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梗只是娛樂?但娛樂至死後,哭聲無人聽

shinubi 發佈 2024-04-10T06:37:27.056596+00:00

現如今,「玩梗」已經成為了一種新型的社交形式,當一個爆款出現時,與之相關的「梗」會成為某些行為的調侃詞,「玩梗」的本質其實就是娛樂和社交,「玩梗」成了許多人釋放壓力,吐槽情緒的新型方式,可有時,不恰當的「玩梗」會對被「玩梗」的人帶來傷害。

現如今,「玩梗」已經成為了一種新型的社交形式,當一個爆款出現時,與之相關的「梗」會成為某些行為的調侃詞,「玩梗」的本質其實就是娛樂和社交,「玩梗」成了許多人釋放壓力,吐槽情緒的新型方式,可有時,不恰當的「玩梗」會對被「玩梗」的人帶來傷害。


這些「梗」也許你也玩過

「阿巴阿巴」——你用來裝傻的聲音是聾啞人發聲的方式。

「敘利亞裝修」——如果不是戰爭,在敘利亞受苦的人們也想裝修得富麗堂皇。

「玉玉症」——對疾病的娛樂化,將患者一步步推向深淵。

「化糞池警告」——本該引起警覺和重視的殺害事件,卻被當成笑話來踐踏。

「家暴妝」——真正的傷痕,從來不用靠妝容。

.....


「玩梗」固然有趣,但並非「萬物皆可成梗」。隨著網絡上越來越多「梗」的出現,「玩梗」愈加普遍,許多惡意的內容夾雜其中,使「梗」的語言環境魚龍混雜。不分場合濫用「梗」,「爛俗梗」的出現,「梗」的低俗化、低齡化、泛娛樂化等,都缺失了人際交往應有的禮貌和尊重。這樣的「玩梗」,並不是在豐富網絡語言,而是混化了網絡語態環境,與建設風朗氣清的網絡空間背道而馳。

玩梗應當有底線,了解出處,而不是不道聽途說;恰當使用,也不是胡亂運用、瘋狂濫用;對於一些低級趣味的梗,應及時制止,不該繼續傳播,否則再有趣、再幽默的梗也只不過是一場娛樂至死的低趣味狂歡罷了。


「過度玩梗」主要有兩種類型

無差別複讀機

「無差別複讀機」,即把同一個梗不分時間及場合地反覆提及。

比如:當你點開一個美食教程視頻時,發現彈幕里舖天蓋地的「別看了這個要烤箱的」、「散了吧這個要有手的」一類的刷屏言論,在這種彈幕群的攻擊下,觀感立刻下降10000點,原本覺得可能有趣的東西也會變得索然無味。

再比如:當你看見一個分享綠色美圖的微博時,點進去想要預覽全部圖片,卻發現評論里清一色的「好美的原諒色」回復。綠色被迫與「戴綠帽」強行畫上等號,不僅會影響美圖時的當下感受,甚至會對日後生活也造成難以抹去的心理陰影。(如看見綠色就想到「原諒」的心理暗示)

一旦玩梗的時候超過了我們所願意承受的限度,就容易產生逆反與厭煩的情緒。


無內涵鍵盤俠

無內涵鍵盤俠,即不斷傳播低俗趣味的梗,不顧道德法治,只圖「開個玩笑」。

隨著梗的數量越來越多,其質量參差不齊的弊端也日漸暴露出來,低俗爛梗的出現與使用愈發頻繁。

他們或許只是抱著「開個玩笑」的玩梗心理,卻從言論上對他人造成了實際的冒犯與傷害。

當低俗爛梗也被廣泛使用時,玩梗行為就已經完全脫離了幽默意義本身,甚至會在某些層面上造成程度難以度量的傷害,這樣玩梗,實在是失去了其原本的意義了。



娛樂至死後,哭聲無人聽


有人可能會說:「不就是玩梗嗎,何必上綱上線?

如果被當成梗的人是你,你是否也會如此坦然?當我們面對性別不平等、等級不同、歧視時導致的暴力、兇殺、性侵等惡性事件時,如果第一反應是把它娛樂化,嘲弄、取笑,那麼悲劇該如何得到制止?

一些梗本身沒有問題,但被傳播者胡亂使用,讓人厭惡;一些梗本身就是有問題的,而一些不明真相的網友們只覺好玩,不問出處就胡亂使用;一些梗甚至已經違反了人類最基本的道德底線和法律底線,卻仍然被廣泛傳播。

不當的用梗行為,會對三觀正在形成的青少年產生不利影響,使其分不清對錯。娛樂至死要不得。要知道不是所有符合語法的句子都可以說出來。



尼爾·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一書中坦言,通過電視和網絡媒介,一切都以娛樂的方式呈現,人類心甘情願成為娛樂的附庸,最終成為娛樂至死的物種。很擔心我們會被熱愛的娛樂壓迫,停止獨立思考,不關心真相,沉溺於無聊瑣碎的事情。

也許我們在面對災難,又無能為力的時候,是想用幽默消解災難,遠離殘酷生活,但為了不去面對現實的殘酷,我們開玩笑、玩梗,在心照不宣的梗文化狂歡中消解一切。這比袖手旁觀還可惡,我們應該直面悲劇,才能避免悲劇再次發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