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滅西突厥之戰:「兵少」如何打硬仗?大唐的套路神似今天美國

之華說史 發佈 2024-04-11T11:13:41.535219+00:00

昨天我們說了唐朝征服東突厥的戰事一直持續到唐玄宗天寶年間,但是之前也說過,在隋朝長孫晟的「遠交近攻」下,突厥分裂為東、西突厥。

之華說史,史說自話。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談古論今,縱論天下大勢。

昨天我們說了唐朝征服東突厥的戰事一直持續到唐玄宗天寶年間,但是之前也說過,在隋朝長孫晟的「遠交近攻」下,突厥分裂為東、西突厥。


那麼唐朝究竟是如何平定西突厥?


1、西突厥如何稱霸西域?


西突厥從處羅可汗入朝於隋以後,達頭可汗之孫射匱可汗乘隋末中原大亂無暇顧及西域之機,開拓疆土,重新建立起「東至金山,西至海,自玉門已西諸國皆役屬之」的大汗國了。

他建牙於龜茲北之三彌山(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車縣北之哈爾克山)與東突厥為敵。不久,射匱死,其弟統葉護可汗繼立,在統葉護可汗統治時期,西突厥不僅征服了天山以北地區鐵勒諸部的起義,而且向西擴張,征服了蔥嶺以西的廣大地區。所謂「西拒波斯,南接罽()賓」,即既恢復了室點密達頭時的西部邊界,同時還向南征服了阿姆河以南的許多地方。

據今人研究,以為統葉護可汗新征服的地區「大體上相當於鐵門關以南,興都庫什山以北,波斯以東,蔥嶺以西,在歷史上被稱作『吐火羅故國'的地區。」

因為向西開拓,故又遷牙於石國(都今烏茲別克斯坦之塔什干)北之千泉(今吉爾斯斯坦比什凱克西邊),以便於對新征服地區的控制。

西突厥向西發展,這也是與東邊有利的形勢有關的。

因為這時正是隋末唐初的時候,中原和漠北都經歷了一段內亂,西突厥就不需擔心東邊勢力的向西推進。

到唐王朝建立,統葉護可汗於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向唐貢條支巨卵應該是鴕鳥蛋)。

當時東突厥不斷擾亂唐的邊郡,所以唐高祖李淵即曾想加以聯絡,共同對付東突厥。統葉護可汗許以武德五年冬共同行動。這一計劃為東突厥頡利可汗所知,他即與西突厥通使約和,毋相互征伐。


不久,統葉護可汗遣使來唐求婚,唐高祖以為西突厥離唐境太遠,緩急不可依仗,不與為婚,侯君集以為:

「當今之務,莫若遠交而近攻,正可權許其婚,以威北狄,待之數年後,中國盛全,徐思其宜。」

高祖遂許其婚,並命高平王李道立至其國。

統葉護可汗知唐許婚,大喜過望,遣真珠統俟斤道立同還,獻萬丁寶鈿金帶及馬五千匹。但在這段時間裡,東突厥連年犯邊,西去道路受阻,而且頡利還遣使同統葉護可汗說,若迎公主,必假道於東突厥領地,他將留住公主。結果通婚之約並未兌現。


2、西突厥汗國的分裂


到唐太宗繼位之後,統葉護自負強盛,待下無恩,部眾多叛,為其伯父莫賀咄所殺。莫賀咄自立,是為侯屈利俟毗可汗

也正是從統葉護可汗統治的後期開始,西突厥內部發生了一系列的內亂。在統葉護可汗後期最早叛亂的是葛邏祿。

《新唐書·回鶻傳》附《葛邏祿》說:「葛祿本突厥諸族,在北庭之北,金山之西。」

這個部落由三族組成,即謀剌熾俟踏實力三部。

因這三部在西域東部阿爾泰山之西,天山之北,正是當時東、西突厥勢力範圍交錯的地區,故其傳又說:

「三族當東、西突厥間,常視其興衰,附叛不常也。」

葛邏祿之反叛可說是西突厥衰落的開始。

到貞觀二年(公元628年)統葉護可汗為其伯父所殺,國內矛盾更趨激化。先是在金山一帶原臣服於西突厥的薛延陀部脫離了西突厥,薛延陀首領夷男率七萬之眾東附東突厥。

薛延陀東走對於漠北歷史發展有重大的影響,加速了東突厥的衰敗,改變了漠北勢力與唐王朝之間的關係。而對於西突厥來說,則大大削弱了西突厥的實力,促進了西突厥的瓦解。

在發生這些叛亂的同時,殺了自己侄子而自立的莫賀咄也遭到了內部的反對。

因為莫賀咄原是西突厥內部的一個小可汗,現在殺侄自稱為大可汗,國人不服。弩失畢部部眾共推其首領泥孰莫賀設為可汗,與莫賀咄對抗。

但是,泥孰沒有同意,而是將逃至康居的統葉護可汗之子咥力特勤迎立為可汗,這就是西突厥歷史上的乙毗體羅肆葉護可汗

西突厥到此分為莫賀咄肆葉護可汗兩股對抗的力量。

他們之間相攻不已,「連兵不息」。兩方俱遣使來唐請求和親,唐太宗說:「汝國方亂,君臣未定,何得言婚!」要各部自守其部,「勿復相攻」。


但在此情況下「西域諸國及敕勒先役屬西突厥者皆叛之」。

在西突厥這兩股勢力的爭鬥中,肆葉護可汗統葉護可汗的兒子,正統所在,對各部都有較大的影響,所以西突厥的許多部落,包括莫賀咄的部眾在內,皆來投附,很快他就擊遺了莫賀咄的力量。莫賀咄逃於金山,為泥孰所殺,於是肆葉護可汗暫時統一了西突厥各部,成為西突厥的大可汗。


3、大混戰的西突厥


泥孰擁立肆葉護可汗,目的在於共同對抗莫賀咄,而隨著莫賀咄的敗滅,在泥孰肆葉護可汗之間裂痕也就擴大了。因為肆葉護可汗要想保住自己大汗的地位,就必須削弱泥孰的勢力。

泥孰擁立肆葉護可汗本來就是為了對抗莫賀咄莫賀咄這個對立面已經排除,當然也就要進一步設法取代肆葉護可汗了。

也就在這一時候,肆葉護可汗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引兵出擊背叛了西突厥的北部鐵勒諸部,結果是反為所敗,這大大削弱了肆葉護可汗的實力。

而且,這時東突厥阿史那社爾逃來西部後,盤踞於可汗浮圖城附近,趁機占領了西突厥的大半領土。

阿史那社爾原是東突厥大可汗處羅可汗之子,年十一時拜為拓設,建牙於磧北,與欲谷設分統鐵勒、紇骨、同羅等部。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薛延陀、回紇諸部叛亂,擊敗欲谷設社爾引兵出擊,反為所敗。

阿史那社爾占有西突厥部分土地之後,轉而將矛頭對準了北邊的薛延陀部。因為東突厥之敗滅,薛延陀部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結果連兵百餘日,部眾苦於久役,多離部逃散,被薛延陀擊敗,退保高昌。

到貞觀九年(公元635年)率眾降於唐王朝,後來成為唐王朝初期最著名的一位蕃將。

肆葉護可汗出征鐵勒、薛延陀等部失敗,阿史那社爾又乘機占有東部一半領土的情況下,肆葉護可汗這時還因妒嫉殺了其下立功最多的乙利可汗,更引起了部下的驚恐。


他想進一步除掉擁立他的泥孰,而泥孰則先奔焉耆躲開了他的迫脅。不久,西突厥設卑部的首領與弩失畢的首領僭謀襲擊肆葉護可汗肆葉護可汗引輕騎奔於康居而死,國人至焉耆迎立泥孰為可汗。

這就是西突厥的吞阿婁拔奚利邲咄陸可汗,又稱大渡可汗咄陸可汗之父莫賀設,在武德中曾至京師,與李世民結識,所以,咄陸為可汗之後,遣使向唐請降。唐在貞觀七年遣鴻臚少卿劉善因至其國冊立。

第二年,泥孰死,其弟同娥設立,是為沙缽羅咥利失可汗

咥利失可汗繼位後仍希望同唐王朝保持良好的關係。貞觀九年,咥失利可汗還曾上表求婚,獻馬五百匹,唐太宗厚加撫慰,但未允其婚。

從《舊唐書·西突厥傳》的記述來看,在咥利失可汗統治時期,他對下面各個部落的控制權似乎是減弱了。

傳中記述:

「俄而其國分為十部,每部令一人統之,號為十設。每設賜以一箭,故稱十箭焉。又分十箭為左右廂,一廂各置五箭,其左廂號五咄六部落,置五大啜,一啜管一箭;其右廂號為五弩失畢,置五大俟斤,一俟斤管一箭。其後或稱一箭為一部落,大箭頭為大首領。五咄六部落居於碎葉已東,五弩失畢部落居於碎葉已西,自是都號為十箭部落」。

在突厥的職官中,「別部領兵者謂之設」,西突厥各部酋長稱設,說明這些已有較大的獨立性了。

咥利失繼位後不久,其國即曾發生過一次叛亂。原來其屬下統吐屯發動叛亂,襲擊咥利失咥利失奔依其弟步利設,共保焉耆。

弩失畢諸部中最為強大的阿悉吉闕俟斤統吐屯召集國人,謀立欲谷設為大可汗,將咥利失降為小可汗。

但因欲谷設為其部下俟斤所敗,統吐屯為人殺害,所以咥利失復得舊地,弩失畢處月等部皆原歸附於咥利失


4、西突厥的東西對立


到貞觀十二年(公元638年),西部支持欲谷設的部落終於立欲谷設乙毗咄陸可汗,與咥利失展開了爭戰。


兩方都有很大損失,各自退兵。於是兩方中分了原西突厥汗國的土地,以伊犁河為界,以西屬乙毗咄陸可汗,以東屬咥利失可汗

但在兩股力量發展過程中,原來伊犁河以西的乙毗咄陸可汗不斷向東擴展,征服了在高昌、焉者以北的處月處密部,並且利用這兩部力量,聯合高昌國,攻陷原屬咥利失可汗役屬的焉者的五個城。

到貞觀十三年(公元639年),西突厥東部的部落和屬國都已歸附了乙毗咄陸可汗。而咥利失可汗在伊犁河之戰以後卻日趨衰敗。至貞觀十三年時,其下吐屯俟利發欲谷設通謀叛亂,晊利失窮蹙失眾,逃奔拔汗那(今費爾干納盛地)而死。

弩失畢部眾繼立咥利失子為可汗,即乙屈利失乙毗可汗乙毗可汗「逾年死」,國人立咥利失伽那設之子薄布特勤為汗,是為乙毗沙缽羅葉護可汗,唐太宗命左領軍將軍張大師持節冊命。這時的沙缽羅葉護可汗,「建庭於睢合水北,謂之南庭。東以伊列河為界,自龜茲、都善、且末、吐火羅、焉耆、石國、何國、穆國、康國,皆受其節度。」

睢合水即碎葉水,伊列河即伊犁河,「東以伊犁河為界」,這也就是說到沙缽羅葉護可汗時,他已立足於伊犁河以西了。前面說到晊利失乙毗咄陸在西,咥利失在東,至此剛好是換了個位置。

乙毗沙缽羅葉護可汗乙毗咄陸可汗對立的時候,唐太宗曾「喻以敦睦之道」,表面上希望雙方和平相處,其實從唐王朝對西突厥內部派系的態度來看,明顯地是支持莫賀設之子泥孰的一系。

泥孰這一系繼位的可汗,除乙屈利失乙毗可汗「逾年死」,來不及接受冊封以外,其餘可汗皆受到唐王朝的冊封,如泥孰,唐命鴻臚少卿劉善因前去冊封為吞阿婁拔奚利邲咄陸可汗泥孰死,其弟同俄設繼位,唐太宗遣左千牛胄曹韋弘機冊為沙體羅咥利失可汗;咥利失可汗死,其子乙屈利失乙毗可汗繼位,僅一年死,不及冊封;乙屈利失乙毗可汗死,國人立咥利失伽那設薄布特勤為汗,唐令右領軍將軍張大師前往冊立為乙毗沙缽羅葉護可汗


相反的,欲谷設被部眾立為乙毗咄陸可汗,卻沒有得到唐王朝的冊封。


5、西突厥再次歸於一統


這一情況原因在於,在貞觀十四年(公元640年)以前,也即是唐太宗用兵西域討伐高昌以前,「唐太宗並沒有想對西域用兵,只是希望通過扶植泥孰系突厥,藉助他們的統治,來保持西域的穩定,以達到用非武力手段控制西域的目的。」

唐太宗在貞觀十三年(公元639年)冊立了泥孰系的乙毗沙缽羅葉可汗以後,仍與乙毗咄陸可汗相對抗。但不久,乙毗沙缽羅葉護可汗乙毗咄陸可汗所擒殺。兼併其國。西域遂為乙毗咄陸可汗所專擅。

他憑藉擁有的實力,這時領眾侵犯伊州(治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被唐安西都護郭孝恪擊退,咄陸又以處月、處密部兵圍天山縣(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託克遜縣東北),也為郭孝恪擊敗,追至遏索山(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鳥魯木齊市西南),降其處密之眾而歸。

乙毗咄陸可汗在東邊失敗以後,又接著發生了內部的叛亂。原來他東進受阻,轉而向西,進攻康居(今烏茲別克斯坦撤馬爾罕地區),通過米國(今烏茲別克斯坦朱馬巴札爾),即襲破之,擄其資產人口甚多,卻不分給部下。部將泥孰啜檀自奪取之,為乙毗咄陸可汗所殺。結果,泥孰啜部將胡祿屋舉兵反抗,襲擊乙毗咄陸,國內因之大亂。

乙毗咄陸兵敗後先逃石國,後退居白水胡城(今哈薩克斯坦奇姆肯特以東十五里的賽蘭)以居之。

乙毗咄陸可汗敗走以後,原來的弩失畢部不欲再立咄陸為可汗,遣使至唐,請立可汗。

唐太宗因遣通事舍人溫無隱立在位僅一年而死的乙屈利失乙毗可汗之子為可汗,是為乙毗射匱可汗乙毗射匱可汗使弩畢失部落進攻乙毗咄陸可汗,卻反為所敗。乙毗咄陸可汗因勝想招集舊部,而其部下曰:「戰千人,存一人,我猶不從也。」

乙毗咄陸自知不為部眾所附,因西走吐火羅(今阿富汗北部興都庫什山與阿姆河上游之間)。乙毗射匱可汗遂控制了西突厥的大部分領土。

貞觀二十年(公元646年),乙毗射匱可汗遣使請婚,唐太宗許之,讓其割龜茲、于闐、疏勒、朱俱波、蔥嶺等五國為騁禮。


這也就是說唐王朝想通過婚姻來控制整個塔里木盆地。乙毗射匱可汗拒絕了這一要求,從而使唐王朝與乙毗射匱可汗之間出現了裂痕。

根據《新唐書·突厥傳》的記載,乙毗咄陸可汗逃往吐火羅之後,乙毗射匱可汗曾出兵攻擊乙毗咄陸可汗之下的阿史那賀魯

「咄陸之走吐火羅也,乙毗射匱以兵迫逐,賀魯無常居,部多散亡。有執舍地、處木昆、娑鼻三種者,以賀魯無罪,往請可汗,可汗怒,欲誅執舍地等,三種乃舉所部數千帳與賀魯皆內屬,帝優撫之。」

《通鑑》卷199唐太宗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還在「內屬」之後說:

「詔處之於庭州莫賀城(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阜康縣東)。」

關於阿史那賀魯,《舊唐書·突厥傳》說:

「阿史那賀魯者,曳步利設射匱特勤之子也。初阿史那步真既來歸國,咄陸可汗乃立賀魯為葉護以繼步真,居於多羅斯川(即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境阿勒泰地區額爾齊斯河),在西州直北一千五百里,統處密、處月、姑蘇、歌羅祿、弩失畢五姓之眾。」

這裡提到的阿史那步真,那是繼阿史那彌射以後居於西域東部的一個西突厥部落首領。

阿史那賀魯,就是繼阿史那步真咄陸可汗立為葉護的,因遭乙毗射匱可汗之攻擊,貞觀末年降唐被安置於庭州。賀魯此時,還曾上書唐王朝,請為鄉導,討伐龜茲。後入朝,唐授以左驍衛將軍、瑤池都督。


6、阿史那賀魯的叛唐與西突厥的滅亡


唐太宗死,賀魯即謀取西、庭兩州,為唐所知。唐高宗因命賀魯咥運宿衛京師,以阻止其叛亂陰謀。後來,晊運被遣回,「晊運即勸賀魯引而西,取咄陸故地,建牙於千泉,自號沙缽羅可汗。」


此時的賀魯,基本上統有西突厥各部,並有勝兵數十萬的一股力量了。而原來一直為唐王朝支持的泥孰系的力量,也即為唐所冊立的乙毗射匱可汗,亦為賀魯所攻滅。

《唐會要》卷94《西突厥》記載:

「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七月,賀魯招集離散,廬帳漸盛,聞太宗崩,遂叛,擊破射匱,滅之。勝兵數十萬,與乙毗咄陸連兵,處月、處密及西域諸國多附之。」

至永徽四年,這位曾逃至吐火羅而後與賀魯連兵的乙毗咄陸可汗死,其子頡苾達度設號真珠葉護,與賀魯不和,曾以弩失畢力量攻擊賀魯,表示歸順唐王朝,尋為賀魯所吞併。

賀魯是在唐高宗永徽二年初開始叛唐的。

發動叛亂以後,即首先入侵庭州,攻破金嶺城及蒲類縣,殺掠數千人而去。

唐因此廢安西四鎮,並將安西都護府由龜茲還移西州。這一年七月,唐以左武衛大將軍粱建方、右驍衛大將軍契苾何力為弓月道行軍總管,發秦、成、岐、雍府兵三萬及回紇五萬騎兵討之。

十二月,處月部首領朱邪孤注殺招慰使單道惠賀魯連兵相結。

唐軍進入西域後,賀魯西遁,朱邪孤注則率部固守牢山(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拉溝),想阻止唐軍西進。結果在永徽三年(公元652年)正月,唐軍攻克牢山,生擒孤注,生俘萬餘人而歸。

這次戰役,唐軍未和賀魯直接交戰,只是打擊了響應賀魯的處月、處密部,使唐王朝重新控制了天山以北的西域東部地區,解除了賀魯勢力對庭州、西州的威脅。唐於處月部設金滿州

永徽六年(公元655年)五月,唐高宗以程知節為蔥山道行軍大總管,第二次征討賀魯。程知節等先後擊敗賀魯屬部葛邏祿、處月、突騎施等部,斬首千級,收馬萬計。

前軍總管蘇定方還擊敗賀魯別部鼠尼施鷹娑川(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焉者縣都開河上游),但這次戰役也未追及賀魯主力。

程知節因此獲罪被減死免官。

顯慶二年(公元657年)春正月,唐分割葛邏祿部置陰山、大漠、玄池三都督府,以其首領為都督,用來安定天山以北的地區。


至閏正月,以蘇定方為伊麗道行軍總管,由金山西進,過額爾齊斯河,南下進入伊犁河流域。

另外又命原西突厥首領阿史那彌射阿史那步真為流沙安撫大使,招集舊眾,由西州西北行,直指原西突厥天山以北的故地。

曳咥河(即額爾齊斯河)西,蘇定方擊敗賀魯十萬之眾,追奔三十里,斬獲數萬人。接著,五弩失畢部降於蘇定方,五咄陸部賀魯敗,亦降於阿史那步真

唐軍南北兩路會於雙河(即博爾塔拉河),布陣長驅,直抵賀魯牙帳所在地金牙山,攻其不備,斬獲數萬人。賀魯與子咥運、婿閻啜逃至石國西北的蘇咄城,為城主伊沮誘擒,送於石國。

蘇定方手下大將蕭嗣業進至石國,石國以所擒賀魯交與蕭嗣業,後被送至長安,獻於昭陵,詔特免死。

至顯慶四年,賀魯卒於長安。至此,西突厥汗國滅亡。

唐王朝在天山以北原西突厥故地分其種落置蒙池、昆陵兩都護府,以阿史那步真為蒙池都護,繼往絕可汗,押五弩失畢部落;以阿史那彌射為昆陵都護、興昔亡可汗,押五咄陸部落


原西突厥「所役屬諸國,皆分置州府,西盡於波斯,並隸安西都護府。」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關於歷史領域的話題或觀點可以【關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第一時間回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