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盤點丨白內障領域熱點文章TOP5,精彩回放、盡覽前沿

國際眼科時訊 發佈 2024-04-10T10:42:17.644774+00:00

編者按:律回春輝漸,萬象始更新。2022悄然翻篇,迎來了充滿希望的2023。過去的一年,努力換來了更豐厚的經驗,拼搏換來了更豐碩的成果。

編者按:律回春輝漸,萬象始更新。2022悄然翻篇,迎來了充滿希望的2023。過去的一年,努力換來了更豐厚的經驗,拼搏換來了更豐碩的成果。在白內障領域,眼科學者的辛勤耕耘,猶如點點星光匯聚成璀璨星河,在白內障的發病機制研究、白內障手術技術的提升及設備器械的革新、白內障圍手術期的管理經驗及對患者的科普患教等方面呈現出全方位的闊步前進。為此我們特匯總本年度白內障領域熱點文章TOP5,看看大家都關注哪些問題、研究哪些方向、朝向哪些趨勢發展,總結是為了更好的前進,期待2023年,將有更多進展展現。

TOP1

白內障手術除了能恢復視力,竟然還有這些益處

白內障是全球第一位致盲性眼病,全球盲人中因白內障致盲者約占46%。目前白內障的主要治療方式是手術摘除白內障——通過切除混濁的晶狀體,並植入人工晶狀體,恢復患者的清晰視力。這也是患者最明顯的獲益。但是您知道白內障手術還有其他與眼睛無關的獲益嗎?眼科醫生和學院成員、白內障和角膜手術專家John Hovanesian教授指出,隨著技術的更新發展,白內障手術不僅能改善視力,還能保留患者更多能力,助力患者享受更好的生活質量。

TOP2

中國之聲丨管懷進教授:白內障臨床分子生物學的研究進展

年齡相關性白內障(ARC)是最常見的致盲和視力損傷的眼病之一,也是急需解決的重大公共衛生和民生問題。管懷進教授作為南通大學醫學院眼科研究所、公共衛生學院臨床流行病學研究所的所長,帶領其團隊,從1988年開始開展眼病流行病調查和白內障的病因與發病機理探討,2006年在參加全國(9省)眼病流行病調查及其後的江蘇眼病研究期間,團隊建立了較大規模白內障流行病學隊列,收集了大量患者的血清和晶狀體樣本,為開展白內障的分子生物學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自2010年至今,管懷進教授先後主持了白內障分子生物學領域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6項,江蘇省重大研發計劃1項,省自然科學基金2項。

TOP3

短眼軸IOL計算公式如何選擇?李朝輝教授幫您理清思路!

隨著白內障手術技術不斷進步,白內障患者對於術後視覺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如何讓一些特殊類型的患者也獲得更好的術後視覺質量是眼科醫生非常關注的問題。短眼軸患者就是具有一定特殊性的患者,如果按照眼軸長度(AL)正常的情況計算患者要植入的人工晶狀體(IOL)的度數,就很可能會導致患者術後視覺質量不佳。那麼如何才能為短眼軸患者選擇合適度數的IOL?《國際眼科時訊》就此問題特邀解放軍總醫院李朝輝教授分享經驗,李教授結合自身經驗和國內外相關研究結果詳細解答了這一問題,讓我們一探究竟。

TOP4

白內障手術之前,為什麼要檢查並治療眼表疾病?

許多白內障患者沒有意識到他們同時患有乾眼或其他眼表疾病。如果沒有發現眼表疾病,則可能導致患者在白內障手術期間接受不適合的人工晶狀體,引起患者術後數月不適和視力不佳。因此眼科醫生應當在白內障手術前篩查患者眼睛是否存在眼表疾病,如果被診斷患有眼表疾病,需要儘快對其進行治療,以便能夠繼續進行白內障手術。如今得益於先進的手術技術和優質的人工晶狀體,人們對白內障手術的期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時,這也是為什麼提前診斷和治療眼表疾病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這樣患者才會對視覺結果有正確的認識。

TOP5

劉奕志教授:人工晶狀體傾斜和偏心的影響因素及臨床意義

人工晶狀體(IOL)的傾斜、偏心可引起眼內散光和屈光誤差增加,產生眩光、散射等不良視覺現象,影響患者視力,一直是白內障醫生關注的問題。中山大學眼科中心的劉奕志教授及其團隊通過應用Casia2,測量老年性白內障患者術前自然晶狀體及術後IOL的傾斜和偏心,探討術前自然晶狀體和術後IOL傾斜和偏心的特點及其相關因素,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在Am J Ophthalmol、J Cataract Refract Surg和Ann Transl Med等雜誌,為白內障患者IOL的選擇提供了依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