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慶三年「精雕細琢」,背街小巷環境精細化治理見成效

北京延慶 發佈 2024-04-08T07:50:07.297597+00:00

背街小巷,是城市的毛細血管。這裡,有來來往往的車輛行人,這裡是百姓一日日的煙火生活,這裡也見證著城市的發展變遷。在延慶,這些背街小巷,經過三年的整治提升,一條條變得整潔、美麗、生動起來,成為彈奏這座城市文明樂曲的歡快音符。

背街小巷,是城市的毛細血管。這裡,有來來往往的車輛行人,這裡是百姓一日日的煙火生活,這裡也見證著城市的發展變遷。

在延慶,這些背街小巷,經過三年的整治提升,一條條變得整潔、美麗、生動起來,成為彈奏這座城市文明樂曲的歡快音符。

2020年以來,延慶區緊抓籌辦舉辦冬奧會歷史性機遇,圍繞建設最美冬奧城和創建全國文明典範城區兩件大事,從民生細節、百姓需求入手,聚焦問題短板,持續開展背街小巷功能優化和深度美顏。

三年來,按照精治、達標、維護類的標準,分級分類分步推進建成區115條街巷提質升級和長效管理。其中,38條背街小巷達到精治類標準,群眾身邊的環境品質得到顯著改善,恆安二條、鴻川北路被評為「北京最美街巷」,格蘭路、新興三區入口路等15條街巷被評為「首都文明街巷」。



「五治」行動直奔城中村頑疾


城中村背街小巷環境髒亂、基礎設施不完善等問題,是2020-2022年背街小巷環境整治的一項重點。2020年以來,延慶區針對薄弱區域存在的問題,以「五治」為重點,進行全面梳理和集中攻堅整治。



隱藏在城中村、老舊小區的街巷,往往因為「髒」而飽受詬病,聚焦這一問題,延慶區有的放矢開展治「髒」,對生活垃圾、建築垃圾和非正規垃圾堆放點進行集中治理,取而代之的是規範設置垃圾分類站點,垃圾滿冒、異味、亂投等問題逐步消除。「現在村裡有了垃圾桶站和分類垃圾桶,村民傾倒垃圾更方便了,現在垃圾清運也更及時了,處理也更規範了。」延慶鎮北關村垃圾分類指導員張慧琴說。



在治「亂」過程中,拆除違規避風閣、圍擋等私搭亂建,清理占用公共區域堆物堆料等問題,解決街巷「梗阻症」,打造整潔寬敞環境,讓居民出行更順暢、更順心。



針對道路坑窪破損等,在治「破」上下功夫,累計修復破損路面8.48萬平方米,修繕殘牆斷壁、髒污立面4.29萬平方米,讓街巷重現「美顏」。同時,深度挖掘歷史文化脈絡,涵養城市文明,現在全區已挖掘出19條有特色的背街小巷,或展示著生態,或展示著人文,讓老街巷煥發新魅力。治「污」方面,楊家胡同、昌平街等10餘條街巷成效明顯,污水管線的改造疏通了地下「毛細血管」,污水橫流問題「一去不復返」。治「差」方面,通過更換井蓋、修理路燈、增設公共座椅等設施,完善街巷功能,提升居民幸福感。



日復一日的治理,讓尋常巷陌發生蛻變。狹窄擁擠、路面破損、配套設施老舊、缺少排污管道……一項項既影響觀感,又影響生活質量的治理難題得到改善。原來的草場街牆面破損斑駁、路面坑窪不平、架空線凌亂問題讓居民「頭疼不已」。經過「五治」,「頑瘴痼疾」已經尋不到蹤跡,老街巷華麗變身,居民們交口稱讚。「我們村里人都說現在家門口環境好多了,住著也舒心了。」住在附近的自由街村村民王春華說。


除了草場街,延慶區還對三清觀、孟子街等街巷進行了整治,鋪設污水管路、修建污水井、修復破損路面,一站式解決了地下排水不暢、地上路面破損、天上架空線凌亂等問題,通過持續治理,薄弱區域環境顯著改善,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


背街小巷變身「最美街巷」


提到「北京最美街巷」,大家都會想到恆安二條,延慶區第一條「北京最美街巷」。「以前這裡集聚了各種小餐館、小門店,環境髒亂、道路坑窪、路燈昏暗,大家都叫它『小簋街』」。市民馬榮德說。



2020年,在前期城中村改造工程基礎上,我區對恆安二條實施了環境提質升級。一方面,打造街巷景觀,在道路西北側建成占地7000餘平方米,集觀賞、休閒、健身於一體的高品質綠化景觀公園,更換道路東北側儲物棚頂,並將牆面打造成極具北京特色的傳統文化牆,讓附近的居民享受著小區「後花園」帶來的舒心與愜意。



另一方面,完善交通、綠化、照明等基礎設施,重新規劃道路交通,由雙向行駛改為單向行駛,新增了28個機動車停車泊位,滿足居民停車需求,解決亂停車問題,秩序更加井然。


在恆安二條的示範引領下,延慶區對鴻川北路進行了整治提升,建設口袋公園,增加居民休閒健身設施等,將鴻川北路打造成冬奧文化街巷,2021年鴻川北路獲評「北京最美街巷」。



2022年北京市全面開展「門前三包」示範創建活動,延慶區結合實際,有效整合「最美街巷」和「門前三包」示範創建的指標,在全區開展「雙創」示範一條街活動。各街鄉鎮抓重點、聚焦點、克難點,深化環境精細化治理,全面提升街巷整體觀感。18個街鄉鎮的39條街巷參與創建,張山營京銀路、八達嶺商業街、康莊興隆北街等商業街,通過整治市容問題、秩序問題逐漸減少,街面愈發乾淨有序,商戶自覺遵守「門前三包」管理規定,街面環境質量持續向好。據了解,廣興街、京銀路張山營段、康莊興隆北街等10條街巷被評選為區級「雙創」示範一條街。



多元共治實現「常態長效」


背街小巷的建設和管理,恰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建好也要管好。在管理中推行「街巷+X」共治模式,改進工作方法,深化「服務為主,管理+執法為輔」治理理念,通過專業部門主動向前,屬地單位履職靠前,志願力量助力同行,基本形成了街巷環境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結合延慶區實際,建立了街巷環境長效管理「三個一、四個隊,一聯動、兩查、兩評」工作機制,持續鞏固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成果,提升精治共治法治和公共服務水平。


「三個一」即一個明確責任體系、一個統一管理標準、一本明晰台帳。聚焦私搭亂建、開牆打洞、亂停車、亂占道、亂搭架空線、外立面破損、違規廣告牌匾、道路破損、違規經營、堆物堆料「十無」標準,城管、園林、交通等多個部門加強日常巡查、檢查執法等,街道鄉鎮和社區村分層分級負責具體落實,條塊結合、齊抓共管,確保環境問題不反彈、不回潮。



如果說「十無」標準是對三年治理成效的「再鞏固」,以車輛亂停亂放、綠化不足、公共衛生、圍擋破損等群眾反映問題為重點的治理,則是治理上的「再深化、再提升」。


自行車、共享單車分別施劃停車區域,規範有序碼放,保持人行步道暢通;見縫插綠、留白增綠、彌補綠化不足;修車、修鎖、修包「小三修」等便民服務規範管理……小處著眼,細處著手,用「繡花功夫」精雕細琢,努力實現公共環境、社會秩序、道德風尚、同創共建、宣傳氛圍「五好」標準。



機制中提到的「四個隊」包含了管理隊伍、專業隊伍、巡查隊伍、志願隊伍,充分發揮專業部門和社會志願力量優勢、形成多元共治格局。值得一提的事,街巷長、小巷管家、網格員依託「網格化」系統,深耕基層治理,在政府與居民中發揮橋樑紐帶作用;街巷文明引導員圍繞「清、擦、擺、幫、勸、報、提示」的職責,在冬奧會環境保障等重點時期開展文明引導工作;在職黨員及其他志願力量通過「周末衛生日」「環境主題日」等活動積極參與其中。人民城市人民建,乾淨、整潔、有序的街巷環境面貌得到不斷延續與鞏固。



城市管理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2023年延慶區按照《北京市深入推進背街小巷環境精細化治理三年(2023-2025年)行動方案》要求,城鄉一體統籌推進,從建成區輻射到全域,計劃三年時間通過整治、建設和管理,打造一批特色、示範、精品街巷,提升整體環境品質,切實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提高群眾的滿意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