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七雄-趙國君主趙襄子

聰慧勇者民間故事會 發佈 2024-04-25T12:28:28.393175+00:00

一.簡介趙襄子(?―公元前425年),嬴姓,趙氏,名無恤(亦作「毋恤」),左傳也作趙孟。春秋末葉晉國卿,趙氏家族首領,戰國時期的趙國的奠基人。公元前500年立為太子,公元前476年趙簡子卒,繼承父業,五十一年(公元前425年)卒,諡號為「襄子」,故史稱「趙襄子」。

一.簡介

趙襄子(?―公元前425年),嬴姓,趙氏,名無恤(亦作「毋恤」),左傳也作趙孟。春秋末葉晉國卿,趙氏家族首領,戰國時期的趙國的奠基人。公元前500年立為太子,公元前476年趙簡子卒,繼承父業,五十一年(公元前425年)卒,諡號為「襄子」,故史稱「趙襄子」。與其父趙鞅(即趙簡子)並稱「簡襄之烈」。

二.出身背景

趙襄子為趙鞅之子,因母是從妾,又是狄人之女,所以,他在諸子中名分最低,屬於地位最低的那類庶子。在他小時候,甚至連趙鞅也看不上他。但是,毋恤從小就敏而好學,膽識過人,不似諸兄紈絝,久而久之,引起趙氏家臣姑布子卿的注意。子卿素以善相取信於趙鞅。有一天,趙鞅召諸子前來,請子卿看相,子卿趁機舉薦了毋恤。趙鞅注重對兒子們的教育和培養。他曾將訓誡之辭,書於若干竹板上,分授諸子,要求他們認真習讀,領悟其要旨。並告訴他們三年之後要逐一考查。然而,在考查時,他的兒子們,甚至連世子伯魯,也背誦不出,以至連竹板也不知遺失何處。只有毋恤對竹板上的訓誡背誦如流,而且始終將竹板攜藏於身,經常檢點自己。於是,趙鞅始信子卿所薦,認為毋恤為賢。及至諸子長大成人,趙鞅又對他們進行更深的考察。有一天,他召見兒子們說:「我將一寶符藏於常山(今大茂山即河北古恆山,在河北阜平西北境)之上,你們去尋找吧,先得者有賞。」於是,諸子乘騎前往,尋寶符於常山。然而,他們誰也沒有找到寶符,只得空手而歸。只有毋恤說:「我得到了寶符。」趙鞅聞聽便讓他將情況道來。毋恤說:「憑常山之險攻代,代國即可歸趙所有。」趙鞅聽罷高興異常,頓覺只有毋恤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是趙氏大業難得的繼承人。遂廢掉世子趙伯魯,破例立毋恤為世子。

公元前476年,趙簡子卒,毋恤承襲簡子晉卿之職,史稱趙襄子。

三.謀取代國

襄子的姐姐是代王的夫人,在趙簡子死後,襄子到夏屋山(在今山西代縣東北),請代王相見,代王毫無戒備前來赴會。在酒宴上,襄子早已安排下埋伏陷阱,斟酒的人在行斟時,趁機用斟酒用的銅勺刺殺代王及其從官。代王一死,趙軍隨即興兵伐代,一舉占領代國,將其領土併入趙氏版圖。襄子之姊泣而呼天,拔下發笄自刺而死。

四.智伯之怨

簡子死後,晉國正卿由智伯瑤取而代之。智伯為晉國正卿後,竭力發展自家勢力,很快成為智、趙氏、韓氏、魏氏等卿大夫中,權力最大,實力最強的家族。

晉出公十一年(公元前464年),智伯與趙襄子一同率兵包圍鄭國京師,智伯讓襄子率先領軍攻城,襄子則用外交辭令推脫,讓智伯出兵,能言善辯的智伯此時卻憤而罵曰:「你相貌醜陋,懦弱膽怯,趙簡子為什麼立你為繼承人?」襄子答道:「我想一個能夠忍辱負重的繼承人,對趙氏宗族並沒有什麼壞處罷!」

權力的膨脹,助長了智伯獨吞晉國之心。前455年,智伯假借晉侯之命,巧以恢復晉國霸業為由,向趙、韓、魏三卿各家索取一個萬戶之邑。韓康子、魏桓子明知這是智伯意在削弱別家,但不敢與之爭鋒,如數交出。

而趙襄子卻不願俯首任智伯擺布,加之往日與智伯有隙,便非常堅決地回絕智伯使者:「土地是先人的產業,哪能隨意送與他人?」智伯見韓、魏兩卿拱手獻地,而趙襄子竟敢抗命,勃然大怒,加上新仇舊恨的催化,遂自己親任元帥,挾韓、魏兩家出兵攻趙。襄子只有拼力抗擊別無他途。但是,襄子也清醒地知道,以趙氏之力與三家對抗,眾寡懸殊,獨木難支,遂按父親臨終之囑,退守晉陽(今山西太原市南晉源鎮),以地利之險,克敵疲之短,相機再戰。

五.晉陽之戰

智伯率三家之軍兵困晉陽後,襄子憑地險與人和的優勢,與敵周旋一年有餘。這年夏季智伯借山洪來臨,掘晉水汾河之垻,水灌晉陽,城中軍民「懸釜而炊,易子而食」,晉陽雖「民無叛意」,但群臣卻有動搖之心。就在這關鍵的時刻,襄子估計到晉陽城愈是危在旦夕,而韓、魏兩家將愈無戰心。因為趙氏的滅亡雖在睫下,但韓、魏亦知趙氏的滅亡對他們意味著什麼。遂命家臣張孟談趁夜黑風高潛入韓、魏兩營,曉之以「唇亡齒寒」的利害,說服他們與趙氏結盟,趁智伯勝驕不備之機,內外夾攻消滅智氏,共分其地。最後,智伯功虧一簣。在襄子的精心策劃下,同盟反戈,腹背受敵,落了個身敗名裂,禍及九族的下場。連自己的顱骨都淪為別人的酒器。由此,晉國四卿之爭,變為三卿鼎足之勢,趙氏則在趙襄子的領導下,力挽狂瀾,消滅了必欲滅己的智伯,壯大了自家的勢力,為後來的三家分晉奠定了基礎。

六.心胸寬廣

智瑤失敗被殺後,他的門客豫讓欲為主報仇,意圖刺殺趙毋恤被發現,趙毋恤放過了他。豫讓又以漆塗身、吞炭為啞,趁趙毋恤過橋時欲刺殺他,趙毋恤馬驚,豫讓又被發現。趙毋恤問:「你以前也曾效力范氏、中行氏,智瑤攻滅他們,你為什麼不為他們效死,偏偏為智瑤效力,為他刺殺我?」豫讓說:「范、中行氏以眾人待我,我以眾人報之;智瑤以國士待我,我就以國士報之。」趙毋恤很感動,但仍命士兵包圍豫讓。豫讓請求趙毋恤把衣服給他刺殺,以致報仇之意。趙毋恤更加感動,將衣服送給他,他三次跳起刺之,隨後被殺了。趙國人聽說此事,無不為豫讓落淚

趙襄子還十分注意維護自己的權威。在晉陽被圍時期,群臣惶恐不安,都想尋找個人的出路,對趙襄子不怎麼恭敬,只有高共一個人不敢失禮。勝利以後,趙襄子論功行賞,以高共為首。其實高共並沒有什麼功勞,對此有人提出異議。趙襄子說:「方晉陽急,群臣皆懈,惟共不敢失人臣禮,是以先之。」在他看來,恭謹馴順的臣子比建功立業的幹將更重要,因為後者固然有用,但若沒有前者,就無法維持他自己及其家族的統治。

七.傳位風波

他封兒子趙起於代國,稱代成君,早死,孫子為趙獻子趙浣,趙襄子死後,兒子趙桓子就驅逐趙浣,自立為國君,繼位一年也死了。大家一起殺死了趙桓子的兒子,再迎回趙浣,擁立為國君,這就是趙獻子。趙獻子生子名趙籍,就是趙烈侯。

在晉國六卿攫奪政權的殘酷鬥爭中,趙襄子注意團結內部,向外擴張,又能把握時機,轉化矛盾,敗中取勝,終於使趙氏具備了位列諸侯的勢力,成為瓜分晉國的三家之一。

八.總結

趙襄子是趙國的一位傑出國君,他的治理思想和智慧對國家的發展和繁榮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他43年的統治期間,他堅持以民為本、注重創新和改革,不斷推動趙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等各方面的發展。

趙襄子在政治上的治理成就是較為明顯的。他重視以法治國、以德治民,提高國家的治理水平和效率,建立起一整套科學的政治制度和規範,推動了趙國的政治穩定和社會治理的改進。此外,他注重選任資質和才幹的人才,保持和建立與周邊國家的平衡關係,巧妙地平衡內部民族矛盾,加強了趙國對內、對外的實力和影響力。

趙襄子在經濟上的改革和發展也是十分關鍵的。他在經濟方面採取了一系列積極和聰明的政策,例如大力發展農業、廣招商貿人才、改良稅收政策等等,不斷增強趙國的經濟潛力和活力,提高了百姓的生活水平和國家的財政狀況。

趙襄子在文化方面的重視和振興也是非常顯著的。他加大對教育和文化事業的支持和投入,制定了一系列有利於文化發展的政策,同時也重視宗教和傳統文化的維護和傳承,推動了趙國文化的發展和傳承。

此外,趙襄子對軍事的建設和威懾力的提升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積極發展和改進軍隊,強化了邊防的防禦能力和地位,維護了趙國的國家安全。

總之,趙襄子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的治理思想和經驗對今天的國家治理和發展仍有很大的借鑑和啟示。他在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等各個領域都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在趙國的歷史進程中留下了獨特和永恆的歷史印記和貢獻。

對此您有什麼看法或問題,可在下方評論區留言[作揖][作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