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千年銅水 化萬物新生 朱炳仁熔銅藝術亮相中國大運河博物館

富陽檢察 發佈 2024-04-09T06:18:08.825898+00:00

煙花三月下揚州,3月1日,「大熔景行:朱炳仁熔銅藝術展」在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啟幕。作為中國大運河「運河非遺」系列特展之一,1300平方米的展陳空間,68件(組)藝術精品,是熔銅藝術家、「運河三老」之一朱炳仁40年藝術生涯及其作品的首次全景式呈現。

煙花三月下揚州,3月1日,「大熔景行:朱炳仁熔銅藝術展」在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啟幕。作為中國大運河「運河非遺」系列特展之一,1300平方米的展陳空間,68件(組)藝術精品,是熔銅藝術家、「運河三老」之一朱炳仁40年藝術生涯及其作品的首次全景式呈現。

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館長鄭晶在開幕致辭中表示,非遺銅藝的「生命」和大運河一樣,生生不息,直到今天依然在傳承創新中煥發出新活力與新生機。

這次展覽以「大熔景行」為主題,涵蓋壁畫、雕塑、裝置等多種作品類型,旨在展現大運河沿線非遺銅雕傳承與創新並蓄的獨特魅力,為參觀者講述有著數千年使用史的銅,如何在朱炳仁的手下千變萬化,造就為一種新的熔銅藝術。

大熔,即為熔銅;「景行」出自《詩經》中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鄭晶表示,「『景行』有大道之意,也代表一種理想和信仰」。熔銅藝術來源於我們血脈中的中華文化,它超越了傳統意義上的「鑄鼎象物」,在銅雕非遺的傳承中,開拓出一條新的大道。

1944年出生的朱炳仁,是百年銅藝世家「朱府銅藝」第四代傳人,他不僅是為杭州雷峰塔「披」銅衣的「中國當代銅建築之父」,也是開啟「熔現實主義」新流派的熔銅藝術家。2006年,在常州天寧寶塔的一次祝融之火中,一顆顆千姿百態的銅結晶開啟了他的藝術之「眼」。從此,青銅文化從范模的桎梏中掙脫,釋放自由的天性,邁入了當代藝術語境下的「熔銅時代」。

一汪金水,終成圖畫。這次展覽分為「同源」「蘊生」「不息」三部曲,如一幅長卷將朱炳仁創作之路徐徐展開,呈現熔銅藝術的饕餮盛宴。從熔銅藝術的經典之作到2022年的最新探索,展品包括長達8米的博鰲亞洲論壇會場的同款壁畫《萬泉歸海》,以王希孟「青綠山水第一神品」為靈感的《千里江山》。其中還包括最新的抽象創作《葉舟》《香味與花》,以及首次公開展出的庚彩作品《天青御風》《庚彩銅牛》,在朱炳仁的手中,山林、水澤、鳥獸,皆可由銅所化,呈現萬千變化。

在「同源」展區,占地60平方米的一畦稻田自然舒展,仿佛置身江南水鄉豐收場景。2012年,朱炳仁受老子《道德經》首句之義的哲學啟示,「種」出熔銅藝術之稻。熾熱的銅液,以晶瑩的形態,在朱炳仁不斷拓展的藝術邊界中,也根植了他對人類生存與環境變化等現實主義的關照與探索。

「水」是朱炳仁藝術創作的重要元素。2005年,他與羅哲文、鄭孝燮共同倡議京杭大運河申遺保護,並參加了全國政協組織的專項考察活動,是中國大運河申遺的先鋒。在揚州,朱炳仁在東關古渡留下了紫銅壁畫《大運千秋》。這次展覽開幕式上,朱炳仁將熔銅雕塑作品《千浪卷雪》捐贈給中國大運河博物館,作品以水一般的靈動,定格堅固、永恆的運河魅力,為向世界講好大運河的中國故事助力。

這次展覽截至3月31日。展覽期間,「千人千錘」傳承接力活動也將在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同步舉行,觀眾可前去體驗。


來源:杭州日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