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噴!7所「雙一流」,發Nature!

岷縣發佈 發佈 2024-04-10T20:39:52.670675+00:00

3月1日,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南方科技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紛紛在Nature上發表研究論文,我國頂刊論文發表再次迎來新一輪大爆發。

3月1日,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南方科技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紛紛在Nature上發表研究論文,我國頂刊論文發表再次迎來新一輪大爆發。

浙江大學

2023年3月1日,浙江大學生命演化研究中心張國捷團隊在 Nature 期刊發表了題為「Evolution of the germline mutation rate across vertebrates「的研究論文。這項對脊椎動物隔代突變率的研究成果,這是迄今為止對脊椎動物新生突變率最廣泛的研究。通過跨物種的比較分析,該研究揭示了不同物種胚系突變率差異的根本原因和演化規律。

論文第一作者,來自張國捷課題組的博士後研究員露西·伯傑龍(Lucie Bergeron)博士介紹道:我們通過對涵蓋哺乳動物、鳥類、爬行類和魚類等68種脊椎動物323個家系的高深度基因組測序分析,利用我們建立起來的統一分析方法對每個物種新生突變的發生率進行了準確的測量,為理解新發突變發生率的種間差異提供了基礎。

論文通訊作者,浙江大學生命演化研究中心張國捷教授總結道:胚系突變是物種演化的最源頭的動力,突變率大小影響物種的演化潛力,對物種產生新的有利或者不利的性狀具有重要影響。我們的研究表明,突變率本身如同其它生物性狀一樣在不同物種之間存在差異,同時在宏觀演化過程中,也會受到其它生物性狀的影響。

上海交通大學

2023年3月1日,上海交通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黃興溢教授團隊與合作者在 Nature 期刊發表了題為「Ladderphane copolymers for high temperature capacitive energy storage」的研究成果。報導了一種新型聚合物電介質薄膜,在大幅提升導熱性能的基礎上使電阻率提升了一個數量級,解決了導熱和絕緣的矛盾。

上海交通大學黃興溢教授與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王慶教授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上海交通大學陳杰助理研究員、周垚博士和黃興溢教授為共同第一作者,上海交通大學為論文的第一完成單位。黃興溢教授和陳杰博士申請的相關發明專利已獲得授權。

這一研究是電氣工程、化學、材料、工程熱物理等多學科的深度交叉融合。上海交通大學江平開教授、朱新遠教授、於春陽副研究員、錢小石教授、鮑華教授、西安交大李盛濤教授和西南交大吳廣寧教授等也參與了本項研究。研究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1877132, 52003153, U19A20105, 51522703, 52103303)、上海市優秀學術帶頭人計劃(21XD1401600)、電力設備電氣絕緣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EIPE20203, EIPE21206)等的資助。

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大學

2023年3月1日,電子科技大學喬梁教授聯合英國國家鑽石光源周克瑾博士、北京計算科學研究中心黃兵研究員和成都大學王清遠教授在 Nature 期刊發表了題為「Critical role of hydrogen for superconductivity in nickelates」的研究論文。電子科技大學物理學院為第一完成單位,電子科技大學物理學院2019級博士生丁翔為該論文的第一作者。

研究發現在最佳的Sr摻雜的Nd0.8Sr0.2NiO2H外延薄膜中,二次離子質譜顯示豐富的H以Nd0.8Sr0.2NiO2Hx(x≅ 0.2-0.5)的形式存在。在0.22≤x≤0.28的非常狹窄的H摻雜窗口內發現了零電阻率,明確顯示了H在超導性中的關鍵作用。

北京師範大學

2023年3月1日,北京師範大學張強及申澤西共同通訊在Nature在線發表題為「Oceanic climate changes threaten the sustainability of Asia’s water tower」的研究論文,該研究使用拉格朗日粒子彌散模型和衛星觀測將2003-2016年期間南部TP每月約1 Gt的TWS下降歸因於來自北大西洋東南部降水-蒸發(PME)的西風帶虧缺。

北京師範大學(珠海)環境與生態前沿交叉研究院張強教授為論文第一/通訊作者,北京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部博士研究生申澤西為論文共同第一/通訊作者。論文合作者還包括密西根州立大學Yadu Pokhrel 副教授,蘇黎世聯邦理大學Daniel Farinotti 教授,德州農工大學Vijay P. Singh 教授,奧斯陸大學許崇育教授,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吳文歡高工以及北京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部博士研究生王港。該研究主要由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編號:2019YFA0606900)、國家自然基金委重大研究項目(編號:42041006)、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寒旱區水資源與生態水利工程研究中心(院士專家工作站)項目(編號:2020.A-003)和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編號:1752729)共同資助。

南方科技大學

2023年3月1日,南方科技大學馮煉團隊在Nature在線發表題為「Coastal phytoplankton blooms expand and intensify in the 21st century」的研究論文,該研究表明21世紀海岸浮游植物水華擴大和加劇。該研究使用1公里空間解析度的全球衛星觀測,繪製了2003年至2020年期間每天的海洋沿海藻類繁殖圖。結果發現,在被調查的153個沿海國家中,有126個發生了藻華。

該研究繪製的藻華事件圖提供了有價值的基線信息,以了解藻華形成、維持和消散的機制。這有助於(在全球或區域範圍內)建立預測模型,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有害藻華的後果,也有助於制定與控制養分排放和其他有害藻華刺激因素有關的政策決定。

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

2023年3月1日,北京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劉磊研究員課題組與中國科學院大學周武教授課題組、北京大學物理學院陳基研究員課題組合作在Nature 在線發表題為「Disorder-tuned conductivity in amorphous monolayer carbon」的研究論文。首次揭示了二維非晶材料中的構效關係。在該研究中,研究人員利用了「二維材料的原子都暴露在表面,其位置可以被精準解析」這一特性,來解決非晶材料原子結構解析的難題。

北京大學材料學院2018級博士生田慧豐、中國科學院大學2018級博士生馬銀行、北京大學材料學院2020級博士生李鎮江、物理學院2020級本科生程謀陽和新加坡國立大學寧守琮博士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劉磊、周武和陳基為論文的通訊作者。主要的合作者包括北京大學王恩哥教授、裴堅教授、雷霆研究員,新加坡國立大學Stephen J. Pennycook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李茂枝教授,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程智剛研究員,北京理工大學黃元教授,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中心王釗勝研究員等。

上述工作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自然科學基金、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等基金的支持。

來源:青塔綜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