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樁中周身一體的混元勁是什麼樣的?筋骨力的形成過程和注意事項

瀟湘一子 發佈 2024-04-08T17:46:21.053099+00:00

都說站樁功是一個逐漸褪去僵力再重新生長新力的過程,最後達到周身一體,混元一氣,處處繃彈的目的。要達到這樣的訓練效果,就必須先融化,再融合。

都說站樁功是一個逐漸褪去僵力再重新生長新力的過程,最後達到周身一體,混元一氣,處處繃彈的目的。要達到這樣的訓練效果,就必須先融化,再融合。這個過程雖然漫長而痛苦,但並不是神秘莫測不可及,它需要經歷從融化到重新再造的階段。

01 融化的過程

通過多年的工作和生活,我們習慣了日常的局部用力習慣,比如舉手,我們會收縮我們的肱二頭肌等一系列相關肌肉來抬起小臂。如果舉手時間久了,我們就會感覺到手臂酸疼,這樣的疼痛我們大部分人都經歷過,比如搬一個重物走一段長距離,你會手臂酸痛到無法控制,或者我們用抹布擦玻璃,久了也會擦到手臂都抬不起來了。

同樣的,我們在站樁初期,身體還沒有完全適應站樁的節奏,就會習慣性的收縮相關肌肉群來維持站樁這個姿勢。比如抬起雙手合抱於胸前時手臂肌肉要用力,膝蓋微微下蹲時腿部肌肉要用力,松腰坐胯時,腰胯也要用力,有的還有聳肩的習慣,造成背部肌肉緊張用力,還有的左右不平衡站立造成左右身體肌肉的不平衡用力等等。別小看站樁這個簡單的姿勢,它幾乎需要全身的肌肉都參與進來,才能把這個姿勢模仿出來,而且大部分人都無法堅持很久。它會消耗大量的能量,慢慢的就會很累,自然就會大量出汗、感覺全身酸疼了。站的時間一久,肌肉會有扛不住的時候,你就會有肌肉灼燒、發抖的現象,此刻,只有咬牙堅持才能完成既定目標。所以,想要站在那裡半個小時甚至到一個小時的時間,確實很考驗體力和毅力。這個忍受的過程,到最後可以說是心如死灰一樣。

隨著時間的積累,我們慢慢習慣了這種鍛鍊方式之後,我們的身體會自主的去尋找一個平衡點,逐步的調整身體的內部結構,讓身體儘量保持在中正的狀態之下。這樣肌肉就會的慢慢的從緊張麻木狀態,在我們的意念引導之下,一步步的放鬆下來,變得柔和,但是維持樁架始終需要力量,而這部分的力量分配就轉而由我們身體的韌帶、筋膜來承擔。到了這個階段,我們的肌肉就不會感覺到酸疼了,這就像燃燒的蠟燭,我們每鬆掉一個塊肌肉,就少一份疼痛,就好比是燃燒的融化的蠟燭掉落的燭水,當我們能做到全身都放鬆下來了,就如燒完了的蠟燭,你也就不再感覺到肌肉的灼燒和疼痛了。

當我們站樁從肌肉力支撐轉化為筋骨力支撐的時候,我們會有很明顯的整體均整的感受,比如兩手上掤,你不再覺得是肱二頭肌把手抬起來的,而是我們的腰背把拉抬起來的。同時,肌肉因為鬆弛下來了,我們也就感受不到肌肉的存在。這個時候,就會出現很多樁友說的,"把自己站沒了,消失了"。

站樁的養生意義也就從這裡開始。當肌肉乃至我們的內臟都放鬆之後,氣血因為通道變得柔順舒展,運行就會加快,便能更有力量的去衝擊身上淤堵的部位,使得經絡也越來越暢通了。氣血一旦充沛起來,便能攜帶運輸更多的養料散布到身體更多的毛細血管和微循環中,來濡養我們的五臟六腑和皮毛。我們之所以感覺到四肢有膨脹和麻熱感也是因為這個原因。你看那些長期站樁的人,五個手指的指肚鼓鼓的,就是氣到指端的一種表現。

但是,這樣的松雖然能健身和養生,卻並不能叫做練功夫,更不能說會練出混元勁來。那怎麼練出混元勁來呢?我們還必須把筋膜系統做二次開發。

02 筋膜系統的作用

上面講到肌肉放鬆之後,就會把樁架結構的重力支撐轉嫁到筋骨力上來,那筋骨力具體是怎麼樣的呢?

我們的骨頭都是獨立的,如一塊塊的石頭一樣疊加堆積起來的,再通過各種各樣的韌帶、筋膜等軟組織連接並約束著,而這些韌帶、筋膜和軟組織都屬於結締組織,是與肌肉運動系統完全不一樣的,它具有連續性,全身上下內外貫通,我們的皮膚與下面的肌肉之間、所有的肌肉表面及肌肉纖維束中、所有臟腑器官的表面和內部、各類型的神經和感受器都包裹及充斥著密集的筋膜。你可以理解為人體的筋膜網絡就像桔子裡面的那些白色的瓤一樣,包裹著所有的小橘子並深入內部。可以說,筋膜是無處不在的,比我們身上血管和神經都要豐富。而人體的筋膜又是由很多個分層組成的,各層之間還能夠錯開,所以筋膜在多個方向都具有良好的伸縮彈性和韌性。如果能夠通過一定的方法,使它變得更厚更柔韌,我們就能像皮筋一樣,積蓄很大的力量,這個力量就是內勁。

很多人也許會嗤之以鼻,這能積蓄多大的內勁嘛。那你是不了解筋骨力。最簡單直觀的就是我們的手指,沒有什麼肌肉,只有韌帶連繫著,但是我們做引體向上或者提重物的時候,卻能負擔超過我們身體的重量。可想而知,如果能夠把全身的筋膜都調動統一起來,力量絕對是驚人的。

那我們想要練出內勁,就必須把被我們忽略多年,零零散散的筋骨力整和起來。

03 筋骨力的整和

筋骨力的整和,靠的是撐筋拔骨,也有人叫抻筋拔骨。我喜歡說撐,是這個字容易理解,而抻,很多人並不太明白。

撐筋拔骨,顧名思義,就是把身體儘量撐開來,把骨縫拉大,把關節處的韌帶拉緊,韌帶再連著肌腱,肌腱拉著筋膜,而筋膜又是錯綜複雜,處處相連,聯通內外的。每個部位的筋膜厚度不一樣,緻密程度也不一樣。比如我們皮膚下邊的淺筋膜,是相對比較疏鬆的,而且還分為多層,每一層的鬆緊度也不一樣。

我們的肌肉,內膜、外膜、筋鞘和筋原纖維的緻密程度也不一樣。

同時,身體中內臟之間的聯繫筋膜與包裹內臟的深筋膜還有深入內臟器官的微細筋膜,他們的緻密程度也都不一樣。比如大家喜歡說的由隔肌起伏造成的腹式呼吸及逆腹式呼吸方法。

如此之多的韌帶、筋膜網絡都是由鬆緊度不一樣的結締組織構成,他們彈性不一。如果要想把它們全部調動起來再整和一氣,真就是一項巨大而複雜,而且充滿著想像力和創造性的工作。它並不同於一張漁網,把它撒開就可以了的。因為它是相互牽扯,長短不一,互相約束的。你要想充分激發所有筋膜系統,必須要有各式各樣的功法和心法來開發。

粗略的來說,像虛靈頂勁和松腰坐胯,開發的是胸背筋膜的上下彈力、含胸拔背和沉肩墜肘開發的是胸背筋膜的橫向張力和手臂縱向筋膜彈力、命門後凸和開胯吊襠是開發的腰胯筋膜的面張力、提膝坐胯和五指趾抓地開發的腿部筋膜的縱向張力;提肛、縮會陰和逆腹式呼吸開發的又是內臟筋膜的彈力。除此之外,意念引導下的周身放大、摺疊等功法又是把這些局部的筋膜開發再進一步整和牽連,形成更大的網絡,讓內勁進一步的聚集膨脹。再通過打拳和試力等等各種肢體變換和步伐的騰挪等,把這個整體筋膜系統在特定的引導之下變得更加活躍,形成筋膜記憶變成條件反射,時刻繃彈。

當我們通過常年累月的堅持站樁,身上的肌肉力量完全褪去,筋膜網絡完全梳理順溜,身體就像一張井然有序的立體網絡,這個網絡就像由無數的有彈性的皮筋或者彈簧組合而成,筋膜網絡之中的氣血充盈而鼓盪,附著其中的神經纖維也高度興奮,感受器也高度敏感,這才能達到樁功境界的上乘。吳式太極拳吳圖南先生說"虛空粉碎,節節貫穿",我認為就是意念和肌肉鬆靜之後的虛無感受和筋骨力重新整和後的勁力相連。

為什麼古人能打人一觸即飛數米之遠,為什麼鳥在手中把玩而飛不起,為什麼有人不用眼睛看就能準確感覺到身邊危險的變化,為什麼還未接觸就能從意識上先人一步控制敵手,等等,就是因為他們已經具備了我們不能匹及的筋膜彈性網絡和高度明銳的皮膚感受能力。這樣的內勁,必須是筋膜網絡的高度整和,而且必須是在精神意念與肢體的高度統一之下才能達到的。這也是很多內家拳的大師們說的外三合境界。這樣的境界如果沒有水滴石穿的汗水沉澱,沒有刻在骨子裡面的喜愛,沒有日復一日的刻苦專研,沒有守得雲開見月明的忍耐力,永遠也達不到也想像不到的。正如拳學宗師王薌齋先生說的"要練到形如槁木,心如死灰"才能在平凡中成就非凡。

04 筋骨力訓練的注意事項

渾然一體的整體內勁,說來也並不神秘,就是不斷反覆的拉伸我們的筋膜網絡,提高我們的筋骨力量,但是這樣的鍛鍊一定要循序漸進的進行,而且要有適度的訓練計劃和訓練量。這其中有三點需要特別注意:

第一,訓練量不能太小,因為量太小的話,長期處於收縮狀態的筋膜網絡得不到充分伸展和拉伸,自然就訓練不出彈性,提高不了它的任性,就更不會有內勁一說。就像很多人每次站樁十分鐘二十分鐘,連肌肉力量都沒有褪去,肯定就不會有太多的訓練效果。

第二,訓練量也不宜過大。我們好開始練習撐筋拔骨的時候,韌帶和筋膜任性不夠,彈性也比較小,如果運動量過大,很容易傷害到它們。這也是很多人因為錯誤的方法,造成關節鬆動、韌帶拉傷或者筋松的原因。你想啊,一根彈簧,一上來就死勁的拉,能不變形失去彈力嗎?你得反覆伸縮以增強韌帶和筋膜的厚度,使他變強。只有筋膜變厚了,才能負擔更大的力量和運動量。

第三、筋骨力的訓練必須是肌肉力褪去之後再去練習的。很多樁友非常的好學,還沒站多久的樁,身體都沒有松沉感,一上來就練習伸筋拔骨功,其實一點用都沒有。因為樁架中的力量傳遞並不是靠的韌帶和筋膜,還是靠之前的肌肉力量傳導。這樣的練法,其實是與站樁理法相違背的,也達不到站樁的效果。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