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界全系列】葉蟎科—葉蟎亞科(上):始葉蟎

麟劍的人類史 發佈 2024-04-11T09:29:20.140058+00:00

葉蟎科—葉蟎亞科(上):始葉蟎真核生物域動物界真後生動物亞界蛻皮動物總門節肢動物門螯肢亞門蛛形綱(蜘蛛綱)蟎形總目恙蟎目(絨蟎目)前氣門亞目異氣門下目縫顎蟎小目葉蟎總科葉蟎科葉蟎亞科葉蟎亞科(學名:Tetranychinae),葉蟎科的一亞科。1.

葉蟎科—葉蟎亞科(上):始葉蟎


真核生物域

動物界

真後生動物亞界

蛻皮動物總門

節肢動物門

螯肢亞門

蛛形綱(蜘蛛綱)

蟎形總目

恙蟎目(絨蟎目)

前氣門亞目

異氣門下目

縫顎蟎小目

葉蟎總科

葉蟎科

葉蟎亞科


葉蟎亞科(學名:Tetranychinae),葉蟎科的一亞科。

1.始葉蟎屬

始葉蟎屬(學名:Eotetranychus)為葉蟎科較大的一個屬。Pritchard和Baker(1955)列出該屬種類共42種,以後各地陸續報導,至今見於文獻有150種以上。中國約有16種。

(1)桑始葉蟎

桑始葉蟎(學名:Eotetranychus suginamensis)為葉蟎科始葉蟎屬下的一個種。

①形態特徵

成蟲:體小型,橙黃色。雌成蟎體長0.4mm,橢圓形,淺黃白色;雄蟎長0.35mm,紡錘形,背面兩側具暗綠色污斑,前體部背面具2對紅色球狀單眼和剛毛3對;雌蟎後體部具5橫列剛毛,依次為3、2、2、2、l對,共20根,雄蟎依次為3、2、2、2、2對,共22根。足各節短,雌蟎爪4分叉,雄蟎爪2分叉。

卵:直徑0.1mm,球形,初無色後變淺黃色。

幼蟎:淺黃色至檸檬色,具3對足。

若蟎:體色逐漸加深,有4對足。

②危害

在浙江、貴州、四川等省常見成災,江蘇也有為害。桑始葉蟎是桑樹上重要吸食汁液害蟲,常與其它害蟎混合發生。以成、若蟎在葉背沿葉脈吸食,被害處呈半透明白斑,後逐漸變黃脫落。

③發生規律

年生10餘代,以成蟲在枯枝落葉上或枝幹裂隙或雜草上越冬。翌年春芽萌發即開始活動,移集葉背,沿葉脈交叉處吐絲結網,並在其中取食產卵,經一周左右孵化,再經2-3次脫皮,變為成蟲。卵發育溫度8℃,最適25-26℃,濕度為60%。

④防治方法

a.農業防治

科學肥水管理,增強樹勢,減少為害;修剪枯枝老枝,剷除桑園及周邊雜草,清除桑園殘枝敗葉,集中燒毀或深埋,減少蟲源。

b.保護與利用天敵

注意控制殺蟲劑施用次數和藥量,有條件的可釋放捕食蟎、草蛉等天敵,注意選擇抗藥性天敵,對壓低葉蟎前期蟲口基數、控制葉蟎為害高峰具重要作用。

c.藥劑防治

桑園出現受害株時,有2%-5%葉片出現葉蟎,每片葉上有2-3頭時,應進行挑治,把葉蟎控制在點片發生階段,是防治蟎害主要措施。

在發生季節,可用波美0.2-0.4度的石硫合劑、80%敵敵畏1000-2000倍液、20%樂果500倍液或20%三氯殺蟎醇5000倍液進行噴布,也可噴灑清水以抑制蟲口。

當葉蟎在田間普遍發生、天敵不能有效控制時,應選用對天敵殺傷力小的選擇性殺蟎劑進行普治。如20%掃蟎淨(噠蟎靈、速蟎酮)可濕性粉劑,每667㎡用藥15g,對水75kg噴霧,藥後7-8天即可採桑。此外也可選用73%克蟎特乳油或20%掃蟎淨可濕性粉劑3000倍液或30%蟎蚜威乳油1500倍液、10%除盡乳油2000倍液、1.8%愛比菌素乳油4000倍液、隔10天左右再防1次。

常用藥劑:掃蟎淨、克蟎特、蟎蚜威、愛比菌素、除盡、石硫合劑、敵敵畏、樂果、三氯殺蟎醇。

(2)史氏始葉蟎

史氏始葉蟎(學名:Eotetranychus smithi),屬葉蟎科始葉蟎屬的一種昆蟲。寄主於月季、薔薇、魚尾葵、刺梨、懸鉤子、石灰花楸、構樹、板栗、桑、拳參等。成、若蟎在葉片反面為害,結絲網,先為害下部葉片,後逐漸向上擴展,受害葉片呈白色小斑點或白色斑塊,以後逐漸變成紅紫色的焦斑,最後葉片呈褐色,乾枯脫落。

①形態特徵

成蟎雌蟎體長0.4~0.5mm,寬0.26mm。橢圓形,紅色,體側各有黑斑,足及顎體部呈白色。須肢端感器較粗壯,長為寬的1.5倍,頂端圓鈍;背感器杆狀,其長略短於端感器。口針鞘前端略呈方形,中央無凹陷。氣門溝末端呈鉤狀,被分隔成若干小室。足I跗節爪間突開裂為3對針狀毛。雄蟎體長0.25~0.30mm,寬O.llmm:體形、體色與雌蟎相似。須肢端感器柱形,其長約為寬的2倍,端部稍突;背感器杆狀,其長約為端感器的3/5。足工跗節爪間突呈一對粗壯的爪狀,其背、腹側各具細毛。

②生活習性

史氏始葉蟎是月季、薔薇上常見的一種葉蟎。自5月初至10月底,連續造成危害。尤其在7~8月份天氣連續乾旱和氣溫較,高時,蟲口數量迅速增多、如果連續幾天陰雨,蟲口數量會顯著下降。主要在葉背面危害,有吐絲結網習性。卵多產在葉背面上脈兩側及絲網上。

③種群分布

分布在陝西、浙江、江蘇、江西、四川、廣東、廣西、貴州、重慶等。

④防治方法

冬季休眠期:噴波美3~5度石硫合劑,能殺死枝幹上越冬蟎。

為害期:噴灑5%尼索朗乳油1500~2500倍液或73%克蟎特乳油2000~2500倍液、50%溴蟎酯乳油1000倍液。

(3)柑橘始葉蟎

柑橘始葉蟎(學名:Eotetranychus kankitus),屬葉蟎科始葉蟎屬的一種昆蟲。

①形態特徵

雌成蟎近梨形,淺黃白色,足4對。體背有7條橫列細毛,背面有4個多角形黑斑。雄成蟎較狹長,尾部尖削,足較長。卵圓球形,表面光滑,初為淡黃漸變為橙。

黃色,上有絲狀卵柄。幼蟎初孵時淡黃色,近圓形,足3對,約1天後雌體背面即可見4個黑斑;若蟎體形似成蟎,但比成蟎略小,體色較深。

②生物學特性及規律

一年發生16代以上,世代重疊,以卵和成蟎在樹冠內部葉片背面及潛葉蛾為害的卷葉內越冬。常年在柑橘開花時大量發生,4~5月是為害盛期,其次為10~11月。樹冠內部、中下部及葉背光線較暗的部位發生較重,樹冠鬱閉有利發生,天氣乾旱時為害重。

③地理分布

在中國大部分柑橘產區均有發生。

④防治方法

前期噴藥防治,後期保護利用天敵。

農業防治:結合冬季修剪,剪除潛葉蛾為害的僵葉,減少越冬蟲源。加強栽培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植株的抗蟲能力。

生物防治:加強預測預報,噴藥採取挑治中心蟲株,避免盲目中園噴藥,以利保護天敵。但這些天敵的蟲口高峰期均在橘全爪蟎高峰之後。因此,前期採用藥劑防治,5月以後不要輕易施用廣譜性劇毒農藥,以免殺傷天敵。

化學防治:花前用0.5-0.8波美度石硫合劑;95%有機油乳劑100-200倍液;尼索朗乳油3000~5000倍液;20%回蟎嗪2000倍液;15達蟎酮2000倍液;5%霸蟎靈3000倍液;20%三氯殺蟎醇乳油800-1000倍液;50%溴蟎酯(蟎代治)乳油1000~2000倍液;20%甲氰菊酯(滅掃利)乳油3000~4000倍液;20%蟎死淨膠懸劑3000~4000倍液。花後用73%克蟎特乳油2000~3000倍液;50%苯丁錫(托爾克)可濕性粉劑2000~3000倍液;25%單甲脒水劑1000~2000倍液;25%三唑錫(倍樂霸)可濕性粉劑5000倍液噴霧,30%百磷3號乳油2000倍液,5%殺蟎王乳油2000~3000倍液。尼索朗、蟎死淨等殺卵藥劑藥效表現遲緩,應提前1周左右施藥。

2.全爪蟎屬

全爪蟎屬(學名:Panonychus)為葉蟎科的一個屬。

柑橘全爪蟎(學名:Panonychus citri),為葉蟎科全爪蟎屬,中國各柑桔產區均有分布。

(1)形態特徵

成蟎:柑橘全爪蟎 雄成蟎體長0.33毫米,後端略尖,呈楔形。

卵:直徑0.13毫米,扁球形,初產時鮮紅色後漸退色。卵上有一垂直小柄,柄端有10一12條細絲,向四周散射伸出,附著於產卵處。

幼蟎:體長0.2毫米,初孵時淡紅色,足3對。若蟎形狀色澤均同成蟎相似,但個體略小,足4對。幼蟎脫皮則為前若蟎,再脫皮為後若蟎。後若蟎脫皮則為成蟎。

(2)為害特點

寄主於柑橘、胡頹子、桂花。 以口器刺破寄主葉片表皮吸食汁液,被害葉面呈現無數灰白色小斑點,嚴重時全葉失綠變成灰白色,導致大量落葉;亦能為害果實及綠色枝梢,影響樹勢和產量,為我國柑桔生產的頭號害蟲。

(3)發生規律

主要以卵和成蟎在潛葉蛾為害的僵葉內及葉背越冬,部分在枝條裂縫內越冬。有的地區沒有明顯的越冬現象。世代重疊。一般一年12-20代。發育和繁殖的適宜溫度20-28℃當溫度超過30℃,蟎的死亡率增加;趨過40℃則不利其生存。橘全爪蟎的發生與柑橘抽梢期和氣溫關係密切,秋梢抽發好,為橘全爪蟎提供了豐富的食料,使大量害蟲進入越冬,如果冬季氣.溫高,雨水少,第二年發生早而重。據在四川觀察,3-5月,一般在柑橘開花前後大量發生,出現第一次蟎口高峰;廣東地區,在立春後天氣轉暖時,越冬卵出現1-2個盛孵期。這時是防治次數最多的時期。9至11月秋梢抽發好的柑橘樹,還會發生第二次高峰。一般來說,春季的高峰比秋季的高峰嚴重,秋梢受害嚴重時,冬季會出現大量落葉。橘全爪蟎行兩性生殖,有時也可孤雌生殖,沒有受精的卵孵化為雄蟎,受精卵則孵化發育為雌蟎。但後代多為雄蟎。雌蟎產卵葉片上為多,且正反兩面均有,但以葉背主脈兩側居多。橘全爪蟎喜光趨嫩,在樹冠外圍中上部,山地、丘陵地果園的陽坡,光線充足的部位;發生多,常從老葉上轉移至嫩綠的枝葉、果上為害,產卵量比老葉上取食的多。因此,幼樹幼苗.亡蟲口數量一般較成年樹大,受害重。

(4)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果園生草覆蓋,改善環境助長天敵活動,保護和散放捕食蟎,建立穩定的捕食蟎群落,對長期抑制紅蜘蛛至關重要,這是防治柑桔紅蜘蛛的根本性措施。

化學防治:在進行化學防治時要特別強調以調查測報為指導,只有當達到防治指標(春、秋梢轉綠期平均每百葉蟲數100~200頭;夏、冬梢每百葉蟲數300~400頭),而天敵數量又少時,方可決定化學防治。可使用15%噠蟎酮(靈)乳油3000倍液、5%霸蟎靈(唑蟎酯)懸浮劑3000倍液、10%除盡(溴蟲腈)乳油3000倍液、1.8%阿維菌素乳油4000倍液、20%滅掃利(甲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20%三唑錫懸浮劑2000倍等。為提高防治效果,可在藥液中混加增效劑或洗衣粉等,並採用淋洗式噴藥。

3.裂爪蟎屬

裂爪蟎屬(學名:Schizotetranychus)為葉蟎科的一個屬。

稻裂爪蟎(學名:Schizotetranychus yoshimekii),禾本科作物害蟎。以成蟎、幼蟎在稻葉上群集為害。被害處初現無數淡白色小點,終致全葉失綠,乾枯。葉面纏絡絲網,上有一層塵土和蟎殼;被害株穗短小,千粒重減輕,重者整株枯死。蟎體微小,淡黃至橙黃色。雌成蟎體長約0.29毫米,寬約0.17毫米,前半體與後半體之間無明顯橫溝,背毛26根,軀體兩側各有紫黑色斑3~4個。雄成蟎體長約0.19毫米,寬約0.13毫米,軀體兩側亦有紫黑斑。卵近圓球形,直徑約0.13毫米,初白,後變橙黃。幼蟎橢圓。

蟎和卵在寄主雜草上過冬,4~6月間有少量遷到早稻上為害,但主要為害晚稻,9~10月間在水稻分櫱盛期開始,數量激增。可用石硫合劑、三氯殺蟎碸、殺蟎特等噴施。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球生物與人類文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