆發展食用豆種業及蠶豆、鷹嘴豆產品加工為主要方向,逐步加快雲南省食用豆成果的轉化。以「雲豌18號」「雲豌26號」為代表的豌豆新品種產品平均單價4-8.6元/千克,平均畝產值4200元,畝產值最高達12000元以上。「雲豆早6」「雲豆早7」「雲豆早16」「雲豆2850」等蠶豆新品種鮮莢單產650-950千克,畝產值2600-4700元。「科研單位+種植戶+企業」模式的實施,推進了食用豆作物規模化、高效化、現代化發展。

本次會議由雲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玉溪市農業科學院、曲靖市農業科學院、大理州農業科學院、華寧縣農業技術推廣站承辦。國家食用豆產業技術體系病害防控崗、土壤養分管理崗、草害防控崗、豌豆育種崗以及江蘇南通、安徽、廣西、重慶、貴州、河北、河南、山東、甘肅等綜合試驗站相關專家,雲南省農業科學院科研處、雲南省作物學會成員、雲南省豆類研發團隊及豆類生產企業和種植戶等60餘人參加發布會。

雲南網記者 陳雲芬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