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23年地產景觀前路幾何?

景觀那些事 發佈 2024-04-10T10:14:19.066319+00:00

艱難混亂的2022年終於在稀稀拉拉的煙火鞭炮聲中翻過了篇。雖然元旦過去許久,但是⼤多數人仍以春節年休結束才算翻過了年關。

引——

INTRODUCTION


艱難混亂的2022年終於在稀稀拉拉的煙火鞭炮聲中翻過了篇。雖然元旦過去許久,但是⼤多數人仍以春節年休結束才算翻過了年關。


年前⼀位在北京的同行老哥突來微信,⼀是詢問我今年情形如何;二是感嘆2021年未能及時止損,反在22年遭遇更大的經營困難,唏噓不已。2022年寅虎年,水火既濟卦是卦辭的「亨小,利貞;初吉終亂」,要在初吉終亂中走完這一年實屬不易。筆者是03年投身於景觀行業,主要在西南民營景觀圈活動,業務類型也主要是以地產景觀設計為主。借著兔年新春,對於幾經沉浮的民營地產景觀圈⼤家的⼀些共有的躊躇,和大家牢騷感嘆⼀下。本文僅限於筆者自身經歷和理解,定有偏頗,歡迎理性討論。


新年伊始,同行們在相互拜年中也互相打探:「2023年民營景觀行業是否艱難?是否有觸底反彈的希望?」個人拙見:2023,依然很難,難上加難!目前的局面就是凌冬之末的雨夜黎明剛剛熬完,初春剛至,料峭春寒,「倒春寒」就問你怕不怕?春天肯定是要來的,怎麼熬到春天才是最難的。


背景基本盤:全球性經濟衰退的周期性危機,各個指標都很難有上升空間。土地財政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顯微,進入調整期。春節前後密集的各項政策,其實不難發現基本都是保地價,穩房價,保交樓的相關措施和政策的延續。畢竟,各⼤地產頭部企業們還在加緊了精兵簡政的收縮,拿地發展都不敢奢望。國家隊的央企國企雖然在22年猛然擴張,國進民退的整體趨勢很難逆轉,效益狀況也是堪憂。如果⼤家參與下,若干國央企的景觀入庫的流程,就能感受內卷的殘酷,更何況其中暗藏的江湖玄機和更嚴重的官僚氣息。


(此處歡迎⼤家,評論區補充吐槽)


地產景觀行業經過了20多年的野蠻生長,到現在依然不算什麼成熟行業,從行業理念、經營規則、運營方式、利潤模式都是粗淺,基本上依然是手工業的諸多特徵。即便是做大規模上市的頭部企業也是步履蹣跚,從上市的民營景觀公司22年的股價和財報也看得出,資本和韭菜們都不看好這個不成熟又夕陽的行當。

20多年的發展,相關從業人員長於形式拼貼,弱於探索行業本質。相關企業長於經營拓展、招兵買馬滾大雪球,弱於積累體系、創新研發。

行業本身相較20年前其實沒有太多本質變化,雖然相關從業人員規模增加了10倍,但是話語權,定價權,交易規則等依然是買方市場。設計公司就連基本的勞動價值轉化都是個糊塗帳,引⽤丕丕基觀點:「因為我們的客戶賣果汁,結果我們就⼀直按「升」在賣蘋果!因為開發商按面積賣房子,我們就按照面積收取設計費。其實建築面積的大小同設計師所投入的精⼒根本沒有任何必然聯繫。」就這樣糊裡糊塗就把公司開到百人規模的企業不乏少數,而且行業形勢也是急轉直下,未老先衰,來不及成熟就要萎靡了。

那為什麼還有這麼多才俊前赴後繼的投身於這個領域呢?⽆非是地產前段的高周轉帶來的相關產業紅利。不過高周轉模式下,設計公司訓練出的技能水平難以維續過往十多年裡民營景觀機構的利潤模式無非依靠幾點:

1、創始人無與倫比的熱情和付出的情懷紅利;

2、持續上升的行業規模帶來的增長紅利;

3、持續進入行業的設計勞動者的人口紅利;

4、土地財政下價值溢出的政策紅利;

5、規模化地產公司開疆拓土的渠道紅利;

6、傳統國有大院不屑進入此領域的機會紅利;

7、相對比較寬鬆的資質和法規約束

綜上,在機緣之下,市場經濟的洪流撫育出數以萬計的民營景觀機構。大家或大或小,或強或弱,在這股巨大經濟動能之下蓬勃興起。⽆論是靠機構創始人的情懷風投加持,還是等做大做強上市套現,抑或著說用廉價的年輕勞動力的產業工人推動增長,都離不開土地財政的政策影響。斗膽猜想,當下國家蓬勃發展大國崛起,不就是通過了十多億人以更好的生活為目標的奮鬥才得以實現嗎?房產作為農耕文化延續到當下最重要的觀念遺存,自然而然是眾多生活的基礎目標。以拉動內需為目標,多少的家電汽車才抵得過房產的消費呢?因此不必否定土地財政的作⽤和意義。值得⼀說的是,民營房企在同樣的資金成本,區域位置,規劃條件下,產品和銷售幾乎都要更加出色。在宏觀政策調整下,行業形勢陡然直轉,地產景觀設計行業絕無力抗衡,只能隨波逐流。



民營的景觀設計機構從來都是在困難中發展的,所謂的行情好,那也是人嫌狗厭的996和各種項目的pua中度過的。但是在22年我也深刻體會了「難」的新高度。

22年難的特徵:


1、卷到出血的市場競爭和PK

2、新增合同額度幾近腰斬,回款率極低

3、⼀半以上的轉存合同業務暫停或中止

4、呆帳壞帳,暴雷商票,工抵房

5、極其艱難的現金流,6-8個月的回帳周期

6、其他依然擁擠的賽道,不太理想的效益(單⼀市場之疼)

7、贏了訴訟,也拿不到錢的現狀

在經營管理模式沒有更新,定價權和成果交付規則受甲方制約的買方市場下,民營景觀機構的規模在「水多加面,面多了加水」的狀態下變得虛胖。規模擴大卻沒有實現邊際成本遞減的效果,往往隨著規模經營效益減弱,各項成本攀升。民營景觀設計機構作為智力諮詢服務行業,輕資產的特點,對現金流要求⾮常高,⼀旦資金回款陷⼊滯後,⼤量的商票暴雷幾乎都是致命打擊。而這些機構普遍成立時間並不長,沒有過渡的資金積累,很容易陷入經營困難。

即便如此,22年在我身邊的同行友商,真正退出行業的還是在少數,大家都抱著「情願累死自己,也要餓死同行」的決心在苦苦煎熬。一代版本一代神,低頭畫圖的時代已經結束了,在22年應該說行業里還是有20%左右的團隊和機構依然能活的開心,剩下80%的幾乎一片慘澹。產業萎縮帶來的行業內卷和人才溢出是不可避免的,非常心疼的一點是:最早一波溢出的往往是優秀的才俊,畢竟人才到哪裡都會發光,能留下來的往往是沒有選擇和熱愛的人苦苦堅持。

如果說要想洗牌景觀設計行業延續建築設計的一些陳規舊習,可能還是真只有等到這80%的企業和從業人員的流出才可能迎來改變的時機。從內部流程設計,薪酬制度,交付標準,工作界面,崗位職責,人員素質等,到外部的合同標準,價格體系,甲乙關係,專業話語權,質量評價體系等關鍵點上才會出現新的生機和可能。

目前行業的最大矛盾是,大家試圖以「小農經濟下的手工業工作模式,去適應工業化背景下的地產製造業需求」。無論大小的設計結構在組織模式,人員架構,薪資體系,市場品牌幾乎都還是延續這樣內在思維。甚至作為權威的殿堂的學術界也是這樣口吻和強調,並沒有為行業發展做出更多指導意見,設計領域的各大高校幾乎都沒有關於設計行業發展,或是設計公司運營管理,設計行業商業模式探索進行研究,而還是停留在師傅教授學徒學藝的過程中,傳道授業讓大家都幻想著成為行業頂流,一朝登頂成為大師,名利雙收。

在順境之中,影響行業健康發展的這些禁錮和陋規大家都不用過多在意,畢竟靠效益增長的紅利也讓大家能夠活的滋潤。現在如今卻是也到行業需要變化的時刻了,這些或明或暗的規則可能引來變化時刻和機遇。

同行朋友之前聊起,大家經常感嘆「人在江湖飄哪能不挨刀,道理都懂,依然過不好這一生」。22年是我們能看到行業內各種塌房的一年,泥沙俱下,覆巢之下無完卵,人性經不起考驗。



設計行業的情懷就是創業團隊的第一筆風投。確實很多很多景觀公司都是靠著創業者的情懷打拼出一番天地。景觀設計脫胎於建築設計領域,價值觀都極其遵循學院派那一套東西,出身,師承,權威認證這些東西依然是行業的金科玉律和規則。賺錢和情懷似乎是一對天敵,「名利不可雙收」。其實不然,設計圈好似演藝圈,頂流才能名利雙收,次流選其一,末流拼命追逐也只能混個「行業從業人員」的待遇。對於設計師來說,情懷也是自我投資的第一筆風投。

「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的無能的憤怒。」--王小波,因此不同階段,我們可能獲得的東西是很難兩全其美的,至少在成長的路上必須有所捨棄。做景觀設計的人也叫設計師,「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解惑」是指具備別人不具備的專業知識和能力,能解決問題,所以我們經常做設計都是在解決問題;「授業」是指傳授體系和方法,或者擁有體系和方法的思維能力,並且能夠影響他人;「傳道」指對所從事的事情有「道」的領悟,能夠守道傳道,洞察了深刻的規律和方法,能開宗立派。從這個標準來看我們現在所從事這個領域的人,大部分只能成為設計相關從業人員,或者產業工人,離這個設計師的「師」的要求差之深遠。因此對自己還有一份執念的人,依然可以這個目標去理念。「不忘初心」並不是指的困守或者愚勇,而是體驗過艱難,且能夠選擇的情況下,沒有改變。多讀書,多走,多看,多交流,設計這個需要與自己和解的行當,保持內心熱愛,情緒積極,身體健康才是核心。甲方很難改變,行業難以顛覆,不過這是都是一個時間切片下的靜態結果,沒準又換版本呢,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我們先撐個三十吧。

面對行業的短期不好的確定性,和對未來不知道會不會好的不確定性,離開也是一種選擇。不過從之前的個人經驗來看,轉行成功的人寥寥無幾,多數人轉了一圈又回到設計領域了。下沉到庭院建造,民俗運營和一些設計自媒體的也不乏有人,是金子哪裡都會發光,關鍵對自己認識要清晰多掂量自己能力和資源。需要清醒認識的⼀點,國內是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無論哪個領域哪個賽道都擠滿了人,要做好勢必與人競爭,因此換個行當也不見得輕鬆。

最近在媒體上可以看到很多關於勞資關係的文章,行業下行,泥沙俱下很難避免,不過過度的對立彼此關係還是得不償失,相互包容多溝通或是正解。90後00後整頓職場,應該說是顯性規則和潛規則的衝突,有著時代代溝的無可奈何。很多⽼板確實不能get這幫小年輕咋就這麼執拗,90後00後看來接受社會毒打的應該依然是上⼀代。不過雖說現在滿地雞⽑各種暴雷,但是至少在我身邊的同⾏都還是比較仗義,都能很好處理相關的問題,也給離開的兄弟們⼀些交代和慰籍。

其實對於大多數⺠營地產景觀設計團隊來說,其實沒有太多選擇,畢竟關鍵的選擇權不在自己手裡。行業競爭中很多選擇也是競爭對手說了算:投標、價格、服務條件、設計成果、質量標準......彼此的競爭糾結是通過內卷實現產業疊代還是「劣幣逐良幣」,當下還能說得清楚。

堅持,活下去成了大多數團隊的信念。關鍵是大家都還沒有放棄,因此究竟怎樣活下去才是關鍵,用什麼姿勢活下去才重要。如果說整體規模繼續萎縮到原來的30%,整體收益下降到原來的10-20%,還能活下嗎?一方面縮減開支和人員,另一方面也要珍惜⾟苦培養的團隊,格外艱難。

不過做設計的往往⾃負才學,多拓展賽道,也是敢想敢做的。身邊行業的朋友的餐廳、民宿、奶茶店、洗鞋店倒也開的絡繹不絕。不過這些領域本來就是紅海,設計師去圖個新鮮,玩個票也是可以,真的能持續運營獲取收益,難度也不亞於在設計苦海的掙扎。

公共景觀、農業和鄉村的建設、道路景觀,這些市政公共領域早被傳統大院把持,要去分一杯也是難上加難。資質門檻,投標規則,領導和專家的喜好這些都是需要突破的障礙,即便獲取一部分業務,也會發現收款也很難,地主家也沒有餘糧。私家花園、商業活動展呈、雕塑定製、兒童器械定製、屋外軟裝這些短周期業務,其實是「大資源做小事情」,要做好也是需要協調非常多的資源和渠道,往往更適合有資源條件的甲方人員去做。室內設計行業在20多年前目前情形類似,也是經歷⼀輪非常慘烈的革新才逐漸的發展成熟,這一輪行業影響相對較小。

23年,行業或許不會比22年更壞,但是相關的企業機構還有多少存糧可以熬到春天的黎明,這是一個未知數。生存者的魷魚遊戲,大家繼續煎熬吧。以前覺得日本有很多員工都在一家企業可以干到老,也有很多百年企業,格外羨慕和崇拜。現在在想想,雖說反映了日本企業的堅韌和穩定,一方面折射了創業的代價極大,導致很多人情願⼀輩子打工而不願意創業,也是日本社會經濟的一個縮影。行業提升,需要⾃身努力,疊代換血,也希望大家多一些包容和理解,減少一些對立和抹殺。



真正顛覆行業的可能不是行業內部,22年大火的AI繪畫,波斯頓工業的機器人,或許會以一種我們想像不到的方式來顛覆當下設計領域。「毀滅你,與你何干」,這個念頭過於悲觀,不過也不是不可能的。活在當下,享受每一個項目,即便是不被主流學術認可的地產景觀,會不會在若干年後也會被定義為這個時代獨特的經濟和文化現象,如同當年因徽宗所愛的奇花異木成就了的江南園林。

2023癸卯年在六十四卦圓圖年卦中對應「風水家人卦」,巽風離⽕的卦形在《周易⼤象傳》中解為:風⾃火出,家人;君⼦以⾔有物,而行有恆。願⼤家都行而有恆,⾔之有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