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軍閥花光積蓄,請人殺光自己2萬軍隊,1成語隨之誕生,流傳千古

歷史星空回望 發佈 2024-04-11T14:05:14.665817+00:00

古代中國,武將和文臣,都是國之柱石,皇帝的左膀右臂。相對於文臣,古代武將,往往是皇帝既仰仗,又猜忌的對象。

問題:如何才能每天讀到這樣的故事?

回答:點擊右上方「關注」小編頭條號!

古代中國,武將和文臣,都是國之柱石,皇帝的左膀右臂。

相對於文臣,古代武將,往往是皇帝既仰仗,又猜忌的對象。

皇帝仰仗武將是因為古代戰爭是家常便飯,必須要有有能力善打仗的武將來率領軍隊,率軍出征,為國家守境安民、開疆拓土。

皇帝猜忌武將卻是因為總有一些武將,在掌握軍權以後,個人野心就開始膨脹,容易尾大不掉,將國家軍隊變成自己私人武裝,成為手握兵權的軍閥,威脅皇權穩固。

因此,歷代王朝對於武將的態度,也是各不相同的,歷史上比較極端的有兩個朝代。

其中一個是唐朝,唐朝是充分仰仗武將鎮守邊疆,賦予武將管轄邊疆的軍政大權,幾乎相當於土皇帝,因此最終形成藩鎮割據、天下大亂的局面。

另一個便是唐朝後面的宋朝,在經歷軍閥格局,天下亂世以後,宋太祖趙匡胤汲取歷代王朝尤其是唐朝的失敗教訓,認為武將是國家政權更替和封建皇權的不穩定因素。

因此宋朝自太祖開始,國家主導方針,始終貫穿著一條主線,即邊緣化武將。同時,朝廷大力倡導重文輕武,賦予文臣各種特權,讓其地位力壓武將。

這樣國家內部皇權基礎是穩固了,有宋一朝幾乎沒有武將能掀起風浪,但是也直接導致了整個宋朝軍事積弱的局面,對外戰爭總是以失敗居多,最終被外族所滅。

雖然,對於皇帝來說,與武將的關係十分難以把握,有著紛繁複雜的微妙平衡,遇到明主往往問題不大,若遇弱主昏君,武將便會做大。但是,同樣武將也有武將自己的煩惱。

公元763年,由安祿山、史思明發起的安史之亂,走向窮途末路,唐軍開始全面反攻。

一些當初跟隨安史叛亂的各路人馬,在形勢所逼中,紛紛轉投向已經取得先機的朝廷,及時改換門庭,舉起勤王旗幟。

這其中,有一個十分狡詐的投機分子,他就是田承嗣

田承嗣在降唐之後,充分發揮其見風使舵、阿諛奉承、投機鑽營的本領,得到唐朝皇帝的信任,搖身一變,竟然幹上了魏博節度使,總管六州之地,權傾一時。

但是,田承嗣這個人生性多疑,又極其愛惜自己的性命,雖然被朝廷委以重任,但心裡始終擔心哪一天會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於是,在被收編之後,田承嗣表面上比誰都擁護唐皇、效忠朝廷,但是暗中卻偷摸培植自己的武裝力量,短短數年,便已擁兵十萬,成為當地土皇帝。

為了充分保全自己,擁有十萬兵馬的他,還是不放心。於是,他又在軍中建立了一支完全只對自己負責的牙兵,專門保護自己、剷除異己。為了保證牙兵的忠誠和戰力,他給這支「牙兵」享受最好的武器和賞賜。使牙兵成為兵王的存在。

田承嗣死後,「牙兵」逐漸演變成了一支獨立而強悍的武裝力量,他們的權力幾乎無人能節制。為了保障自身利益,牙兵甚至公開操縱節度使的繼任,「變易主帥,有同兒戲」。

田承嗣之後,魏博牙兵的權力已經出現無法操縱、難以掌控的境況。這個現狀一直延續到最後一任魏博節度使羅紹威時代。

由於,當時的牙兵過於猖獗,根本不把主帥羅紹威放在眼裡,甚至想要廢除羅紹威。為求自保,羅紹威暗下決心,一定要剿滅這支不聽話的部隊,穩固自己的地位。

為了徹底剷除牙兵勢力,不留後患,於是羅紹威請來自己的兒女親家朱溫來實施這個剿殺計劃。

朱溫,是唐朝的終結者,也是一個典型的投機分子,十分難纏。表面上,朱溫滿口答應羅紹威要剿滅他的牙兵,但是,提出羅紹威要提供後勤補給和發軍餉。

要知道朱溫此時的軍隊有十萬多人,這絕對是一筆十分龐大開支。但是這時的羅紹威已經恨牙兵恨的牙痒痒,覺得長痛不如短痛,於是便答應了朱溫的條件。

誰知,自己卻因為這一次交易,被自己的親家朱溫給擺了一道。表面上,朱溫真的信守諾言,帶兵打到魏州

但是,朱溫故意與牙兵磨磨蹭蹭打了兩年多,雖然,最終盡數剿滅了2萬牙兵。但是,隨著戰事的持續,羅紹威卻想死的心都有了。

史書記載,「羅紹威供億,所殺牛羊豕近七十萬,資糧稱是,所賂遺又近百萬,」朱溫這一仗,直接將羅紹威的老底都吃光了。

朱溫達到了殺人誅心、一箭雙鵰的目的。由於沒有了經濟基礎,何來的上層建築,何來的軍閥地位,何來爭霸天下的資本?

很快羅紹威就自食惡果,從與朱溫平起平坐的一方軍閥,淪落為了朱溫帳下之將,朱溫順勢接管了他原來的勢力。

後來,羅紹威對自己這次錯誤決定,也是追悔莫及、捶胸頓足,仰天長嘆:「合六州四十三縣鐵,不能為此錯也!」。

成語「鑄成大錯」,正出自這裡,流傳至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