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雷鋒」故事 | 王曙:愛「找人」的警察,曙光照亮13688人的團圓路

湖南公安 發佈 2024-04-07T22:54:06.903214+00:00

在雷鋒故里長沙,有一個熱衷於「找人」的警察,「找人」並非本職工作,更非轄區內的事務,他卻把這份公益事業當成了一種責任。

在雷鋒故里長沙,有一個熱衷於「找人」的警察,「找人」並非本職工作,更非轄區內的事務,他卻把這份公益事業當成了一種責任。下班之後,他依然堅守在電腦前,在海量的人名和照片中為漂泊的人尋一個團圓的機會,他說:「每次看到流浪人員無助又帶著渴望的眼神,讓我感受到作為一名人民警察的社會責任所在。」

他是長沙縣公安局星沙派出所教導員王曙。2018年以來,他已經為13688人找到家人,被央視公益尋親欄目組《等著我》邀請並授予了「王曙尋人工作室」牌匾,是全國4位擁有自己名字命名工作室的尋人志願者之一。

王曙(左一)


一條條求助線索

是他的心之所系

王曙參與公益尋人,緣於一次出警經歷。2018年,王曙接到長沙縣救助站的求助,一名患有精神疾病的流浪人員送到長沙縣救助站時,無法查詢身份信息,尋親受阻。王曙根據流浪人員的口音和相貌,通過大量艱苦細緻的工作,核查出了流浪人員的戶籍信息,並幫助其順利回到家鄉。

從那時開始,王曙就把所有業餘時間都用在了公益尋親之上,經常熬夜到凌晨。他創建或加入了數十個與尋親有關的微信群、QQ群、論壇,每天都能收到不少求助信息。可有些求助人的信息很少,提供的名字在系統上一查會有成百上千個結果,需要一個個去比對;有些人甚至連名字都不知道,只能通過求助人的口音、年齡來縮小範圍,尋找蛛絲馬跡;有些人提供的信息有偏差,需要多方聯繫、走訪,一步步去偽存真,找到正確方向。

2020年9月,王曙幫助一位80歲流浪老人找到親人。當時,老人能提供的關鍵信息只有「宿遷」「蔡莊」這兩個地點和他的名字「戚××」(已模糊處理)。老人年事已高,記憶可能出現偏差,但王曙通過這7個字,在全國人口信息數據系統中查到了老人可能的戶籍地,並鎖定其所在村莊和他名字、年齡相近的人員,逐一排查,找到和老人長相相似的人。「你不知道自己的身份,那就找有身份的人讓你認。」王曙說,當老人看到這些被挑選出的人臉時,他認出其中一人是他的弟弟。後來老人被送回家鄉,他年逾古稀的弟弟感慨道:「我這個哥哥走失有50多年了。」這也是王曙幫助過的在外流浪最久的人。

王曙還記得有一名流浪人員,她能提供的有效信息只有她父親的名字和照片。當他將名字輸入公安大數據平台查詢時,發現全國有450個同名人,於是他一個一個認真比對照片,從眉眼角度到表情神態仔細觀察,直到倒數第二個終於成功比對出來。


一幕幕團圓畫面

是他的前行動力

在王曙的辦公室里,有許多來自外省的錦旗,這些都是他所幫助過的流浪人員特地寄過來的。但因為工作原因,流浪人員找到家人後一般是由有關部門送回,王曙很少見證這些感人的重逢時刻,甚至有很多獲得幫助的人,都不知道他的存在。

2021年3月,王曙有機會在現場見證了一名走失16年的婦女與家人團圓。這名婦女來到派出所求助時,由於有輕微的智力障礙,記憶力與語言表達能力不如常人,只記得自己叫「鍾××」(已模糊處理),是長沙某村人。王曙在調查後發現當地並沒有跟她容貌相似的匹配對象,為進一步獲取有用信息,他與民政局工作人員一同前往鍾女士現在所住的永州市某村走訪。「我感覺可能要擴大搜索範圍,她本人不一定是湖南的。」王曙根據經驗和相關信息判斷,將搜索範圍擴大到鄰近省份,終於找到了一名面部特徵與鍾女士高度匹配的江西籍鍾姓女子。為進一步核實,王曙一行人又匆忙趕赴江西,來到了與鍾女士口中的「長沙某村」同名的地點,找到了鍾家,鍾家人表示確實有一名16年前走失的親人。隨後通過基因鑑定,確認鍾女士就是這家走失的親人。

在一個春風和煦的下午,王曙為這一家人宣讀了基因鑑定的結果。看著相擁而泣的一家人,他的內心也久難平靜:「很震撼,也更加堅定了我幫助流浪人員尋親的決心。」

王曙如今已過知命之年,在電腦前久坐會腰酸背痛,總盯著屏幕也會眼澀頭暈,但他說:「我和同樣是民警的幾位公益尋人夥伴商量好了,即使退休,也會組團去各地救助站,幫忙尋親。」未來,王曙依然會利用自己的尋人技巧去幫助流浪、走失的人找到親人,如同他的名字,做他人尋親路上的曙光。


來源:紅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