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用中國一句老話,俄專家勸蒙古,第三鄰國的執念,是時候放下了

孤煙暮蟬 發佈 2024-04-09T00:55:43.320015+00:00

作為夾在中俄之間的國家,這三十多年來,蒙古國都想發展所謂的「第三鄰國。但執著了這麼久的蒙古,是時候該認清,這條道路其實行不通了。

作為夾在中俄之間的國家,這三十多年來,蒙古國都想發展所謂的「第三鄰國。但執著了這麼久的蒙古,是時候該認清,這條道路其實行不通了。

20世紀90年代,時任美國國務卿詹姆斯貝克在訪問蒙古時,首次提出了「第三鄰國」的概念,旨在慫恿蒙古減少對中國和俄羅斯的依賴,多關注和發展除了中俄以外的國家關係。

美國提出這一概念的目的很簡單,不過就是想離間蒙古與中俄之間的關係,想將西方的勢力,引入這個夾在中俄之間的小國內部,以對中俄構成威脅。而一直不甘於僅和中俄發展關係的蒙古,倒是把美國的這一心思照單全收了。後來,「第三鄰國」這一概念被蒙古政府採納,最終正式成為了蒙古國的外交理念,並且一直延續至今。

直到今天,蒙古國都沒有放棄發展「第三鄰國」的執念。不過,由於蒙古地理位置的特殊,即便政策是定下來了,但蒙古想走的這條路可沒那麼容易。

日前,俄羅斯專家就化用了中國的一句老話,來勸蒙古,第三鄰國的執念,是時候放下了。

俄羅斯專家稱,蒙古是該地區唯一一個與任何國家幾乎沒有重大爭端和分歧的國家。而背後原因,倒也不是因為蒙古國的外交政策,而是因為蒙古獨特的地理位置。


蒙古獨特的地理位置,就註定了該國的主要合作夥伴只有中國和俄羅斯,也沒辦法與其他國家產生更多的合作或是摩擦,只要跟中俄打好交道,蒙古就能有一個良好的地緣政治條件能夠為國家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反之,若是蒙古不是一個內陸國,而是像一些有出海口的國家一樣,那麼所面臨的地緣政治環境,必然也會相對複雜一些,當然在與其他國家打交道方面,也會有很多種選擇,但是,當選擇錯誤時,很有可能就會引發國內政策混亂,而這種事情在其他國家身上不是沒有發生過。

因此,蒙古現在之所以非常穩定,正是因為蒙古沒有那麼多選擇,而中俄作為當今世界上的兩個大國,也有足夠的能力可以去幫助烏蘭巴托抵抗外部壓力和危機。畢竟唇亡齒寒的道理大家都懂,中俄也不會允許任何外部勢力在烏蘭巴托生根發芽。因此,跟中俄打好交道,蒙古所獲得好處,實際上要比烏蘭巴托執意追求的所謂「第三鄰國」的好處多多了。

搞清楚了這一前提後,我們就能明白,這位俄羅斯專家,是化用了中國人都耳熟能詳的一句老話:「遠親不如近鄰」,想要開導蒙古,奉勸蒙古,這執著了三十多年的「第三鄰國」念想,是時候放下了,與其把希望放在「第三鄰國」身上,不如好好珍惜與中俄之間的合作關係。更何況,這白皮膚黃頭髮的西方人,還算不上是蒙古國的「遠親」,要論親戚,蒙古國應該跟哪個國家最親?想必大家都心裡有數,也不用多說了。

只可惜,蒙古國目前似乎還是沒有認清這一點,不久之前,蒙古還特地找上韓國,想向韓國納狀,討要一個出海口。可蒙古作為一個內陸國,既然都已經將商品出海了,又何必再從韓國的港口走一遭呢?說得難聽點,此舉屬實有點脫了褲子放屁了。

不惜犧牲經濟利益,也要跟韓國打好交道的蒙古,本質上還是為了與韓國加強戰略夥伴關係,想要跟西方勢力多發展一些政治層面上的關係。

除此之外,在去年的蒙古經濟論壇上,蒙古總理奧雲額爾登還重點強調了該國擴大商品出口領域的興趣,尤其是一些礦產資源的出口,例如銅精礦、煉焦煤等等。目前,蒙古的煤炭大多銷往中國,出口給中國的煤炭占據了蒙古對外貿易的一大半份額,得益於中國強大的購買力,蒙古的經濟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很顯然,蒙古並不安於現狀,還想把這些礦產資源出口給其他國家。

當然蒙古想多賺點錢的心思無可厚非,但這種心思不能建立在傷害中俄利益之上。除了想對外擴大出口蒙古的礦產資源以外,蒙古還想邀請西方投資者去到該國開採更為珍貴的一些資源,例如富有工業黃金之稱的稀土,然後再將這些稀土出口至西方,以替代中國成為西方供應鏈上不可或缺的一環。

而這些都是傷害到中方實質利益的行為,蒙古不能一邊賺著中國的錢,又一邊幹些損害中方利益的事情吧?想要以犧牲中方利益為代價,從而跟西方打好交道前,蒙古要想想,這些商品該怎麼跨過中俄出口至西方?中國不可能在被危害到利益的時候,還讓蒙古舒舒服服地賺錢吧?

因此,蒙古在向西方投名納狀,想要大力發展「第三鄰國」時,也該明白,中俄兩國是蒙古搬不走的近鄰,除了「遠親不如近鄰」以外,中國還有一句老話,叫「遠水救不了近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