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跨60餘年近百件城市雕塑,串起上海公共藝術「尋寶」地圖

文匯網 發佈 2024-04-25T15:36:23.708221+00:00

同濟大學出版社在M50創意園區主辦《上海城市雕塑地圖》新書分享會,該書作者、陶瓷玻璃藝術家屠娟分享了采寫經歷,深度解讀滬上各種風格雕塑作品,讓市民讀者全面領略散布於上海多個區的的「雕塑之美」。

城市雕塑,是上海的一張重要的公共藝術名片。各個時期留存在城市空間中的雕塑作品,與城市中的人產生關聯與互動,成為上海城市文化的重要組成。

同濟大學出版社在M50創意園區主辦《上海城市雕塑地圖》新書分享會,該書作者、陶瓷玻璃藝術家屠娟分享了采寫經歷,深度解讀滬上各種風格雕塑作品,讓市民讀者全面領略散布於上海多個區的的「雕塑之美」。「作為公共藝術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城市雕塑往往體現著城市精神面貌,也記錄下城市發展與變遷。」前後歷時8年,屠娟走訪了幾十位雕塑藝術家和相關專家,做了大量資料收集整理和多次實地考察,最終寫成這本「尋寶」地圖,「讀者可以帶上這本書去尋找心中喜歡的雕塑,也希望通過書能讓大家更多關注、愛護城市雕塑,推動上海公共藝術事業蓬勃健康發展。」

在對雕塑作品的項目背景、創作過程、實施經驗等充分梳理的基礎上,《上海城市雕塑地圖》結合上海城市發展歷程,最終從上千件作品中篩選出81件代表作展開詳述,創作時間橫跨60餘年,作品從空間與時間兩個維度上具有文化標誌意義。

書中特別繪製上海城雕發展年代線與5大城市雕塑分區示意圖,從年代、尺寸、作者、材料、位置等對作品進行解讀,輔以交通指南,配有近200張精美照片。

從南京東路外灘邊的《陳毅市長像》、上海市龍華烈士陵園、五卅運動紀念碑、上海市人民英雄紀念塔體現了這座城市的紅色文化革命基因,到《毛澤東像》《魯迅像》《蔡元培》等名人雕塑背後的歷史積澱,再到《城市意象》、泰晤士小鎮《車站》、張江藝術公園眾多當代藝術家系列作品等新時代雕塑,都從一個側面展示著城市的整體藝術品位與時代進展。

「我自幼受到藝術的薰陶,雕塑一直是我學習和喜歡的藝術形式。上海作為中國較早的近代化城市,融匯了中西方的雕塑藝術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學習和創作機會。」屠娟在書中感嘆:回顧上海百年城市雕塑作品,隨著歷史年輪的緩緩轉動,它們當中不少已經成了城市的地區標誌,有的時刻提醒著我們不要忘卻那些曾經為這座城市作出重要貢獻的歷史名人,還有的作為記錄城市發展重大歷史事件而永久地成為城市公共空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當然也有遺憾,有的雕塑作品雖如實再現了城市重大事件的精彩瞬間,卻未能永久地保留下來,但毫無疑問的是,它們仍然是上海這座偉大城市發展過程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雕塑作品《五卅運動紀念碑》創作者之一、建築師沈婷婷,雕塑作品《城市意象》創作者、原上海世博園區沿江景觀帶雕塑項目總策劃人韋天瑜,從各自創作經歷出發,分享設計理念以及創作背後的故事。

恰如建築學專家伍江在書中序言所說——作為公共藝術,城市雕塑不同於博物館裡或收藏家手中的架上藝術品。城市雕塑要充分體現其「公共」屬性, 要更加符合社會的公共審美原則和大眾道德傾向,為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 同時又必須具有較高藝術品位,不迎合低級趣味,不流於粗陋俗套,為提高社會整體文化藝術水平發揮正向推動作用。優秀城市雕塑作品的誕生十分不易,凝聚著藝術家創作心血,也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據悉,同濟大學出版社自2012年起組織策劃「城市行走書系」,從城市文化角度,以原創獨特的題材、輕鬆生動的形式、中英對照的講述,讓更多讀者認識城市、理解城市、熱愛城市,陸續出版《上海里弄文化地圖:石庫門》《王澍建築地圖》《上海鄔達克建築地圖》《上海雜貨鋪》《上海教堂建築地圖》《上海高度》《上海外灘建築地圖》《日本手信物語》《多彩城市:塗出你的上海》《上海武康路建築地圖》《上海張愛玲文學地圖》《上海松江山水地圖》《上海松江民俗地圖》《上海松江宗教地圖》《上海松江建築地圖》《布拉格建築地圖》《上海城市雕塑地圖》等17種。

據悉,分享會前舉行了屠娟「融」器物展開幕式,呈現了頗具藝術價值的展品,帶給讀者身臨其境的藝術之旅。

作者:許暘

圖片來源:出版方

編輯:徐璐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