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王牌陸戰一師搖人10萬,為何仍對付不了游擊隊?竟搞三光政策

宇宇溫凱宇 發佈 2024-04-10T18:38:01.183110+00:00

幾十萬日本關東軍短短几天就土崩瓦解,根本原因當然是蘇聯軍事力量占了絕對優勢,但東北抗聯的敵後作戰也發揮了相當作用,功不可沒。

東北抗日聯軍在敵後堅持抗日多年,終於熬到了1945年的戰略大反攻。上百萬蘇軍開始進攻後,東北抗聯立即攻克日軍據點、破壞日軍通訊,或者擔任蘇軍嚮導、指引攻擊目標。

幾十萬日本關東軍短短几天就土崩瓦解,根本原因當然是蘇聯軍事力量占了絕對優勢,但東北抗聯的敵後作戰也發揮了相當作用,功不可沒。

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一營一連崔賢連長和戰士全文燮,都是朝族人,積累了豐富的滲透、游擊經驗。兩人認真對這些經驗進行了總結,想著日後解放自己祖國時,能派上用場。果不其然,在抗美援朝這個舞台上,敵後作戰又一次發揮了大作用。中朝聯軍是如何進行敵後作戰的?深入敵後的部隊能平安歸來嗎?本期就來看看抗美援朝戰場上的敵後作戰。

一、牛刀初試

1950年9月,美軍仁川登陸後,朝人民軍大部分被包了餃子,但也有不少人民軍隱入深山老林,堅持戰鬥。

志願軍出兵後,朝人民軍立即安排敵後的部隊配合志願軍作戰。人民軍要選一位將領統一指揮敵後各部,經研究,由當年東北抗日聯軍連長、現在的朝第2軍團軍團長崔賢擔此重任。崔賢與中國戰友並肩戰鬥多年,又有豐富的敵後作戰經驗,是此崗位的理想人選。

崔賢軍團長迅速行動,派出精幹小分隊,與敵後部隊取得聯繫,將分散的人民軍小部隊重新集結起來,基本恢復成4個師團,兵力達2萬餘人。雖然經過大撤退的一番折騰,人民軍實力大損,但第二師團、第六師團等主力,仍保持著一定的戰鬥力。

志願軍很快發起了第一次戰役,在前線痛擊美韓軍,崔賢軍團長與中國老戰友們心有靈犀,指揮朝人民軍在敵後頻頻出擊。在元山附近,人民軍偷襲了美3師第65團的通信營、炮兵營,斃傷美軍120餘人,還繳了7門榴彈炮;可惜沉重的榴彈炮難以帶走,只好忍痛炸毀。在馬息嶺山口,人民軍複製了一場「平型關小捷」,襲擊了美軍陸戰一師的運輸隊,繳獲了大量糧草彈藥,斃傷美軍39人。

後方頻繁遭遇襲擊,令美軍很是煩惱,游擊隊來無影去無蹤,美軍猶如一個壯漢,面對時不時從暗處飛來的板磚,被拍得昏頭轉向,卻又有勁沒處使。在美軍看來,自己堂堂正規軍,當然是不屑於與游擊隊玩捉迷藏的,那就讓韓軍來吧。

韓軍第三師、第十一師被派往游擊隊活躍的鐵原、太白山等地清剿,不料連吃敗仗。崔賢軍團長見韓軍這麼不經打,就不滿足於在路上搞偷襲了,乾脆進攻清州、伊川等城市,把韓軍駐守的軍隊、警察、地方政府統統一鍋端掉。

美軍見游擊隊都殺上門了,大為光火,可韓軍這個豬隊友又指望不上。美軍只好親自上陣,從前線緊巴巴的兵力中,抽出美24師、美25師等部隊回到後方,才把伊川等地奪回來。

第一次戰役,志願軍成功擊退了快衝到鴨綠江邊的美韓軍,穩住了局勢。朝人民軍在後方的游擊,有力的配合了志願軍的正面作戰,並且人民軍經過這一輪戰鬥,部隊由零散狀態重新變成一個堅強整體,組織能力大為恢復。緊接著的第二次戰役,規模和烈度都遠超第一次戰役,戰鬥力已大為加強的敵後人民軍,也發揮出了更大的作用。

二、再度建功

第一次戰役後,獲勝的志願軍故意示弱,向後撤退。美軍挨了揍,卻自負得認為中國肯定不敢出兵,見志願軍退兵,就再次大舉壓上,正中志願軍的誘敵深入之計。

見時機成熟,志願軍發起第二次戰役,美韓軍多支部隊一下子深陷重圍中。

崔賢軍團長再度出擊,以太白山為重點,廣泛發起游擊戰。太白山位於半島中部,正好是第二次戰役東線戰場和西線戰場兩個主戰區的連接部,東西線的美韓軍想順著太白山之間的公路相互支援,卻頻繁遭到人民軍襲擊。

美韓軍不甘心,不斷增加兵力想奪回公路控制權。太白山山高林密,正是游擊戰的理想戰場,美韓軍出動到營級部隊,都無法打通人民軍的封鎖;而面對志願軍在正面的猛烈攻勢,美韓軍也無法派出更多兵力去占領公路了,只好徹底放棄東西戰場的聯繫,抱頭往南逃竄。

崔賢軍團長當然不會輕易放過敵人,針對機械化的美韓軍非常依賴公路行軍的特點,崔將軍拿出了當年百團大戰的打法,破橋斷路,對敵軍南撤的道路深度破壞。把很多山腹公路徹底削掉,還大量挖了深達幾米、長十幾米的壕溝,並且到處埋設地雷。

美國當年工業實力全球稱冠,美軍具有強大的工程修復能力,三炸水門橋的著名戰鬥,就發生在第二次戰役的東線戰場。美軍可以僅用幾天時間,就修復一座嚴重損毀的橋樑,修復被破壞的公路當然不在話下。撤退的美軍拉出幾部謝爾曼坦克,裝上推土鏟、鋼輪,就成了推土機、壓路機,一路修一路前進。

群眾工作素來是我軍強項,崔賢軍團長這位老抗聯戰士,也充分發動群眾。毀路這個活技術含量不高,人手一把鋤頭使勁鑿就是,於是人民軍和朝族百姓齊上陣,大家一起動手,把敵人的退路能搞多壞就搞多壞。

美軍工程修復能力再強,也終究「好漢不敵人多」,可架不住朝族男女老幼一起這樣折騰,美韓軍撤退速度被大大拖慢,志願軍由此爭取了不少追擊時間,戰果大增。在第二次戰役中,志願軍一再用兩條腿,跑贏敵軍的四個輪子,人民軍敵後部隊是做了突出貢獻的。

除了破壞公路,人民軍還依然頻頻襲擊美韓軍的後勤線,既消滅了敵人,又奪取了物資。一些沖在前面的志願軍部隊糧彈不足時,人民軍還能接濟一下,於是志願軍不用等待後方運來糧彈,就可以繼續向敵方縱深猛攻了。這就是在此階段,志願軍往往能夠帶五天補給,而堅持七天作戰的重要原因。人民軍敵後部隊,還發揮了補給站的作用,相當於給後勤困難的志願軍「氪金」了,這對戰局大有裨益。

三、主動出擊

中朝聯軍在第二次戰役中大獲全勝,戰爭攻守易勢,局勢發生了根本性改變。志願軍準備發起第三次戰役,乘勝追擊全面退守的美韓軍。

見敵後戰場發揮了這麼大的作用,朝人民軍決定干一票大的,崔賢軍團長安排第10師團,在第三次戰役發起前,由邵陽江突破韓軍防線,向敵人縱深猛插,目標是美韓軍後方的重要戰略支點和補給站安東。

崔賢軍團長以快打慢,趁韓軍還沒建立起完整防線,就指揮第10師團迅速突破,所以沒經過激烈戰鬥,就滲透到敵軍防線後面了。

雖然輕鬆突入敵陣,可在敵後是相當困難的,一來補給斷絕,二來周圍到處是敵人,稍有不慎,就會遭到敵軍包圍。

第10師團師團長全文燮,就是此前東北抗日聯軍那名戰士,根據當年總結的經驗,採取了行之有效的對策。

先是讓每名戰士都背上儘可能多的裝備和補給,口糧要足夠供應部隊多日作戰;本次滲透還有攻堅任務,所以還要帶些重武器,全師團4000餘人,居然背了70多門山炮、迫擊炮,每人負重高達五六十斤,幾乎是步兵行軍負重的極限了。

然後只選小路行軍,以躲避敵人的空中偵察和巡邏部隊,大部隊行軍所留下的一切痕跡,都做了細心清理。這個倒是我軍的看家本領之一了,從解放戰爭中的十幾萬東北野戰軍先鋒部隊秘密入關,到抗美援朝中的幾十萬志願軍隱蔽入朝,都能瞞天過海,現在幾千人的部隊敵後行軍,照著老虎畫只貓就是。

全文燮師團長帶著第10師團,在美韓軍的眼皮子底下,順利滲透到安東附近。第三次戰役一開打,朝第10師團就把千辛萬苦背過來的火炮拉了出來,對安東發起了猛攻。駐守此地的韓軍,僅有4個警察營,頓時險象環生。

美韓聯軍大吃一驚,他們實在想不明白,敵人一個師的大部隊,是怎麼突然出現在自己防線幾十公里縱深內的。面對險情,美軍只好臨時抓差,命令長津湖戰役中被重創的陸戰一師,緊急前往增援。

剛剛從長津湖死裡逃生、元氣大傷的陸戰一師,休整僅僅一個禮拜,馬上又要重返戰場,美軍司令部自己也看不過去,就把韓軍的第五師團、第九師團、第1陸戰團和第5陸戰獨立營全部拉上,再抽調6000餘個韓國警察湊數,統統作為增援部隊給派了上去。

這些部隊要麼還沒休整完,要麼剛組建,要麼是沒有經過野戰訓練的警察部隊,真是個草台班子,不過兵力倒有6.5萬人之多。美軍機動能力強大,各部隊很快就運到了安東。

全文燮師團長自然知道游擊戰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的精髓,見美韓軍大部隊來了,就領著第10師團隱入周邊山林。

四、豐碩戰果

安東作為美韓軍的補給中心,很多運輸線要經過此處,朝第10師團頻頻對運輸隊發起襲擊,最「猖狂」的時候,連續幾天,每一隊路過的美韓軍運輸隊,居然都報告受到了攻擊,很多護衛力量不足的運輸隊被吃掉。搞到美軍只能派坦克去「押鏢」。

陸戰一師等部開始以為敵人只是游擊隊,雖然自身元氣未復,但也沒把對手沒放眼裡。結果幾場戰鬥下來,才發現來者既有正規軍的戰鬥力,又有游擊隊的靈活身手。美韓軍時不時被偷襲,等自己搖好人準備開干時,對手卻已經溜了,陸戰一師等部吃了不少小虧,卻沒消滅幾個人民軍。

朝第10師團不但偷襲美韓軍運輸線,甚至派出部隊攻擊敵人前線部隊,韓三軍團、美三師、美七師等部隊均受到襲擊,逼得前線美韓軍還要分出兵力,守衛自己後方的指揮所、後勤站等軟肋。

此時人民軍第二師團、第五師團進行了規模更大的滲透,把軍事要點原州都給打了下來。美韓軍只得增兵圍剿,朝人民軍的敵後部隊,一度牽制了近10萬敵人,這讓本來就兵力不足的美韓軍更加捉襟見肘,也是其正面防線迅速被志願軍撕開的一個重要原因。志願軍各軍勢如破竹,迅猛推進。

此時美軍已由李奇微統一指揮,李奇微戰場洞察力相當了得,他通過分析前兩次戰役的情況,已準確判斷出志願軍靠自身攜帶的糧彈,只能維持一周左右的作戰時間。現在志願軍攻勢正旺,那美軍就不與其硬碰,而是利用自身的機動性優勢,脫離接觸。李奇微還精準計算出,志願軍攻到三七線,就該停下來休整了,於是就把美韓軍撤到三七線,在此重新構建防線。

李奇微這一戰略高招,一下子破解了防線撕裂的困局,令志願軍的重拳落空了;同時也把人民軍敵後作戰的威脅化解掉大半,因為美韓軍撤得比很多敵後人民軍還要靠後。

第三次戰役,中朝聯軍再次獲勝,可是殲敵不多;雖然把戰線大大向南推進了,但是自身補給線也大幅延長,成為第四次戰役遭受較大損失的重要原因。

五、艱難歸來

第三次戰役後,留在敵後的,就只剩朝第10師團等少數人民軍了,但全文燮師團長依然帶著部隊靈活打擊敵人。

美軍司令部責怪陸戰一師等部清繳不力,惱火的陸戰一師吐槽:「我們陸戰隊員可以突破中國人十幾萬精銳部隊的包圍,但不是用來驅趕蒼蠅的!」

美軍對人民軍的敵後作戰煩惱不已,卻又無可奈何。這時候,韓軍來支招了,別忘了,韓軍也有很多軍官在中國東北打過仗,身份是日本關東軍的朝籍士兵。

韓軍認為,人民軍滲透部隊如果沒有當地百姓支援,衣食住行都會困難得多,這樣耗上一段時間,待滲透部隊給養出現困難,再來消滅就容易多了。

怎麼把人民軍跟百姓分開?人民軍不好打,就打老百姓去。美軍受此點撥,開始對人民軍活躍地區的百姓動手了,美軍出動空軍,對太白山周邊的村莊進行了地毯式轟炸,把此地炸得幾乎沒有一座完好的房子,絲毫不考慮平民傷亡,整一個韓國版的「三光政策」。

屋漏偏風連夜,戰場局勢此時也發生了重大變化,李奇微「避敵鋒芒」的戰略,掐准了志願軍的軟肋,美韓軍在前線志願軍補給基本耗盡後,立即發起反撲,第四次戰役隨即拉開帷幕。

此時的志願軍,經過連續幾場大仗的消耗,已經疲憊不堪,而國內的援軍還在集結中,正是青黃不接、實力最為虛弱的時候。因此李奇微的反撲收到奇效,沒經過激烈戰鬥,戰線卻推進順利,不斷收復失地。

隨著戰線北移,人民軍第10師團越來越孤懸敵後,而韓版「三光政策」也確實讓人民軍處境越來越困難,糧食越來越少,傷員無法安置,晚上想找個房子避寒都找不到。

中朝司令部審時度勢,認為人民軍再留大部隊在敵後,得不償失。既然如此,那就讓大部隊撤回來,留下小股游擊隊繼續襲擾敵人就好。

1951年2月底,人民軍第10師團開始北撤,依然是隱蔽行軍,但這次卻有點時運不濟,在長嘎嶺與韓軍大部隊碰上了。人民軍只能且戰且退,韓軍卻一直粘著,還不斷搖人,周邊的韓軍陸續增援過來。

全文燮師團長見這樣打下去,怕是要被敵人合圍吃掉,只好壯士斷臂,留下一半部隊打阻擊,另外一半部隊迅速脫離戰場。

人民軍阻擊部隊非常英勇,死死拖住敵人,消滅了不少韓軍,甚至擊斃了一個上校聯隊長,但彈藥耗盡後,就無法繼續抵抗了,被俘多達1500餘人,代價相當大。

全文燮師團長帶著另一半部隊,有驚無險的回到了我方陣地,兵力尚餘1000餘人,這些都是戰鬥意志堅定、作戰經驗豐富的老兵,很多人都在日後成了人民軍的骨幹。

結語

抗美援朝進入陣地戰後,戰線相對穩定,大規模、遠距離的敵後作戰就不再具備條件了。

縱觀朝人民軍的敵後作戰,有力的牽制了敵人,擴大了中朝聯軍的整體戰果,為抗美援朝的勝利做出了突出貢獻。

對此,外軍予以了充分肯定,日本戰史研究部門稱朝滲透作戰為「步兵空降戰」,用步兵打出了空降軍的效果,幹得漂亮,難度係數也相當高。

美軍則評價:人民軍成功封鎖了幾條重要公路,甚至一度威脅整個第八集團軍的主要運輸幹線,導致美軍耗用大量力量保護運輸線。

可見,人民軍的敵後作戰,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是發揮了相當有效的作用的,是世界軍事藝術殿堂上的一個佳作。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