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北莫材料系學生論文獲選參加第33屆門捷列夫大學生競賽二輪比賽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 發佈 2024-04-09T05:17:15.570139+00:00

日前,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材料科學系3名大四學生黃舒麒、Maria Baranova和王孟傑撰寫的研究論文獲選參加第三十三屆門捷列夫大學生競賽(化學)第二輪比賽,他們將於2023年4月16日-21日在伊萬諾沃國立化工大學舉行的第三十三屆門捷列夫學術會議上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日前,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材料科學系3名大四學生黃舒麒、Maria Baranova和王孟傑撰寫的研究論文獲選參加第三十三屆門捷列夫大學生競賽(化學)第二輪比賽,他們將於2023年4月16日-21日在伊萬諾沃國立化工大學舉行的第三十三屆門捷列夫學術會議上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據悉,第三十三屆門捷列夫化學競賽委員會共收到來自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和中國等國家37所大學、25個城市的學生所提交的178篇研究論文。經俄羅斯一流大學和俄羅斯科學院的專家團隊嚴格評選,有98篇研究論文入選第二輪比賽,其作者將以報告的形式在第三十三屆門捷列夫學術會議上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黃舒麒(導師:材料科學系教師Malyshev S.A)的研究論文與新催化劑的研發有關。這些新催化劑幾乎無處不在——從大規模的天然氣加工到精細的有機物合成,例如運用於最新藥物的製備。現代催化劑通常是複雜的複合材料,製作這些材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科學任務。在研究中,黃舒麒提出了一種新的方法來成功製備金屬氧化物,這種方法是在低溫下溫和地還原鈣鈦礦氧化物。該方法的特別之處在於可以獲得在複雜氧化物表面均勻分布且直徑低於10納米的催化活性金屬納米粒子,這種材料的結構具有高催化活性和催化穩定性,這些材料已被證明是甲烷氧化和二氧化碳加工的活性和穩定的催化劑。

Maria Baranova(導師:材料科學系高級講師A.A.Petrov)的研究成果是通過使用酞菁類化合物作為空穴傳輸層來提高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熱-光穩定性。使用低成本的酞菁類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可以提高基於酞菁的太陽能電池的熱-光穩定性,並大大降低其生產成本。在Maria的研究中,她製備了以酞菁銅作為空穴傳輸層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確定了其應用的最佳條件,並將其與基於Spiro-MeOTAD的裝置的相對熱-光穩定性進行了比較。研究表明,含酞菁銅的太陽能電池比使用Spiro-MeOTAD的太陽能電池具有更高的熱-光穩定性,而對不同厚度的酞菁銅層的裝置進行的研究則確定了實現太陽能電池最大效率的厚度。

王孟傑(導師:材料科學系高級講師A.A.Petrov)的研究是通過使用各種有機添加劑鈍化光吸收層中的缺陷,成功地提高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效率。他通過容液法製備出了基於鈣鈦礦結構化合物的半導體材料薄膜,對所獲得的薄膜進行了表面改性,並研究了添加劑對其光學性質和結晶度的影響。在這項研究中首次比較了所選鈍化劑對所製備的吸光材料薄膜性能的影響。此外,他還基於所獲得的薄膜製作了裝置,測量並分析了其伏安特性。

據悉,門捷列夫競賽自1990年開始舉辦以來,旨在從學生中尋找年輕有才華的化學學者和化學技術學者,並吸引他們從事獨立自主的科研工作。往屆的比賽獲勝者當中已經有許多位成為博士和科學博士,並在俄羅斯聯邦的大學和學術機構、其他國家的研究團隊以及化學公司實驗室中開展了研究。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材料科學系在2020年和2022年已有學生參加這項國際型賽事。

熱烈祝賀三名同學和他們的導師所取得的成績,並祝他們在今後的研究工作中取得更多的成果!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