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為何不再「香」?放開通關後,為何沒有迎來「購物天堂」

打工人二蛋 發佈 2024-04-10T08:05:23.135294+00:00

香港自1997年回歸,就成為內地遊客的購物天堂、旅遊勝地。 二十多年來,它的國際地位穩步提升,受到無數中國遊客的青睞。 僅2019年,就有五千多萬內地遊客到香港旅遊。

香港自1997年回歸,就成為內地遊客的購物天堂、旅遊勝地。 二十多年來,它的國際地位穩步提升,受到無數中國遊客的青睞。 僅2019年,就有五千多萬內地遊客到香港旅遊。


但在2020年,隨著疫情爆發,香港關閉了面向大陸的通道,直到今年一月初才放開,封關三年對香港旅遊業的打擊不可謂不大。 本指著放開後,再現曾經繁華,卻不想大陸遊客不愛去了。 這又是為什麼?


香港對不少人來說,那必然是購物天堂,必須開啟「買買買」狀態的地方,因為香港免稅店多的很,在國內上千上萬的東西來這裡買,可能一半的價格都用不上。 如香港銅鑼灣的崇光百貨,雅詩蘭黛三千元一套,卻能送出一大堆贈品,硬是把奢侈品賣出了白菜價。 還有尖沙咀的崇光百貨,買滿1080港幣,直接送價值三百多元的贈品。 遇到這麼個情況,遊客能不瘋搶嗎? 省那麼多錢買到就是賺到。 至於自己是不是能用上,不用想太多,就算用不上,低價轉賣出去,不僅不會虧,還可能小賺一筆。


如此一來,到香港掃貨的人是越來越多,而崇光百貨就是廣大遊客的必去之地,當然更是代購經常現身之地。 比如,2019年「感謝祭」第一天,崇光門還沒開,外面就排起了長隊,隊伍之長堪比春運,足有兩百多米。 而且這些人要麼背大包,要那麼拖行李箱,大有把商場掃空的架勢。 雖說奢侈品門前從不缺長隊,但像崇光百貨這樣的瘋搶局面絕對是少之又少,畢竟還沒哪個奢侈品商場會有那麼多人拿行李箱掃貨,甚至有商家發現顧客東西太多,不好拿,還會貼心的奉上超大行李箱,讓其無後顧之憂的繼續逛街。


那個時期的崇光百貨,硬是把奢侈品商場搞出了菜市場的感覺。 熙熙攘攘,摩肩接踵,放眼望去到處都是人,被踩掉鞋子,被行李箱壓腳與好友失散,實在太正常不過,當然,在香港旅遊旺季,人滿為患的可不止崇光百貨,其他免稅店、藥妝店、服裝店等各個賺的盆滿缽滿。 哪怕旅遊旺季過去,很多店家依舊不愁生意,因為還有一大批代購,不斷穿梭於香港和內地。


據一位有著十多年代購經驗的人講述,最初的時候,他只是想在不影響工作的情況下多賺點外快。 誰知代購僅一周便發現這行來錢太快了,明明是兼職,結果一周賺的錢比他一個月工資還多。 面對這樣的誘惑,幾個人能忍住,就這樣一個全職代購出現了。 靠著做香港代購,這人一年能賺兩三百萬,別說比打工掙錢多了,就是一些小型企業的老闆都不一定比得上。


而發現這個商機的人自然不止他,時間一年年過去,香港的熱度非但沒降,還越來越香。 不僅是內地出境游的熱門,還是無數代購發財夢的起點。 然而,2020年疫情爆發後,香港緊隨其後,「封關」三年,直到今年一月才放開面向大陸的通關。 這三年疫情對香港來說堪稱最為難熬的三年。 因為失去大陸遊客後,整個香港不說百業凋零,但也好不到哪去,尤其是那些有旅遊業支撐的產業,如旅遊公司,免稅店,服裝店,奢侈品百貨之類。 冷清的店員只能無聊拍蒼蠅。


一些底子不夠厚的公司,經過三年疫情,倒閉的倒閉,轉行的轉行,甚至連崇光百貨這樣的巨頭也被逼到退市邊緣,其尖沙咀分店更是關門大吉。 如此蕭條的經濟情況,讓香港上下是急得不行,畢竟房貸要還,旅遊業要搞,經濟要發展,而這一切都需要大陸遊客的支撐,可是,大陸遊客什麼時候才能來關口,啥時候才會開呢?


終於,今年1月8日,香港初步放開通關,而且還是趕在年前放開的,這讓不少人歡呼雀躍。 年前放開香港豈不是馬上就能迎來一波旅遊熱? 要知道,疫情之前那些年春節可是旅遊旺季,每到這個時候,各大奢侈品商場裡總會排起長隊,熱鬧情景堪比春運。


然而,這一次眾人卻想錯了,香港放開通關,第一個月入境旅客約五十萬人次,其中內地遊客不過二十八萬。相較於以前,這樣的數據實在太慘澹了,連疫情前的一成都不到。 眾人記憶里,各大奢侈品專櫃排長隊的畫面更是少之又少,即便有的專櫃挺熱鬧,卻也沒到排長隊的地步,稀稀疏疏的一會就流通開了。


這時候,人們還能安慰自己,如今遊客少,是因為入境香港限制太多,開放的口岸也少,等全面放開後,說不定就能重現昔日繁華。 然而,事情真會如此發展嗎?


2月六色6日,香港取消入境限制,全面放開通關。 但眾人心裡期待的畫面依舊沒有出現。 全面放開第一天,香港與內地出入境約28萬人次,其中出境與入境差不多各占一半,14萬左右。 要知道,香港為了吸引遊客前來,可是做了不少工作的。 在交通方面,高鐵、地鐵通關線路已全面放開,內地遊客可坐車直達,購物方面直接引進支付碼,讓大陸遊客更加便利。


除此之外,香港政府還推出「你好 香港」活動,面向全球派發了五十萬張機票,一百萬張消費券,這樣的活動力度絕對是大放血,畢竟光機票就不是一筆小數目了。 然而,即便如此,返港旅客量依舊只恢復了百分之二十四。 這一下,不少人傻眼了,香港為啥不在「香」了,大陸遊客咋不愛來了?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大的一個原因應該是香港購物天堂的地位遇到了挑戰。香港之所以那麼香,迎來那麼多大陸遊客,主要是免稅店多,是大陸人眼裡的購物天堂。每年到香港旅遊的遊客十之八九都是為了購物,為了消費。 至於其他的,如體驗當地風土人情之類,都是附帶。 然而,疫情三年,隨著海南免稅店出現,香港的購物優勢也沒了。 可以說,如今的海南正在一步步複製香港的輝煌之路。 什麼排隊幾小時,全家來掃貨,優惠力度絲毫不比香港差。


而且相較於香港,海南的旅遊資源更豐富,足以入畫的美景,連綿不絕的海灘,吃不完的海鮮,喝不完的椰汁,還有各種特色美食,絕對能讓人流連忘返。 到商場掃完活後再四處遊覽一番,難道不香嗎? 再加上出入海南不需要辦簽證,也沒什麼時間限制,自然更受中國遊客青睞。 所以,哪怕香港放開通關了,前往海南的遊客依舊絡繹不絕,沒受到太大影響。


當然,香港購物天堂地位受到衝擊,可不僅僅是因為海南。 大家都知道,如今我國電商業發展的如火如荼,不管是服裝品牌還是美妝行業或是其他行業,紛紛投身線上交易。 尤其是疫情三年,大家出門的機會少,人們選擇網購的機率更大了。 不僅各大奢侈品牌有了線上旗艦店,而且很多主播異軍突起,把一些奢侈品價格打了下來。


就連海航、南航等航空公司都搞起了美妝直播,價格便宜不說,贈品還多。 這麼一來,還有多少人會為了購物專門去香港,至於那些香港代購,隨著電商法的出台,代購們不僅被嚴厲打擊,還賺不到什麼錢。如此一來,他們飛去香港的積極性自然大大打消了。


就這樣,香港失去了「購物天堂」的地位,雖說免稅店依舊多,購買奢侈品依舊划算,但專程來購物的遊客卻越來越少了。失去了購物遊客,香港旅遊業不說一蹶不振,但也頗有點日薄西山的感覺。 畢竟疫情前的香港超七成遊客都來自內陸,基本還都是為了購物。


當然,大陸遊客不愛去香港購物是一個原因,香港的局勢就又是一大原因了。 眾所周知,港澳台地區由於歷史原因與大陸是有點割裂的,台灣就不說了,香港和澳門雖然早已回歸,但在制度上實行的都是一國兩制政策。 香港前幾年發生的反動的暴亂,如此不安穩的社會情況,自是勸退了不少大陸遊客。


哪怕海南當時還沒有免稅店,網購也沒那麼火熱,去香港的遊客還是少了些,畢竟想買免稅商品去澳門也能達到目的,或者辦個旅遊簽證近一點的地方。 韓國、日本、新馬泰哪裡不能買,更何況香港服務行業的態度還不怎麼好。


前段時間抖音特別火的一條視頻,講述的是網紅挑戰在香港只說普通話會不會被翻白眼。 結果通過他拍攝的視頻,我們不難看出在香港講普通話被翻白眼的概率實在太大了。


先是住酒店的時候,講粵語的朋友付的押金是五百港幣。 輪到這名博主了,直接被收取一千港幣的押金,翻了個倍,哪怕工作人員說是兩晚的押金,也有點不合常理不是。 而在兌換外幣的時候,不過說了句我要換港幣就受到工作人員白眼一枚,更離譜的是人家還區別對待,明明人民幣與港幣的匯率是1比0.86。 店裡明碼標著,他卻被以一比一的匯率換回了。 不僅如此,他去香港最大的連鎖鞋店購物,結果被店員要求「先把地上試的那些鞋擺回去」。 結帳之後,店員還讓他把沒買的鞋子放入鞋盒。 不得不說,這位店員著實讓人見識到啥叫天下之大,無奇不有。


當然,這位博主在香港的購物經歷也不全都這麼奇葩。 但總體而言,作為一名說普通話的內地遊客,香港給人的購物體驗真的不算很美好。 至於為何會這樣,或許還真不是針對大陸遊客。 要知道,2019年的全球微笑指數平均分是80分,而香港只拿到了56分,排名倒數。


可想而知香港服務有多差,而這個差又怎會只面向內地遊客,畢竟那時候的香港內地遊客只占了七成,還有三成國外遊客呢? 而服務態度差的地方,如果不是非去不可,有幾個人會上趕著找虐。 畢竟不管是購物還是旅遊,大家圖的就是個心情愉快。 既然香港態度差,那就去別的地方唄。 尤其是東南亞地區,服務好,價格便宜,可遊玩的景點也多,實在是出境游的極佳目的地。


當然,香港失寵也跟中國飛速發展有關。 以前的時候,人們對香港自帶濾鏡,覺得那是摩登之所,國際一線大城市,而現在隨著祖國崛起,大搞基礎建設,人們發現香港也就那樣跟北京、上海沒多大差別。甚至於在旅遊體驗感方面還不如國內,既然如此,他們又何必那麼大老遠的跑去香港,麻煩不說,還不一定能保障人身安全。


如此種種,最終造成香港失寵,遊客流量大不如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