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少奇一生子女眾多,女兒獲得國際行星命名,幼子58歲成上將

紅史 發佈 2024-04-10T20:51:56.371670+00:00

共產黨成立的1921年,23歲的劉少奇就加入黨的隊伍,以堅定的理想與信仰,踏上革命道路,直至生命終點。

共產黨成立的1921年,23歲的劉少奇就加入黨的隊伍,以堅定的理想與信仰,踏上革命道路,直至生命終點。

他一生有過3段婚姻,髮妻何寶珍1934年被敵人殺害,英勇就義;第二任妻子王前同樣是革命戰士;陪伴他漫長歲月的王光美更是我國20世紀最具傳奇色彩的女性之一。

婚姻之下,劉少奇的嚴格教導,教養出9個優秀的兒女,他們各有所成,卻從不炫耀自己是偉人子女。

劉少奇與何寶珍烈士育有兩個兒子劉允斌、劉允若,一個女兒劉愛琴。1925年劉允斌出生,為了革命事業,劉少奇夫婦選擇將不到兩歲的兒子送回湖南寧鄉老家寄養。

出生於1927年的女兒劉愛琴也被寄養到漢口一個同情革命的工人家中。

1927年,由於蔣介石、汪精衛發動「反革命政變」,許多共產黨人身處危險之中,革命環境異常嚴峻。在這種形勢下,劉少奇與何寶珍依然堅持在上海戰鬥。

1932年劉少奇接受黨中央安排,撤離上海到中央蘇區工作後,何寶珍就帶著年幼的小兒子劉允若在上海堅持鬥爭。

被捕前夕,何寶珍意識到自己難逃敵人圍捕,危難之際,她將兒子推進一旁的房東太太懷裡,輕聲向其說道:「以後會有人來接孩子的,請你幫我照顧幾天,拜託了。」

何寶珍被捕後英勇就義,離開母親照料的劉允若年紀還小,在上海過著孤苦無依的流浪生活,後來被一個善心的乞丐收養,劉允若的生活才稍微好一些。

劉少奇與何寶珍的三個孩子生於動盪之時,雖是骨肉至親,卻一直分離,劉少奇與孩子們也失去聯繫。

1938年,在周恩來鄧穎超夫婦的積極尋找下,住在寧鄉老家的劉允斌、被人收養的劉愛琴幾經輾轉,終於被安全送到延安,與父親團圓。

一年後,黨中央決定選送革命者的孩子去蘇聯留學,劉少奇工作繁忙,無暇照顧孩子,便將一雙兒女送往蘇聯,進入莫斯科莫尼諾國際兒童院學習。

至於年幼的弟弟劉允若,1946年聶榮臻派人到上海找他,那時劉允若還在上海賣報紙,看上去瘦弱極了,好在他終於回到了父親劉少奇的身邊,進入延安保育小學、延安中學讀書。

1949年革命取得勝利,他跟著父親進了北京城,在北平讀書。1954年他憑藉優異成績,由國家選送留學,和哥哥姐姐一樣,遠赴蘇聯留學。

劉少奇很關心劉允若在蘇聯的學習,多次給他寫親筆信,信中劉少奇告訴兒子:「不要驕傲,不要看不起人,要尊重大家的意見,要肯於為大家的事情吃一點虧。」

1960年劉允若回國後,在國家七機部下屬單位做飛彈設計的工作。在父親劉少奇的嚴格要求下,劉允若吃苦耐勞,曾到人民解放軍基層、農村等地方鍛鍊學習,他從不幹部子女的身份自詡,而是嚴格要求自己。

他的哥哥姐姐亦是如此。

當年劉允斌到蘇聯學習後,在化學系深耕。蘇德戰爭期間,生活環境惡化,劉允斌繼承父親的精神,每天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並主動為前線將士獻血。

他始終堅持學習,一開始為了祖國發現,他學習工業專業;1949年蘇聯第一個原子彈試爆成功,劉允斌意識到一點:原子彈可以為祖國和人民帶來和平。

他毅然更改自己原本的專業,並成為那批留蘇學生中唯一獲得副博士學位的人。在蘇聯期間,劉允斌也遇到自己的另一半,結婚生子,有了自己的家庭,長留蘇聯生活。

六十年代,我們的國家亟需各行各業的人才,劉少奇給兒子寫信:

「祖國和人民等待著你的歸來,在個人利益和黨的利益發生衝突的時候,我相信你一定能無條件地犧牲個人的利益,服從黨和國家的利益。」

在父親劉少奇的號召下,劉允斌回到祖國。劉少奇早早在中南海等候,看見劉允斌的那一刻,劉少奇激動萬分,握住兒子的手:「允斌,你終於回來了。」

劉允斌回國後沒多久,就向劉少奇提出:「我要立刻開始工作。」他進入我國原子能研究所,作為核專家的他為國核能研究、核工業的起步貢獻了大量精力。

當他無比期盼的中國第一個原子彈成功爆炸,劉允斌熱淚盈眶,肆意高呼:「爆炸了,中國人研製的原子彈終於成功了!」激動得他與周圍並肩作戰的同事們相擁歡呼。

1967年,劉允斌與世長辭。

與大哥一樣,劉愛琴也在蘇聯生活了很長一段時間。1949年劉愛琴打算繼續在蘇聯念大學,正好當時劉少奇率領中央代表團抵達莫斯科,秘密訪蘇。

劉少奇難得與分離多年的一雙兒女相見,他告訴劉愛琴:「國內很快就要辦起自己大學,還是回去上吧,你很小就離開了祖國,可以回去多了解一些國內情況,這對你是有很大好處的。」

劉愛琴跟隨父親回到祖國,並進入中國人民大學讀書,走上新的工作崗位。晚年時,劉愛琴還獲得公安部授予的人民警察一級金盾榮譽獎章。

劉少奇的第二任夫人王前育有一兒一女,即劉濤、劉允真。

劉少奇與王前在1941年結為革命伴侶,抗日戰爭結束後,蔣介石不顧全國人民渴望和平的心願,挑起內戰。剛好王前的兩個哥哥王輝、王光是國民黨將領。

王前親自給兩個哥哥寫信,說服他們選擇光明道路,但王輝王光卻叫囂著要「效忠黨國」,二人的執迷不悟讓王前劉少奇夫婦都深感無奈。而這樣的特殊身份,也讓王前與劉少奇的婚姻走向結束。

劉濤、劉允真姐弟倆的年紀還小,劉少奇一邊要為解放戰爭的工作而殫精竭慮,一邊要照顧兩個年幼的孩子。

劉少奇忙碌時,姐弟倆就是由劉少奇的警衛員幫忙照料。而缺失的母愛,是王光美給他們的。

王光美出生於書香之家,畢業於北平輔仁大學物理系,物理研究很強的王光美沒有選擇在物理領域深耕,而是堅定走上革命之路,並於劉少奇相遇,1948年她與劉少奇在西柏坡結婚。

當時劉濤只有4歲,劉允真年紀更小,只有2歲。王光美兩個年幼的孩子,流淚抱住他們:「媽媽一定好好愛你們。」

王光美給了兩個孩子許多的愛,劉少奇王光美從西柏坡到北平香山,再住進中南海。劉濤、劉允真一直跟在父母身邊。

劉濤學習很用功,先後在北京女子一中、師大女附中、清華大學讀書,在特殊的環境下,劉濤於1968年從清華大學畢業,被分配到北京鐵路局承德車輛段,做一名普通的工人。

1972年,劉濤被調到北京鐵道分局北京車輛段工作,直到1990年退休。

王光美晚年時,劉濤常常去看望自己的「母親」,關心她的身體。

王光美病重在床時,劉濤每次到醫院去看望她,王光美總會強忍病痛,顫抖著伸出手來,想要安慰這個女兒。

劉允真亦是如此,和姐姐劉濤得到父母很多的愛與關懷。

王光美給他們的母愛是細膩的,而父親劉少奇是更加嚴格的。劉允真在北京上學期間,劉少奇就教導他:「你們不能以高級幹部子女的身份自居,不能搞特殊化,遇到什麼事情,都要先想自己做的對不對。」

他是這麼說的,也是如此身體力行,為孩子們做榜樣的。

1962年劉允真從北京101中學畢業,選擇報考北京的一個重點高中,但最後,因為兩分的差距,劉允真與理想的學校失之交臂。

劉少奇身邊的工作人員得知此事,打算給相關部門打招呼,希望能錄取劉允真,劉少奇知道後,專門在家中召開會議,告訴所有的孩子們:「丁丁(即劉允真)能不能上高中,應該由學校根據他的成績決定。」

劉少奇語重心長地說道:「我是國家主席,是為國家、為人民辦公事的,乜有權力為自己的孩子辦私事,更不應該為了孩子的升學問題徇私舞弊。」

最後,根據劉允真自己的意願,劉少奇支持他報告農業中學。

從學校畢業後,劉允真先後在把八達嶺延慶山區教書、在國家科學技術協會工作。

1996年,50歲的劉允真回到湖南長沙,擔任長沙市商業銀行北區支行副行長,主管經濟管理工作,勤勤懇懇直到退休之時。

在劉家所有的兄弟姐妹中,如果問大家:母親王光美最寵誰?幾乎所有的兄弟姐妹都會回答:最寵劉濤。

可見,王光美是給了劉濤、劉允真這對姐弟最為深情的母愛的。而她與劉少奇的孩子,同樣也在這樣家風良好的家庭中得到很好的成長。

王光美育有四個孩子,分別是三個女兒:劉平平、劉亭亭、劉瀟瀟,以及兒子劉源。

劉平平、劉亭亭、劉瀟瀟三個女兒都很自強不息,有著頑強的品格,這一點像極了劉少奇在艱苦的歲月中不叫苦不叫累的堅強品質。

劉平平年少時經歷了不少苦難,但她始終沒有忘記自學。1980年,外語水平很出色的劉平平被選送到美國的大學學習,順利拿到家政系食品專業學士、食品營養科學碩士、食品營養碩士、營養教育博士學位。

1986年底回到祖國後,劉平平先後擔任北京市食品研究所副研究員、所長,之後更被調到國家商業部(後來的國內貿易部、商務部)任科技質量司,擔任副司長、司長職務。

值得一提的是,1999年國際星座局將一顆新發現的小行星命名為「王晴星」,「王晴」就是指劉平平。

劉亭亭在北京維尼倫廠做過工人、在世界知識出版社做過編輯,1978年她憑藉優異成績考進中國人民大學外文系,大學還未畢業就考入美國波士頓大學。

劉亭亭前往美國學習,先後在波士頓大學、哈佛大學、芝加哥大學深造。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專業能力過硬的劉亭亭創辦了自己的公司,靠著她自己的努力,在事業上取得成功。

母親王光美離世前,正是將傾注了自己晚年大部分精力與心血的「幸福工程」託付給劉亭亭。

劉瀟瀟是劉少奇與王光美最小的女兒,大家也喚她「小小」。她1960年出生,與父親劉少奇相處的時光是短暫的。

劉少奇離世前,最放心不小的就是小小,常常念叨著:「小小該上學了,該上學了。」遺憾的是,劉少奇沒能看到女兒上大學的那一天。

1979年,19歲的劉瀟瀟考進北京大學生物系,後來又憑藉著自己的努力考取公費赴德國留學,並獲得生物工程碩士學位。

作為劉少奇與王光美唯一的兒子,劉源是在父親嚴格的教導下成長起來的。

在國家困難時期,劉少奇嚴厲教導他不能浪費糧食;在校讀書期間,劉少奇特意叮囑老師:「希望能嚴格要求他們,你們不嚴,我就不高興。」

因為父母身體力行的教導,劉源和其他兄弟姐妹們一樣,讀書很用功。所以1977年高考時,劉源也計劃報考,為此他還給鄧小平親筆寫信,並如願收到北京師範學院(現首都師範大學)歷史系的通知書。

從學校畢業後,劉源到基層工作,先後任河南省新鄉縣七里營公社副主任、副縣長、縣長等職務,在他經歷的每一個崗位上,劉源都堅持干實事,真心實意地為百姓做事。

1992年,劉源調任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水電指揮部第二政委兼副主任,進入軍界。2009年,58歲的劉源晉升上將軍銜。

他就像父親劉少奇當年一樣,腳踏實地做事,保持著低調的品格。

劉源說:

「我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也是普通一兵,不論在哪裡,我最大的願望就是為中國老百姓多做點事情。父親具有崇高的政治品質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是我學習和繼承的典範。」

多年來,劉少奇的子女們就是這樣過著低調、平凡的生活,他們鮮少走進公眾的視野,卻一直在自己的崗位上,為國家和人民做著貢獻。

曾經有記者問劉亭亭:「作為國家主席的子女應該很有優越感吧?」

劉亭亭回答:「沒有。在學校裡面,同學們都不知道我們的爸爸、媽媽是做什麼的,我們所有的檔案中,父母一欄都填的是化名。」

劉源後來也說:「儘管父親沒有給我們留下什麼物質上的東西,但是留下了最珍貴的精神財富。」

劉少奇的孩子們,他們不借用父輩的光環,但繼承父母的優秀品德,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