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對國內外形勢不樂觀,未來工作的重點是「求穩」?

沉思的托克維爾 發佈 2024-04-10T12:42:05.818064+00:00

對國內外形勢的判斷變了,經濟政策思路勢必發生重大變化,未來中國經濟的主要目標不是增長,而是求穩,是在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基礎上謀發展。

對國內外形勢的判斷變了,經濟政策思路勢必發生重大變化,未來中國經濟的主要目標不是增長,而是求穩,是在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基礎上謀發展。

昨天政府工作報告出爐,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報告對國內外形勢的判斷相當不樂觀,報告尤其提到現在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加大,全球通脹處於高位,世界經濟和貿易增長動能減弱,外部打壓遏制不斷上升。

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加大,全球通脹處於高位,世界經濟和貿易增長動能減弱標誌著出口下行。

2020-2022年年初,我國率先走出疫情,恢復正常的經濟活動,其他國家則陷入疫情高峰期,在全世界停工的背景下,我國出口實現超預期的增長。

2021年,我國貿易出口同比增長29.6%,直到2022年,我國商品貿易出口金額達到3.59萬億美元,較2018年上升45%,但到了2022年12月,我國出口同比下降9.9%,這一趨勢延續到1月,很多外貿企業都表示訂單少了,生意難做了。

之所以出口下降,一是各國紛紛走出疫情,復工復產,中國的先發優勢喪失。二是歐美各國普遍遭遇了經濟衰退,消費能力下降。三是美國繼續對中國進行遏制,加快推動產業鏈分散、轉移,比如蘋果就將部分產業鏈遷到了印度。三種因素下,外貿數據必然下滑。

出口下滑的背後,是美國對中國的打壓,拜登政府上台以來一直奉行競爭不對抗,在控制衝突烈度的基礎上不斷遏制,削弱中國。

科技上,美國聯合盟友將中國踢出高端產業鏈,並限制美國技術外流,軍事上,美國不斷增加對台軍援,五年內要對台軍售100億美元,美國還增加了在台的美軍人數,進一步挑戰中方底線。

在國內,美國組成中國委員會,稱要防止中國對美國進行情報滲透,美國眾議院更是以「與中國政府存在關聯」為由不斷揚言要禁止TikTok。美國如得州,佛州甚至開始禁止中國人在美購買土地和房產。

美國對華的遏制是凌厲的,美國兩黨在反華議題的分歧主要在手段,在遏制這一根本目標上沒有分歧。

由於中美關係已經發生根本變化,二十大報告就將「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這句話去掉,稱當今世界不確定性增強,霸權主義,單邊主義嚴重,今年的政府報告延續了這一提法,強調外部形勢發生了根本變化。

中國的改革開放是建立在「和平與發展」的外部環境下,如今環境變了,政策自然要做出調整,今年的政府報告,包含了大量涉及安全的內容,其中大量篇幅用來強調糧食安全和科技自主的重要性,要牢牢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加強戰略科技力量,尤其是要做好基礎科學研究,防止被美國卡脖子。

中央顯然是吸取了俄羅斯的經驗,俄烏戰爭爆發後,美國對俄羅斯展開了全面制裁,但俄羅斯糧食,能源能夠自給,對外界依賴不高,在制裁的打擊下倖存,相比於俄羅斯,我們對美西方的依賴更強。這也是為何2020年後,政府提出了內循環的概念,此次政府報告,將擴大內需作為重點內容,就是為了應對外部風險。

除了對國際形勢判斷嚴峻,報告對國內形勢的判斷也很謹慎,其中提到我國面臨很多困難和挑戰,包括需求不足;民間投資和民營企業預期不穩;穩就業任務艱巨;基層財政收支矛盾較大;房地產市場風險隱患較多,一些中小金融機構風險暴露;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現象突出等

報告花費了大量篇幅去講問題,就是要說明當下「穩經濟」的重要性,自去年經濟工作會議以來,中央一直強調堅決不搞大水漫灌,堅持房住不炒,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表明中國不會輕易實行強刺激政策。

在報告中,再次提到了六穩六保,表明未來政府工作的重點還是「穩經濟」,經濟要考量安全和穩定,不能急於求成。

這一決策無疑是正確的,房地產和金融領域牽一髮而動全身,就拿房地產來說,房市牽扯到政府,企業債務和銀行貸款的問題,其間的關係錯綜複雜,房子也是中國居民的主要資產,一旦房價發生巨大波動,勢必會帶來風險。

除了房市,金融也是高風險領域,此前股災的後果仍然歷歷在目。有了這些經驗,政府不可能放任房市和金融,一定會加強監管,民間很多人幻想會再次強刺激經濟,進行大放水,是不切實際的。

由於方針是「求穩」,今年的經濟目標設計的也比較謹慎,GDP增長目標為5%,低於去年設定的5.5%,赤字率擬按3%安排,用於基建融資的專項債今年配額3.8萬億,低於去年的4.04萬億。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都表態在財政支出和貨幣政策上會相當謹慎。

與整體過緊日子的氛圍比,2023年的預算,只有兩項支出增長比較快,一個是軍費增長7.2%,一個是糧油物資儲備支出增長13.6%,這充分表明,政府高度看重安全和穩定。

或許對於一些投機者來說,這次的利好政策還不夠,但個人認為,求穩的思路是對的。

在外部環境發生變化的前提下,未來政策的重點是如何減少對美西方的依賴,在極端情況下甚至能做到內循環。既然是求安全,勢必要犧牲一些效率。

另一方面,中國的經濟總量已經足夠大,再追求高增長不切實際,反而會帶來更大的風險,過去講中國經濟有三駕馬車。現在看,過度依賴投資和外貿已經不符合潮流了,短期看,中國需要休養生息,容不得大水漫灌式的亂折騰,長期看,中國經濟要實現新的發展,必須尋找新的動能,在內需和科技創新上下功夫。

中國是一艘大船,越是風高浪急,越要穩住方向,只要行駛的夠穩,就一定能衝過驚濤駭浪。中國的普通人和投資者也要根據形勢的變化轉變思路,未來的年代比的不是增長,而是穩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