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長平慘敗,燕國錯失滅齊良機,二者有何相似之處?

顧道驚城 發佈 2024-04-25T16:40:33.177210+00:00

我們在前文中提到,秦國藉助欺負韓國的機會,強行占據趙國的瘀與,最終爆發與之戰,秦軍慘敗。在隨後的幾年時間裡,秦國一直想機會報仇。但秦國並未直接找趙國的麻煩,而是故技重施,不斷欺負韓國,然後找機會收拾趙國。秦國和趙國較勁,韓國夾在中間就倒霉了。

我們在前文中提到,秦國藉助欺負韓國的機會,強行占據趙國的瘀與,最終爆發與之戰,秦軍慘敗。

在隨後的幾年時間裡,秦國一直想機會報仇。

但秦國並未直接找趙國的麻煩,而是故技重施,不斷欺負韓國,然後找機會收拾趙國。

秦國和趙國較勁,韓國夾在中間就倒霉了。

前264年,秦白起取韓之陘城等九城,斬首五萬。

前263年,秦武安君伐韓,取南陽;攻太行道,絕之。

前262年,秦白起五大夫賁攻韓,取野王等十城。

大家可以看看這張地圖,在拿下野王之後,韓國版圖被腰斬為紅色和綠色兩塊,其中紅色部分就是上黨地區。

無論是韓國大本營還是上黨地區,顯然都沒有重新奪回野王的能力。

於是,韓國的國王韓桓惠王為了保證自身安全,決定將整個上黨地區割讓給秦國。

對於韓桓惠王的這個決定,上黨地區的守將馮亭顯然不贊同,他私自聯繫趙國,希望將整個上黨地區獻給趙國。

一塊白送的土地等待著趙國君臣的接收,他們該不該要呢?

整個趙國高層為了這件事,那是爭得一塌糊塗。

別說當時,就算是現在,關於趙國該不該接收上黨郡,專家學者們也是爭得不可開交。

有人認為不該接收,因為接收這塊土地,等於直接向秦國宣戰。

有人認為應該接收,因為秦國對於趙國的敵意非常明顯,接不接收上黨,秦國都會找機會和趙國開戰。

多拿一個上黨地區,等於平白多出幾百公里的土地,真跟秦國打起來也有把握一些。

如果不開上帝視角,我們很難說哪種選擇更好。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趙國雖然最終選擇了接收上黨地區,也絕不是因為什麼利令智昏,只是為了更好地與秦國決戰而已。

趙國接收上黨的消息傳到秦國,秦昭王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他立刻集結大軍,準備給趙國一點顏色看看。

趙國的反應同樣很快,名將廉頗直接帶領大軍頂了上去,一場大戰眼看就要開打。

但廉頗非常謹慎,他並沒有跟秦軍硬碰硬,而是深挖壕溝,擺出一副要跟秦軍打消耗戰的樣子。

廉頗做出這種選擇,應該是提前跟趙孝成王通了氣。

趙國的實力略遜於秦國,但趙國都城邯鄲離戰場近,而秦國都城咸陽離戰場遠。

如果把戰爭拖成持久戰,或許趙國可以憑藉地理優勢,成功地拖垮秦國。

廉頗的招數很老辣,能夠令秦國感到頭痛,但年輕氣盛的趙孝成王,顯然不是老狐狸秦昭王的對手。

年輕人最大的弱點就是容易沉不住氣,廉頗本以為,可以憑藉自己的資歷安撫住趙孝成王,結果秦昭王來了一手反間計,瞬間讓趙孝成王沉不住氣了。

於是,一個名叫趙括的年輕人取代廉頗走馬上任,趙國很快慘敗,四十萬大軍被坑殺。

看到趙括的故事,我總會想到燕國那位名叫騎劫的將領。

沒錯,就是被齊國名將田單用火牛陣沖死的那位老兄。

趙括和騎劫都被後世強加了很多污名,而真正應該負責任的趙孝成王和燕惠王卻鮮有人討論。

燕國滅齊之所以會功敗垂成,從表面看是騎劫能力不足,敗給了田單,本質卻是燕惠王更改戰略進行豪賭,結果失敗了。

趙國之所以會在長平之戰中慘敗,從表面看是因為趙括只會誇誇其談,本質卻是趙孝成王不願意對耗,準備畢其功於一役。

即使沒有騎劫和趙括,燕國和趙國也很難扭轉戰局,因為大戰略改變了。

樂毅和廉頗拒絕了這種賭博性質的轉變,所以他們很快丟了工作;騎劫和趙括忠誠地執行了國王的全新戰略,卻由於戰敗而背上了千年難除的黑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