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之窗丨紙質書迎來了下一個春天?

海報新聞 發佈 2024-04-07T15:12:39.545563+00:00

開市第一天中午,《資治通鑑》《活著》等經典讀物就被搶購一空,結帳隊伍里一筐筐的紙質書整齊排列——這是日前舉辦的首屆濟南書市的火熱場面。

現場購物筐一度緊俏,不少讀者只好抱著五六本書在書架間穿梭;也有讀者有備而來,拖著行李箱到現場購書。開市第一天中午,《資治通鑑》《活著》等經典讀物就被搶購一空,結帳隊伍里一筐筐的紙質書整齊排列——這是日前舉辦的首屆濟南書市的火熱場面。不論是出版方還是消費者,提起本屆濟南書市最深刻的感受,都繞不過「超出預期」四個字,不少旁觀者也驚奇於這種「進貨式買書」現象。紙質書似乎並未走向衰落,而是迎來了下一個春天。

重啟的盛會,復甦的出版

「早上看見一套精美的《資治通鑑》,猶豫了一下沒拿,過一會兒再去看,竟然售罄了。」濟南書市上,一位書友向記者抱怨。

首屆濟南書市是北京圖書訂貨會首次在京外設立分會場。此次書市誠意滿滿,現場購書可享受多種優惠,付款時實際折扣可達4.3折,前所未有的打折力度吸引各方讀者紛至沓來。

視線轉回北京主會場,圖書市場的復甦跡象更為明顯。在北京展區,市民需排隊十分鐘才能進場,三天時間,共有超十萬人次進場,最終成交額近億元。山東美術出版社營銷推广部主任徐璐參加了此次北京訂貨會,她參與策劃的幾場活動現場,活動物料都出現了供不應求的情況。她概括三天的見聞:「場館人流熙攘,雖稍顯混亂,但都是因為熱愛。」折扣只是吸引讀者駐足翻書的第一步,實際達成的每一筆消費,本質上都體現著讀者對圖書的熱愛。2014年以來,「全民閱讀」連續第九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閱讀的種子已經播下,正茁壯成長。

讀者熱情高漲,但在琳琅滿目的書架前也不免挑花了眼,為此,各大出版社在展區內「各顯神通」,奮力留住讀者。徐璐參與組織的《跨文化美術史年鑑》新書分享會,在書展現場引入「藝術大師課」,讓普通讀者也能對「大部頭」的專業藝術書籍產生興趣。有的出版社在展區布置茶歇區,市民歇腳的同時,可以翻閱書架上的書。結合當下的讀者喜好,「儀式感」成為薦書活動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儀式感不是薦書的重點,但它是一個亮點。」徐璐表示。

暌違兩年,北京圖書訂貨會再次舉辦,且呈現出四處開花的良好態勢,讓不少人充滿信心。親身體驗現場盛況的業內人士將此次圖書訂貨會概括為「重啟的盛會,復甦的出版」。自1987年設立以來,北京圖書訂貨會一直有出版業「風向標」之稱,從此次展會的客流量和交易量來看,紙質書的前景非常可觀。徐璐表示,「這次書展是一個利好的信號,幫助我們在新時代堅定文化自信、出版自信,繼續做有時代特色的精品圖書。」

此次圖書訂貨會的盛況令業內情緒高漲,一掃近幾年紙質書市場的萎靡之氣。近年來,每有一家知名書店宣布破產,關於紙質書的悲觀論調都會重現市場,不少看客已經開始等待圖書電子化時代的到來。這次圖書訂貨會使人們在悲觀情緒瀰漫時,看到了堅守紙質書陣地的另一面。從業超20年的徐璐認為,「文字是可以傳承的,是有溫度的」,紙質書仍有光明的未來。

「慢」的優勢

相較於優勢占盡的電子書,紙質書的競爭力究竟何在?

如果你不了解紙質書近來的流行趨勢,不妨去豆瓣「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小組逛一逛。超過60萬紙質書愛好者聚集於此。因為質感,因為懷舊,或是因為生活品位……有人家中藏書一年新增超千本;也有人出去吃飯看價格,要計算一道菜錢夠買幾本書。對於大部分紙質書的擁躉而言,過一種以紙質書為代表的「慢生活」,更讓人靜心。

閱讀紙質書讓人靜心,並不是憑空誇大紙質書的功效。以紙質書的「共時性」為例,看到作者設置的懸念,讀者可以即時翻到後邊閱讀高潮部分;一本書看到精彩之處,也可以翻回事先埋下的伏筆。書頁之間,穿梭自如,買下一本書,讀者就接過了作者的接力棒,成為書中內容的主人。諸如此類的優勢,電子書難以望其項背。

閱讀與印刷文化關係密切,紙張和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記錄了中華文明數千年的璀璨,並使之得以代代相傳。蘇美爾人發明了文字,將文字符號用楔形工具印製在泥板上,自此之後,從古埃及的莎草紙卷、中國商周時期的簡牘,到現代慣用的冊頁紙質書,紙張與讀者經過千百年磨合,最終形成了最符合人類閱讀習慣的模式。

電子書作為圖書市場的新來者,在數位化時代「喧賓奪主」。出生於千禧年前後的「數字原住民」自記事起,便生活在高度數位化的環境中。2021年,成年國民數位化閱讀方式(網絡在線閱讀、手機閱讀、電子閱讀器閱讀等)接觸率達79.6%,同期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只有4.95本。從數據來看,紙質書已經被電子書甩在背後。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

很多人選擇電子書,將「看得快」等同於「效率高」。事實上,電子書看似切合「快生活」的理念,卻掩藏不住「快」節奏與「慢」讀書之間的矛盾——快節奏的生活讓人渴望擁有快速閱讀的能力,但快速閱讀的過程不過是「用眼睛過了一遍書本內容」,無從體會內容之精、韻律之美;只有慢下來,人類才有機會思考。曾經紅極一時的「量子閱讀」,依靠「10分鐘閱讀10萬字」的噱頭準確拿捏了一部分受眾的求快心理,但諸如此類的閱讀捷徑最後都被科學證明是無稽之談。閱讀作為一種能力,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在日復一日的練習中習得。欲速則不達,一味求快,泛泛閱讀,只能加速閱讀能力的退化。

越來越多的年輕讀者正在逃離信息化時代的陷阱。他們注意到電子書的禁錮,選擇回歸紙質書。「書香」不是讀書人矯揉造作的修辭,而是紙質書帶給人的真實感受。內容之外,一本書的封面設計、印刷質感都蘊含著獨有的魅力,是超出內容之外的價值。不少消費者會抱怨紙質書定價貴,但在看到一本設計精美、內容嚴謹的圖書時,還是忍不住想購買。

與時代同行

前段時間,微信朋友圈中出現了一陣「讀書漂流」熱潮,網友可以留下地址信息,等待其他書友寄來他們推薦的好書,然後將自己推薦的書郵寄給下一位書友,實現圖書的「漂流」式傳遞。類似的活動正在各大網際網路平台遍地開花,網際網路的發展,讓關於紙質書的情懷有了寄託的平台。多元的讀書社交活動依託網際網路平台而生,購書拼單、線上書友會等活動,讓每個個體與來自五湖四海的書友聯結,共同促進良好閱讀風氣的形成。

類似的網絡互動也為書店和出版社帶來了靈感。在信息化浪潮下,紙質書對抗網際網路衝擊的同時,也開始擁抱網際網路。在北京圖書訂貨會現場,不乏出版社與網絡大V或知名主播合作帶貨,直播間內火爆異常,讓無法親臨現場的讀者也可以買到好書。從北京回到濟南後,徐璐和同事們的圖書推廣工作也在繼續,北京展區的「藝術大師課」落幕之後,出版社將在微信公眾號平台推出定期直播講座,持續將美學理論傳播給廣大讀者;圖書的選題與發行環節,也在尋找與網絡大V合作的機會,未來將實現更多「跨界融合」。在徐璐看來,新媒體時代,「學會借勢」才能獲得立身之地。

「借勢」思維不僅適用於新媒體,亦適用於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一些出版社的新書策劃聚焦人工智慧、元宇宙等前沿選題,讓讀者眼前一亮;經典老書再版,藉助掃描和印刷技術的革新,圖片更高清,拓本紙張的紋路都清晰可見,在細節上實現「精益求精」。與紙質書深入科技前沿的近況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電子書至今仍存在「水土不服」的問題,除了冰冷的觸感,在裝幀和排版上也缺少適配屏幕、符合閱讀習慣的模式,大多數情況下,只是紙質書內容的機械複製,閱讀體驗遠不如原版紙質書。不過,面對日新月異的發展局面,紙質書如何乘勝追擊,還要看出版業面對挑戰如何「接招」。

有人擔憂圖書訂貨會的火爆不過是「曇花一現」,但在徐璐看來,紙質書的未來依然前途無量,想讓紙質書留住當下的繁榮,實現持續的紅火,做好內容是底氣,「網際網路時代分化出更多細分領域,讀者的選擇多元化,獲取信息的渠道增多,圖書內容要與一般信息區別,就必須做精、做細、做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