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囊潮濕,如何辨證,如何選方,一文讀懂,收藏轉發

中醫葉柴胡 發佈 2024-04-11T06:59:25.947892+00:00

【症狀】:陰囊潮熱、黏膩,氣味臭穢,瘙癢明顯,伴有口乾口苦,煩躁易怒,善恐易驚,頭脹頭痛【】,兩脅不適,夜多異夢等,常與情緒波動相關。

一、肝膽濕熱


【症狀】:陰囊潮熱、黏膩,氣味臭穢,瘙癢明顯,伴有口乾口苦,煩躁易怒,善恐易驚,頭脹頭痛【】,兩脅不適,夜多異夢等,常與情緒波動相關。


【選方】:龍膽瀉肝湯


【方解】:方中龍膽草大苦大寒,既清肝膽實火,又利肝膽濕熱,為此方君藥。


黃芩、梔子苦寒,助龍膽草清熱燥濕;木通、澤瀉、車前子清熱利濕,使濕熱之邪隨小便而去,給邪出路。


柴胡疏肝清熱,引藥入肝,並可升舉下注之熱邪;當歸活血和血,防苦寒發散藥物傷血,並取血行風自滅之意而止瘙癢。


生地滋陰清熱、涼血,並防滲利藥物傷陰;甘草生用,清熱解毒、護胃安中、調和諸藥,防苦寒傷正。

二、肺衛不固


【症狀】:陰囊潮濕多發生於白晝,勞力後加重,常伴有自汗短氣、體倦乏力、面色晄白少華。


【選方】:玉屏風散


【方解】:方中黃芪益氣固表,白朮健脾、利水、止汗。


稍佐防風散在表之風邪,藥少力專,為肺衛不足、表虛不固型陰囊潮濕之效方。


方中可加百部殺蟲止癢,杏仁、浮萍一升一降、消水止癢。

三、脾陽不足


【症狀】:陰囊潮濕而涼,異味、瘙癢不明顯,體型瘦弱或虛胖,伴腹脹納差,大便多稀溏或干稀不調,常有頭暈乏力、短氣自汗、四末及腹部不溫症狀。


【選方】:苓桂術甘湯


【方解】:方中大劑量茯苓健脾利濕為君,豬苓、澤瀉助茯苓淡滲利濕,白朮最補土氣以助脾運,凡水濕停聚腸胃、膀胱、肢體及皮膚者必以此四藥利之。


桂枝溫陽化氣以利水,甘草既可調和藥性、顧護中焦,又佐桂枝辛甘化陽、溫化水濕。


全方共奏溫陽化飲、健脾利濕之效,使脾陽、脾氣得復,水濕得化。

四、腎陽虧虛


【症狀】:陰囊濕冷,入夜尤甚,伴有四肢陰冷,腰酸腿軟,並常有痿泄、遺精、少弱精症等症。


【選方】:右歸丸


【方解】:方中以《金匱要略》中腎氣丸去丹皮、茯苓、澤瀉「三瀉」,加菟絲子、枸杞子、鹿角霜、杜仲,加強補益之力,並於陰中求陽,使元陽歸原,不用滲利而收祛濕逐水之功。


方中可加澤瀉止陰汗,五加皮治囊下濕,杜仲除陰下濕癢,補骨脂補相火以通君火、暖丹田而壯元陽、縮小便、止遺泄。

五、氣血不足


【症狀】:面色不華、神疲氣短、胸悶心悸、夜寐不安,舌淡苔薄白,脈細或澀。


【選方】:歸脾湯


【方解】:方中以黃芪及參、苓、術、草四君益氣生血,當歸、棗仁、龍眼肉補血養心。


遠志開竅寧心,木香理氣醒脾,姜、棗和脾胃、資化源。


全方氣血雙補,健脾養心,汗液可斂,癢瘡可除。本方可加玉竹,既可益胃生津又可治風淫濕毒。

六、瘀血阻絡


【症狀】:陰囊潮濕多汗,伴小腹及陰囊刺痛不適,檢查可發現精索靜脈曲張,舌暗紫滯,重者舌下靜脈迂曲。


【症狀】:血府逐瘀湯


【方解】:方中桃仁、紅花、當歸、川芎活血化瘀止痛;桔梗升浮,牛膝、枳殼引氣血下行,共同恢復人體氣血升降機能。


柴胡舒肝木、散結氣,助氣血運行;生地清熱益陰以制辛溫;甘草調和諸藥、顧護脾胃。


全方活血行氣、化瘀止痛效佳。

七、陰虛火旺


【症狀】:陰囊潮濕症狀多於夜間,即入睡後加重,患者可伴見五心煩熱,潮熱盜汗,口渴咽乾等症。


【選方】:當歸六黃湯


【方解】:方中當歸和血以治「氣血昏亂」妄行,生地、熟地並用以滋陰清熱。


黃芩、黃連、黃柏並用以清熱燥濕堅陰,黃芪益氣固表,全方滋陰瀉火為主,兼可固表止汗。


方中可加牡蠣益精氣、斂陰汗、止遺尿、收氣滯,昆布瀉水濕治陰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