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專欄 | 朱浩云:一味霸悍 特立獨行——潘天壽的藝術造詣及市場前景

雅昌藝術網 發佈 2024-04-09T01:11:48.463984+00:00

在上世紀民國初,吳昌碩已確立海上霸主的地位,當時跟其學畫的人眾多,王一亭、陳師曾、陳半丁、趙雲壑、潘天壽、吳東邁、趙子云、沙孟海、朱復戡、吳茀之、王個簃、諸聞韻、諸樂三等都是他的弟子,連後來享大名的齊白石,都是學吳昌碩的。

撰文|朱浩雲 編輯|孟姣

圖文未經授權不得擅用

提起潘天壽,筆者常常就會聯想到他的老師吳昌碩。吳昌碩生前說過:「學我者死,似我者俗」。在上世紀民國初,吳昌碩已確立海上霸主的地位,當時跟其學畫的人眾多,王一亭、陳師曾、陳半丁、趙雲壑、潘天壽、吳東邁、趙子云、沙孟海、朱復戡、吳茀之、王個簃、諸聞韻、諸樂三等都是他的弟子,連後來享大名的齊白石,都是學吳昌碩的。但是,能跳出老師吳昌碩路子,另闢蹊徑,自立門戶的弟子,在筆者看來唯有潘天壽。這一狀況一方面說明了吳昌碩是多麼的厲害和偉大,另一方面則顯示出潘天壽非凡的才能。

潘天壽先生(1897—1971年)

記得吳冠中說過:「藝術上繼承而後叛跡,是艱巨的創新,大樹底下好乘涼, 因大樹底下長不出大樹來,成了一片空地。一代大師的盛名之下,往往犧牲了千千萬萬畫家」。也正是由於潘天壽的鶴立雞群,奠定了他在現代中國美術史上不可動搖的地位。

1962年在杭州與郭沫若相聚。圖為潘天壽作畫,郭沫若(右一)等友人觀看

五十年代,潘天壽為學生示範指畫

天賦極高 成名很早

潘天壽(1897-1971年)原名天謹,又名作藩,乳名叫權,學名天授,字大頤, 號阿壽,雷婆頭峰壽者。浙江寧海人。在現代美術史上,潘與吳昌碩、黃賓虹、齊白石並稱「20世紀傳統四大家。自幼喜愛繪畫,十四歲開始臨《芥子園畫譜》,十九歲以全省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考入省立杭州師範,當時的圖畫老師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叔同。由於潘天壽對李叔同十分敬仰,據說,李叔同在杭州虎趵出嫁當和尚後,潘天壽也有意跟李叔同出家當和尚,但被李叔同勸阻。二十七歲時由友人陪同,登門拜訪吳昌碩。見吳翁一點沒有大畫家的架子,潘天壽打消顧慮,從包袱里取出自己的畫作,畢恭畢敬地說:「學生自學繪畫,水平不高,請先生指點。」吳昌碩時年八十,畫藝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他默默看著潘的每一幅花鳥畫,一旁的潘天壽緊張得額頭冒汗。吳翁看畢,雙目一亮,以少有的讚揚語氣說:「你畫得好,落筆不凡,格調不低,有自己的面目。阿壽,你要好好努力。」吳昌碩親熱地稱他「阿壽」,從此潘天謹改名「潘天壽」,畫畫也多用「阿壽」、「壽者」題簽。從此,潘天壽與吳昌碩結下了「忘年交」,情誼甚篤,常去拜望。每讀佳作,吳翁必品評指導。一天下午,吳翁翻看潘天壽的畫,不禁神似飛動,伏案揮毫,寫就一幅 「天驚地怪見落筆,巷語街談總入詩」 篆書對聯送給他,潘天壽一直把這副對聯懸於書齋,可惜在抗戰之初它連同家產遭毀,使他痛惜萬分。

1958年,潘天壽在杭州接受蘇聯藝術科學院名譽院士稱號

潘天壽成名相當早,1924年就任上海美專教授,同時撰寫巨著《中國繪畫史》,轟動全國。三四十年代在多所院校任教,曾任杭州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校長。解放後,潘的地位和聲譽都很高,曾任浙江美術學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1958年榮任蘇聯莫斯科美術學院名譽院士。潘天壽畢生從事繪畫藝術和美術教育,在美術教育上他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迄今影響最大的教學體系,是現代中國畫教學的奠基人,著有《聽天閣畫談隨筆》《中國繪畫史》《聽天閣詩存》《潘天壽美術文集》《治印談叢》《無謂齋談屑》《指頭畫談》等。

潘天壽1926年所編《中國繪畫史》

潘天壽《治印談叢》手稿( 1944—1945年)

詩書畫印 無所不精

在藝術上,潘天壽畫、 書、印、詩俱佳,單獨的任何一項均可稱名家、大家。他的繪畫遠師徐渭、八大、石濤等,早年尤對八大下過很深的功夫,背臨其作幾可亂真;近受吳昌碩影響,取諸家之長,成自己家之體。繪畫主張「以造化自然為主,以師承法度為輔」;用筆強調「用筆忌浮滑,浮乃飄忽不遒,滑乃柔弱無力,順筆端有金鋼杵」。構圖破常規、創新路,布局奇特,敢於造險、破險,結構險中求平衡,筆墨濃重豪放,有金石味。在他筆下,荒山亂石、野草閒花等極平凡的題材皆能產生出不同凡響的藝術感染力,頗受人們的喜愛。其代表作品有《小龍湫下一角》《靈岩澗一角》 《雁盪山花》《松鷹》《春塘水暖》等。此外,他對指畫也極為擅長,畫風別具一格,成就極為突出。這類作品數量大、氣魄大,如指墨花卉《晴霞》《朱荷》《新放》等,畫的均為「映日荷花」,以潑墨指染,以掌抹作荷葉,以指尖勾線,生動之氣韻,非筆力所能達。可以說,潘是繼高其佩之後又一位指畫大家。

潘天壽《鷹石山花之圖》立軸

尺幅182×141cm

(2015年嘉德2.79億元成交,2005年嘉德1171.5萬元成交)

潘天壽的書法也相當出色,只是他畫名掩蓋了書名。他早年學顏正卿、痙鶴銘,後學黃石齋、倪元璐、魏碑等,書法強調氣勢和骨力,用筆多方、筆直剛勁,字形大小錯落。他擅長行草和篆隸,其特點是筆能扛鼎,「一味霸悍」而不失粗野,行草用黃石齋、史孝山筆法,篆隸以《石門銘》用筆參《三公山牌》。沙孟海評其書「從結體、行款到整幅布局,慘澹經營,成竹在胸,揮灑縱橫, 氣勢磅礴,富有節奏感,可謂獨步一時」。

潘天壽1963年作指墨畫《無限風光》 立軸

尺幅358.5×150cm

(2018年嘉德2.875億元成交)

潘天壽在篆刻上也頗有成就,生前一直強調畫事須「詩書畫印」四全,年少考入浙江第一師範時,潘並未參加其他藝術團體,而是加入「金石社」和「寄社」,這尤其反映出他對篆刻藝術的熱愛。在刻印方面,他有著高超的造詣,格調渾樸平正,刀印合一,與其畫相映成趣,他也由此寫下了很多篆刻方面的理論。著名的「強其骨」「一味霸悍」「一指禪」印章就是他本人所刻。

潘天壽 1943年作《行書畫論》 立軸

尺幅166×46.5cm

(2022年嘉德48.3萬元成交)

在詩文上,潘天壽筆耕不輟,留下了大量的論畫詩。據統計,包括刊本和稿本在內,潘天壽現存詩作有三百多首,他的詩歌薈萃成集,起名為《聽天閣詩存》。

潘天壽印章「強其骨」「一味霸悍」「一指禪」

為了紀念和弘揚潘天壽的藝術,杭州建有「潘天壽紀念館」,館名由林散之題寫;他的家鄉浙江寧海縣建有「潘天壽廣場」。

居高不下 前景看好

潘天壽作品散失較多,特別是經歷了多次戰亂和政治運動,存世作品尚不過千。他的作品很早就在市場上流通,早在1929年第一屆全國美展上,潘的畫作標價就高達300大洋。四十年代中期他出任杭州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校長,身價更是不菲。八十年代中期,潘的作品開始進入國際市場,每幅價格數萬元,與齊白石、徐悲鴻差不多。由於作品少,不能形成固定的價格。

潘天壽1963年作《 無邊春色》 鏡片

尺幅 84×67cm

(2012年上海天衡1955萬元成交)

到九十年代初,潘天壽作品頗被市場看好, 如1990年《貓瓶圖》和《飛帆千片》分別以23萬和44 萬港元成交;他的《草書》也創下14萬港元的好成績。以後國內市場上潘天壽作品頻頻出現,價位明顯下滑,每平方尺約3萬元。1997年,中國嘉德借隆重紀念潘天壽誕辰一百周年之際推出了潘天壽力作《春塘水暖》, 經過激烈的競爭,最後在660萬元的價位上一槌定音,創造了當時潘天壽作品的最高價。在以後的7年裡,潘天壽的作品未有上佳的表現。直到2004年才有起色。這一年潘天壽的《江天新霽圖》在嘉德拍賣會上以748萬元成交,此作在2009年又被西泠印社推出,獲價2070萬元,12年翻了3倍。有趣的是:2011年此作再度被保利推出,獲價4715萬元,2年時間價格再翻1倍多,此價也驗證了藝術市場大師作品「沒有最高,只有更高」的金科玉律。2005年,潘天壽的精心之作《鷹石山花之圖》在嘉德拍賣會上受到各路藏家追捧,最後以1171.5萬元拍出,不僅大大提高了潘天壽市場的地位,而且使潘天壽作品首次突破千萬元,10年後,也就是2015年這件作品又被嘉德拍至2.79億元,使潘天壽躋身於億元俱樂部。也就是在這一年,潘天壽《鷹石圖》被上海嘉禾拍至1.15億元。2018年嘉德隆重推出潘天壽1963年作的巨幅指畫《無限風光》,此作54次被出版、9次被著錄、7次被展覽,上拍後受到各路藏家的熱烈追逐,最後被一藏家以2.875億元收入囊中,此價創下潘氏作品的市場新高。近兩年,隨著宏觀經濟下滑和疫情的嚴重影響,名家字畫的市場行情相當疲軟,潘的作品尤其是精品露面不多,偶有亮相價格尚可,如潘天壽指畫《雙禽棲石圖》在2022年廣東崇正以736萬元成交;同年指墨畫小品《鷹石圖》在蘇富比獲價226.8萬港元。另外,潘天壽的書法作品也有不錯的市場行情,價格動輒數十萬元乃至上百萬元。總體看,潘的市場基礎紮實,其藏家遍布海內外。

潘天壽1958年作《耕罷》立軸

尺幅227×121cm

(2020年華藝國際1.788億元成交,2017年嘉德1.589億元成交)

潘天壽《西子湖中所見》立軸

尺幅171×65cm

(2013年嘉德4025萬元成交)

潘天壽《鷹石圖》鏡心

尺幅110×300cm

(2015年上海嘉禾1.15億元成交)

不過,潘天壽在市場上也有不足之處,一是他的存世作品不多,特別是經歷了多次戰亂和政治運動,很多作品散失,有專家統計他的作品在千件以內,其中不少被海內外各大博物館、美術館收藏,這一定程度影響了他作品在市場上的流通性;二是與齊白石、張大千相比,潘天壽的繪畫題材稍窄。筆者認為:這些不足以撼動他的美術史地位,也不會影響他迭創天價的預期。目前,海內外都有不少大藏家和機構收藏他的作品,只要有潘的力作亮相,必不惜巨資予以收購。在藏家看來,擁有潘天壽的作品是一種品位、一種身價。所以,潘天壽的作品很值得海內外藏家的關注!

潘天壽指墨畫《雙禽棲石圖》鏡心

尺幅67×45cm

(2022年廣東崇正736萬元成交)

潘天壽指墨畫《鷹石圖》立軸

尺幅59.6×53.3cm

(2022年蘇富比226.8萬港元成交)

2023年3月6日寫於上海五棲齋

- END -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