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與汶萊談判破裂的原因有哪些?新油田稅收問題是原因嗎?

扶蘇談史v 發佈 2024-04-09T09:43:04.397151+00:00

#歷史開講#可喜可賀的是,在12月28日,聯合王國終於迎來了唯一一個好消息——塞爾扣克的96號電報顯示,汶萊蘇丹承諾支持「大馬計劃」。隨著懷特在12月31日辭職,對蘇丹的所有猜疑都終成塵埃。

可喜可賀的是,在12月28日,聯合王國終於迎來了唯一一個好消息——塞爾扣克的96號電報顯示,汶萊蘇丹承諾支持「大馬計劃」。

隨著懷特在12月31日辭職,對蘇丹的所有猜疑都終成塵埃。為了大馬計劃的順利推行,英方別無選擇,甚至儘可能地削弱汶萊起義與「大馬計劃」的聯繫,通過這種掩耳盜鈴的方式繼續推進「大馬計劃」。但是,按照早前安排的「大馬來西亞」將於1963年8月31日成立,留給馬文談判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正如塞爾扣克所說——任何拖延都會使得「大馬計劃」成功的可能性不斷降低。

對於汶萊蘇丹而言,汶萊參與「大馬計劃」的主要目的在於,借馬來亞之力捍衛汶萊油田安全與經濟利益。誠然,在1963年1月的馬文談判中取得令人喜悅的成果,雙方於2月共同起草了協議書,當中包含了汶萊在加入「馬來西亞」後所獲得的經濟特權:為了汶萊加入大馬計劃,未來馬來西亞將提供以下特殊安排;汶萊保留目前所有投資以及其產生的收入,只有未來的投資才需要與馬來西亞協商;汶萊將繼續保留其石油收入,同時將會免除大部分上交到馬來西亞的稅收。

僅僅看這一份協議,似乎馬來亞聯合邦做了虧本生意,但是實質並非如此。在1963年初的談判之前,馬來亞分析認為汶萊石油是消耗性資源,其產出將會在1963年結束後大規模下降。而協議規定汶萊必須要每年上交五百萬英鎊給大馬來西亞,用於國家行政支出、汶萊內部安全和國防支出。由於汶萊的主要收入來自於石油,一旦石油枯竭,對於馬來亞而言一個固定的年稅金更具備吸引力。

然而到了1963年6月,殼牌石油公司卻宣布在汶萊近海附近找到新的油田,這就意味著這次馬來亞真的做了虧本生意。新油田導致馬來亞拒絕承認2月草案中汶萊的經濟特權。馬來亞主張2月草案不適用於新油田,其產生的新稅收應當歸國家所有。更何況新油田的發現使得周邊國家入侵汶萊的可能性提高了,根據風險提高「保險費」似乎非常合理。這顯然觸犯了汶萊蘇丹的底線,為了國防安全犧牲最重要的經濟收入,這是汶萊人無法接受的,所以汶萊蘇丹拒絕了「大馬計劃」。

但是站在馬來亞的立場上,保衛汶萊風險的增大,並不完全來源於新油田的發現。從地緣角度進行考慮,雖然印尼在解決伊里安島主權問題後,蘇加諾領導並未公開反對「大馬計劃」。但是,汶萊起義改變了他的態度,起義發生後,蘇加諾在公開場合聲援北加里曼丹國民軍。更何況,印馬一直存在外交爭端,比如1956-1958年印尼外島叛亂中,並且拒絕將他們引渡回印尼,這使得印尼認為馬來亞同情甚至支持這場叛亂。

到了1960年,東姑·阿杜拉曼在歐洲參與解決印尼與荷蘭之間的糾紛,他認為一旦印尼人與荷蘭之間發生戰爭,作為其邊境的馬來亞聯合邦並不會有任何好處,但是這一次談判卻遭到了蘇加諾的批評,東姑認為蘇加諾對這次外交事件也懷恨於心。上述種種原因,都使得保衛汶萊的風險大大增加,這將導致國防支出的暴漲。所以,新油田的稅收問題僅僅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馬文談判的破裂,引起了英方的注意。汶萊事務高級專員麥金托什接替懷特職位後,多次勸說汶萊蘇丹參加1963年7月的新馬倫敦會談,試圖緩和馬文關係。但是汶萊蘇丹拒絕了任何方式的調解,他表示:「不會接受未來所有英國人提出的方案,這些方案必定要求汶萊人讓步;除非馬來亞人在這個問題上投降,否則汶萊人絕對不會支持加入大馬來西亞。」

所以筆者這裡認為,汶萊起義抹殺了「大馬計劃」對汶萊蘇丹的所有吸引力,顯然,英方的調解都未能重塑「大馬計劃」對汶萊蘇丹的吸引力。或者說,任何遊說所帶來的推力,都無法有效地抵消汶萊起義帶來的阻力。最後,蘇丹本人拒絕參與倫敦會談,他僅僅派出汶萊代表團,會談中馬文也未達成任何共識。

結語

雖然,1963年12月8日的汶萊起義是一場失敗的起義,但卻是一場影響深遠的起義。對於汶萊蘇丹而言,通過對汶萊人民黨以及阿扎哈里的壓迫,他成為了汶萊起義的最大受益者。試想,即使汶萊起義成功,這一場起義的最後結果就是成立一個以汶萊蘇丹為領導的北婆羅洲聯邦,這場由汶萊人發動的起義甚至能進一步確保他們在新聯邦的領域占主導地位。所以,對於汶萊蘇丹而言,這是一場無論結果如何都將會是「成功」的起義。

而回到「大馬計劃」上的汶萊進行考慮。一方面,汶萊豐富的石油產出難免招致周邊國家的覬覦;另外一方面,汶萊在自二戰以來汶萊的防務就與英馬脫不了關係。所以才說,「大馬計劃」對汶萊蘇丹是有吸引力的。站在馬來亞角度看,首先,汶萊加入馬來西亞,其帶來的巨額年稅收將減少馬來亞聯合邦的經濟負擔。

其次,汶萊是馬來人占絕大多數的國家,汶萊的加入不會改變「大馬來西亞」中由馬來人主導的安排。最後,既然汶萊難免被周邊敵對國家的入侵,那麼對於未來馬來西亞而言,一個被印度尼西亞或者被菲律賓控制的汶萊都對「大馬來西亞」不利。所以說,汶萊加入「大馬計劃」對馬來亞有利,這也是馬文之間的共識。

但是,汶萊起義卻打破了這種共識。對於汶萊國內局勢而言,汶萊蘇丹利用起義,一舉肅清了阿扎哈里及汶萊人民黨的勢力,他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獨裁者。他將全權決定「汶萊是否加入馬來西亞」,包括決定「汶萊不加入馬來西亞」的權力。

對於馬來亞聯合邦而言,汶萊起義說明了汶萊本身就是一個不穩定因素,雖然汶萊加入馬來西亞一定程度可以避免其被敵對國家的侵略,但是沒有明確證據顯示汶萊不會發生戰亂以及被印尼所顛覆。換個角度看馬文談判破裂的問題。

經過汶萊起義,汶萊蘇丹成功剷除了國內的所有政敵,他完全控制了汶萊立法會。試問如果他不願意跟東姑合作,國內又有誰能夠有力改變他的觀點?對於汶萊蘇丹而言,這一場起義意味著,一旦汶萊內部發生叛亂,英國人將會不得不出兵救援。通過一場起義,蘇丹可能認為自己的權威並不需要通過「大馬計劃」來守護,而只要英方維持東南亞駐軍就能使他高枕無憂。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