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市場的幾個基本事實

頭條小不點兒 發佈 2024-04-10T19:01:28.550795+00:00

01 沒有房地產就沒有現代化的城市發展:八十年代初是以「樓堂館所」為特點的房地產,主要是大規模建設國有企業辦公樓、各級政府部門辦公樓、政府「招待所」,圖書館、影劇院、博物館等。

01 沒有房地產就沒有現代化的城市發展:

八十年代初是以「樓堂館所」為特點的房地產,主要是大規模建設國有企業辦公樓、各級政府部門辦公樓、政府「招待所」,圖書館、影劇院、博物館等。

從九十年代開始以寫字樓和商場為主的商業地產得到迅速發展,再到一九九八年取消「福利分房」後的住宅地產,房地產一直伴隨著城市發展而發展,對推動城市化進程,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02 房地產業對交通基礎設施的貢獻:

九十年代後,土地從「無償批租」改為「有償使用」,土地實行市場化後,政府開始有了「土地出讓金」。

當時規定,土地出讓金不屬於財政收入,只能用於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專款專用,不得用於其它財政支出。

初期的土地出讓金按「四二四」分配,國家拿四成用於「國道」建設,省級拿二成用於「省道」建設,地方拿四成用於市政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所以,九十年代後期,交通基礎設施進入到快速發展階段,不誇張的講,沒有土地出讓金,就沒有今天現代化的交通網。

03 沒有房地產就沒有中國經濟四十年的高速增長:

相關數據顯示,房地產對GDP增速的影響約占一個百分點,對經濟的間接影響率達40%,影響最大的是裝修、家電產業,房地產越旺盛,裝修、家電行情越好。

房地產每年數萬億的投資規模,是任何其它行業都無法比擬的,所以,我們一直把房地產作為支柱產業。

04 房地產已經從居住功能在向投資功能轉變:

由於巨大的住宅需求市場,使房價一路走高,房地產行業利潤率一度達到30~50%,而同期工業平均利潤率只有5~6%。

資本的趨利性導致大量的個人資本、實體產業資本、金融資本和國有資本流入房地產,曾經有包括菸草在內的八十餘家央企插足房地產,導致房地產泡沫化。

很多人買房不是居住的,而是為了保值增值,投機性需求(短期炒作)、投資性需求(長期持有)、剛性需求(自住)和地價的不斷飆升,共同作用推高了房價。

05 房地產業對地方經濟和地方財政影響:

房地產業對地方經濟的貢獻率最大,房地產具有規模大,門檻低,見效快等特點,是任何其它產業都無法比擬的「短平快」產業,地方政府不單能獲得土地出讓金收益,還可以獲得不菲的交易稅費。

土地出讓金從初期的「專款專用」,變成了財政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土地財政」占到地方財政收入的40~50%。

要想擺脫土地財政,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增收房產稅,用房產稅替代土地出讓金,這也是國際通行做法。

06 房地產市場綁架了金融:

房地產業屬於資本密集型產業,房地產業的金融屬性,註定了房地產的高槓桿率特點,房地產業需要金融資本的介入,金融資本需要房地產業的高回報。

所以房地產與金融之間的相互依存度很高,房地產泡沫也會帶來一定程度的金融風險,世界上幾次金融危機都與房地產有關,所以,房地產業屬於高風險行業。

07 高房貸利率:

國外房貸利率約2%左右,我們的房貸利率是5~6%。意味著我們的收入只有發達國家的十分之一,但要承擔比發達國家高2~3倍的房貸利率。

08 房地產市場存在著嚴重泡沫:

房地產泡沫在08年之前還存在爭議,但08年後,各界一致認為房地產市場有嚴重泡沫。

房地產市場供大於求是不爭的事實,各地不斷出現的「鬼城」現象和大量空置房以及最近持續發酵的「六億棟房子」信息,都說明房地產市場存在嚴重的供大於求。

房價虛高,價格偏離價值,按國際通行測算,房價是家庭年收入的4~6倍,我們現在是15~20倍。

09 房地產市場悄悄地從「支柱產業」在向「健康發展」轉變:

將逐步擺脫經濟對房地產的過度依賴,是大勢所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