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張居正變法失敗的原因

小城故史 發佈 2024-04-25T12:18:03.083048+00:00

隨著歷史發展,生產力不斷提高,許多政治制度已經不適合當下社會所需,而這就需要實行變法以求改革發展。那回看歷史我們可以看到,張居正變法從嚴格意義上來講仍舊是失敗的,那失敗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隨著歷史發展,生產力不斷提高,許多政治制度已經不適合當下社會所需,而這就需要實行變法以求改革發展。

而歷史上有名的改革變法無不以有著強大阻力為開端,以變法之人不得善終為結局,像商鞅變法、王安石變法和張居正變法都受到了不少的阻力。

而這些阻力,正是由於變法危害了世家大族的利益。

而到了明朝中期,國家內部政府財政危機加劇,土地兼併現象嚴重,各種災害頻發;國家外部又和蒙古俺答進行著長時間的對峙。

這些問題導致明朝中期無數老百姓流離失所,餓殍遍地,社會問題頻發,社會現象嚴重。

而張居正變法,正是基於以上原因和他自己本人的雄心抱負而開展的一項變法活動。

那回看歷史我們可以看到,張居正變法從嚴格意義上來講仍舊是失敗的,那失敗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張居正變法的前因

張居正出生於嘉靖四年的一個秀才家中,從小便機敏伶俐的他頗受當時一些官員喜愛,甚至特意對他多加叮囑、磨礪。

嘉靖二十六年,年僅二十三歲的張居中便中了進士。

而張居正在翰林院學習的幾年時間內,他也將朝中的形勢看的一清二楚。

而對於朝廷的政治腐敗和邊防廢弛,心中也有了一個基本打算。也許在這時他就已經有了變革的想法。

當時的嘉靖皇帝聽信讒言,在內閣大學士夏言當上首輔後,被競爭對手嚴嵩構陷,最終身亡。

而張居正向上位者表達了他想要改革政治的意向,但卻並沒引起重視。

從此以後張居正便隱忍不發。

而在隆慶元年張居才正式進入權力中心,他以裕王舊臣的身份進入內閣。

而《明史》中記載「張居正通識時變,勇於任事。」

這裡可以說明張居正很適合為官,這就是現在所說的「圓滑而不世故」。

而他的為官之道也是學習了老師徐階,學會做一個內心有立場,但在外不表現,然後伺機而動的官員。

而在萬曆年間,當時的首輔高拱被張居正和司禮監太監馮保共同排擠,被擠出了當時的政治中心,張居正順理成章的當上了首輔。

縱觀張居正的為官之路,不難看出他的處世智慧。而在他當上首輔之後,也就正式開啟了他變法的道路。

張居正明白變法的艱難,所以他從不以變法為宣傳展開改革,而是一步步的整頓朝綱。

張居正變法

在萬曆之前,其實各種危險信號就已經顯現。

首先是荒廢的武備,由於嘉靖和隆慶年間,掌權者對外部力量的種種妥協,讓明朝的權威受到很大質疑。

例如在嘉靖年間,蒙古俺答由於自己的野心,竟然越過長城直接向北京襲來。

而這次的襲擊可謂使明朝的統治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脅。

而由於當時軍備廢弛,軍隊中很多人都沒有一戰之力。

而當時的首輔嚴嵩為了自己的利益,竟然決定向蒙古投降。

而當時其餘忠義之臣自然對此大力反對,在以徐階為首的官員經過和蒙古的談判後,也終於解決了這次危機。

但這不難以看出,嘉靖年間戰力是如此貧弱,正所謂有了軍隊才有了自保的能力。

而張居正也明白富國強兵才是提升國力的根本,所以在萬曆元年,張居正上疏實行「考成法」。

而在他所上奏的內容當中,可以看出「考成法」一定程度上繼承了《大明會典》的很多內容。

而這項措施早已存在,是一項遵循祖制的內容。

而張居正根據國家自身的情況,再加以改進,成為符合當時時代的措施。

而從張居正之後採取的各種變法措施,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講究遵循祖制的政治家,所以可想而知歷史中有多少瑰寶可以重新利用。

在張居正提出「考成法」前,明朝早已有考核官吏的制度,而這些制度隨著時間的發展,吏治的腐敗,早已沒了當初的效能。

而這次的「考成法」也是改變了只通過吏部來進行的官員考核。

「考成法」通過內閣控制六科,六科控制六部,形成以內閣為中心的體制。

而「考成法」的執行,裁減了許多通過不正當手段,沒有辦事效率的官員,使得官場又重新換發了新機。

而通過實施「考成法」還扭轉了長期財政虧虛的狀況,這項措施的實行對於整頓田賦、增加國家財政收入有著很大的作用。

而張居正的另一條改革措施,也對明朝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

那就是在嘉靖年間實行的「一條鞭法」,而到萬曆九年被張居正推廣到全國實施。

而這就不得不提到一條鞭法為何實行?

明朝時期,原本的徭役制被破壞殆盡,土地私有制的發展使得土地兼併日益加劇,而地主土豪運用一切辦法來逃避賦稅。

而官員為了堵住缺口或為了謀財,便拼命壓榨百姓,造成民不聊生。

而朝廷的各種巨大開支,使得財政入不敷出。

而當時的災難又頻發,導致多地發生暴亂,社會動盪不安。

朝廷為了解決日益嚴重的財政問題,所以實施了「一條鞭法」。

而其中最主要的一條措施便是「計畝征銀,官收官解」。

由於當時百姓沒有土地,而商業盛行,白銀成為了主要流通財物。

這項舉措不僅減少了人力物力,而且使百姓不再受到種種剝削。

而張居正採取的變法措施還有很多,這次變法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明朝得以延長,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國內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這次變法可謂意義重大。

但在張居正死後,新政卻被統治階級暫停,可以說,張居正的這場變法失敗了。

那張居正變法失敗的原因是什麼呢?

張居正改革失敗的原因

從直接原因來看,從明朝的整個王朝來看,國力已經積貧積弱良久,已經陷入了病入膏肓的狀態。

而張居正的舉措確實讓明王朝有了些許喘息之機。

但從兩點來看,張居正的舉措仍有著不可避免的缺點。

例如,在官官相護的明朝中期,正直的官員也會選擇明哲保身。

而整個朝廷的鬥爭,已經沒有了對錯之分,只有黨派之別。

許多優秀的官員都因黨派爭鬥而陷入泥潭。

而且在朝廷中擁護張居正變法的只有馮保和李太后

其它的保守派居多,所以在實施新政期間,會遇到很多困難和阻礙。

再者張居正的改革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但在張居正死後,變法便沒有其它可靠之人來繼續實行。

除此之外,明朝在經濟、政治和軍事方面都有著極大的缺陷,由於當時的明朝官兵很多,但卻都是老弱病殘之人。

但百姓們卻仍要繳納大量的賦稅來供養官兵。

之後再經過層層剝削,又所剩無己。所以即使張居正的措施再精妙,也逃不脫這致命的因素。

從間接原因來看,是分崩離析的「鐵三角」。

首先可以知道的是,新政之所以能夠實施正是由於「鐵三角」的意見統一。

而這「鐵三角」的其一便是李太后和萬曆皇帝,但萬曆當時年幼,所有話語權均掌握在李太后手中。

而從歷史上可以看出,李太后對張居正十分信任,多次讓萬曆向張居正請教,還十分關心張居正的家事。

而這種厚待,可以看出李太后對張居正的看重。

而「鐵三角」的其二便是司禮監掌印太監馮保。

馮保作為司禮監掌印,所有的指令奏摺全部經過司禮監,所以可想而知,馮保的權利十分的大。

而且馮保還兼任東廠提督,所以他的支持對於張居正來說十分重要。

當初馮保和張居正一起將高拱趕下首輔之位,二人就有了一定的關聯。

而且據史料記載,二人之間的關係也十分不錯,二人之間一直採取的是合作的態度。

其三就是張居正本人,他的本事可以將所有的資源進行整合,合理利用。

但只要有一方破裂,這個「鐵三角」就會被打破。

萬曆皇帝慢慢長大,自己對於權力的渴望越來越大,但張居正的權力越大就會造成權高壓主,使萬曆處於被壓迫的感受中。

特別是張居正和李太后的高壓政策,使萬曆對他們愈發不滿。

直到張居正死後,萬曆終於能夠執掌政權,可謂肆無忌憚。

而萬曆對他的清算也可想而知。

而其根本原因是「一條鞭法」的實行這項措施確實使得朝廷的財政得以解決,但這項變革的實施,嚴重損害了士紳的利益。

而對於當時的情況來說,儘管張居正是在為百姓著想,緩解農民和土地的矛盾。

但全國地區範圍很大,地主豪紳階級又多,百姓處於最低下的地位。

所以地主豪紳能夠想要阻礙政令的實施,很輕而易舉。一時的狀況良好並不能代表什麼。

以上就是張居正變法的失敗原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