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機器人提速,國產廠商錯位競爭

經理人雜誌 發佈 2024-04-08T03:20:10.106073+00:00

國產替代趨勢下,國產廠商正在加速追趕海外工業機器人品牌。根據貓眼票房專業版的實時數據,截至2月17號,《流浪地球2》的票房達到37.66億元,進入內地影史票房前十。

中國已經連續九年蟬聯全球最大工業機器人消費國,穩居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國產替代趨勢下,國產廠商正在加速追趕海外工業機器人品牌。

來源 | 經理人傳媒旗下《經理人》雜誌

文|本刊記者 衛明

2023年電影春節檔,《流浪地球2》口碑票房雙爆。根據貓眼票房專業版的實時數據,截至2月17號,《流浪地球2》的票房達到37.66億元,進入內地影史票房前十。就連《流浪地球2》官方周邊產品授權商眾籌項目,原本眾籌目標金額僅為10萬元,因其觀眾對電影中機器人的喜愛,將眾籌金額瘋狂推高至1.2億元,出於產能的考慮,授權商不得不終止眾籌,還呼籲消費者:先冷靜一下。

《流浪地球2》中形態各異的工業機器人,其實並不虛幻縹緲,而是根植於當下工業場景和科技發展實際。實際上,中國已經連續九年蟬聯全球最大工業機器人消費國,穩居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

雙驅動拉高行業景氣度

根據高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GGII)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市場工業機器人銷量30.3萬台,同比增長15.96%,同比增長約15.96%,全球銷量占比超過50%。

一方面,由於國內製造業正在加速從勞動密集型的中低端產業切換到高端製造領域,國內工業機器人行業受益於國內製造業升級帶來的長期需求增長。另一方面,隨著國內人口紅利的褪去,人工成本的快速上漲,出於降本增效的目的,工業機器人正在進入更多產業。

在工業機器人領域,中國是最大消費國,也是最大生產國。工業機器人的發展,不但助力中國製造業升級,同時也為國產工業機器人廠商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和發展空間。在人工成本高企、產業具備規模效應的發達國家,對於工業機器人的需求更早、更高。因此,在過去十幾年裡,歐美國家已經形成了工業機器人產業體系,並擁有成熟的供應商體系。當前海外的工業機器人的頭部玩家為:德國庫卡(已被美的收購)、瑞士ABB、日本發那科、日本安川,被並稱為「四大家族」。

儘管中國已經連續多年蟬聯全球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但產業機器人中高端產品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有差距,國際廠商依託以往優勢,占據了國內較大市場份額,本土品牌的市場占有率並不高,整體上國產依然處於追趕的狀態。

儘管國內廠商是「追趕者」,但是產業下游逐步拓寬的新型應用領域,增量市場空間廣闊,不但能讓國內廠商與海外巨頭錯位競爭,也能減輕國內廠商間的同質化低價競爭,加速國產替代。

由於工業機器人高度依附於製造業,從全球工業機器人應用領域來看,汽車和3C兩大領域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占據了半壁江山。海外工業機器人供應商主要發力高端市場,所以在汽車整車和倉儲物流行業占據主導地位。國內廠商則主要集中在技術難度較低的汽車電子、汽車零部件、金屬加工等行業。

在這樣的行業分工下,新能源成為國內廠商實現國產替代、彎道超車的最好機會。2022年工業機器人的需求增量,就主要來自於新能源汽車、光伏、鋰電和半導體等領域。新能源行業的高景氣度,成為國內廠商最大的增長動力。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2年1-11月,中國新能源車的滲透率達到25%,2022年,且計劃在2035年將其提升至50%。不僅是中國,美國也提出要在2035年滲透率達到50%,歐盟更是激進,預計在2035年提升至100%,停售所有燃油車和混合動力汽車。

要知道,新能源車產業鏈的自動化程度高於燃油車。提高新能源車滲透率就意味著要對生產線進行大規模的改造和擴張,而這將會帶來工業機器人的巨大需求。

國產廠商加快追趕步伐

儘管國產廠商能夠藉助新興應用領域,與海外巨頭錯位競爭,但是在技術實力上,只能迎頭趕上,如此才能從中低端市場邁入高端市場。

通過自主研發和外延併購兩種形式,國內工業機器人供應商正在完善技術體系,國產工業機器人的加工精度將持續優化,與四大家族的差距逐步縮小。儘管部分精度仍有差距,但在機器人的主要核心部件領域,國內機器人行業龍頭埃斯頓、埃夫特等品牌,在伺服系統、機器人控制器方面都實現了全部國產化。

總的來說,在工業機器人行業景氣度持續提升的前提下,國內下游製造業升級為國產廠商發展提供廣袤市場,新興應用領域提高國產廠商彎道超車的可能。國內工業機器人廠商在與海外巨頭錯位競爭的同時,還能發揮自身價格、成本控制、本土化以及全產業鏈等優勢。在國產替代趨勢下,國產廠商正在加速追趕海外工業機器人品牌。

GGII對2023年工業機器人行業發展進行了預測(見圖1),結合該預測和國內廠商的發展現狀,從產品和市場兩個層面進行分析。

在產業層面,新能源行業作為下遊行業前景最好的行業,不但行業發展持續擴張,對於工業機器人的應用需求也持續高增長態勢。對於國產廠商來說,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工業機器人產業鏈逐步顯現馬太效應,把握住進入新能源行業的時間窗口,有助於企業保持增長態勢。

同時,隨著外資品牌從供應鏈、研發到生產的本土化進程進一步加深,國內廠商的本土化優勢和成本控制優勢將會削弱,仍需提高技術壁壘,持續優化機器人的加工精度,加快追趕海外工業機器人品牌的步伐。

在市場層面,GGII基於2022年各家機器人訂單積壓的情況以及對各下遊行業的需求分析預判,預計2023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增速在20%-25%左右。在增速放緩的大前提下,下游的需求推力中,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汽車、汽車零部件、鋰電池、光伏等領域。除了動力電池,儲能電池也被寄予厚望,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也隨之水漲船高,需求占比有望突破20%。

如涉及版權請告知刪除,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