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油畫的先驅,是包括林呱在內的一群在珠江口畫外銷畫的無名畫人

新快報 發佈 2024-04-25T17:01:12.518614+00:00

林呱,錢納利畫像,布本油彩,約1835年,香港藝術館藏。林呱或其畫室繪,廣利行行商盧茂官,1830-1860年,布本油彩,粵博藏。

■林呱(傳),錢納利畫像(摹本),布本油彩,約1835年,香港藝術館藏。粵博供圖

■林呱或其畫室繪,廣利行行商盧茂官,1830-1860年,布本油彩,粵博藏。潘瑋倩攝於粵博「焦點」展

■喬治·錢納利,疍家女,布本油彩,約1852年,香港藝術館藏。潘瑋倩攝於粵博「焦點」展

來自英國的著名畫家錢納利,可能萬萬沒有想到,他的廣州弟子林呱,兩百年後,可以與他並列於展廳之中。後面還緊跟著順呱、煜呱……

真是頂呱呱的一批廣州人。

呱,源自葡萄牙語「Quadro」,是「畫家」的意思,也是18、19世紀廣州畫家的名號/畫店的品牌。他們不僅擅長傳統繪畫,也是西洋畫法的行家。

這些其時眾多的「無名之輩」,「呈現出來的『現代』意味,是當時珠江口由許多『小人物』交織成的面向世界的多彩圖卷中的一抹亮色,從中折射出近世中國走向現代化的宏大歷史進程」。

■收藏周刊記者 潘瑋倩

1 「焦點」中的廣州畫家林呱

「19世紀前期活躍在珠江口的林呱(關喬昌),在中西貿易史中是能工巧匠,而在中外美術交流史中則是卓越的油畫家與美術活動家:他師從英國的學院派畫家,掌握當時英國主流油畫的技藝;他開設畫店,向歐美銷售畫作;他通過眾多的海外交往,了解西方市場的趨勢;他對舶來的油畫形式有強勁的把握力,並融中國元素於其中;他向西方專業機構推出自己的創作,實現中外美術交流的雙向互動……林呱與外部世界的聯繫、對西方藝術的認知、所具有的西式油畫造詣——林呱所呈現出來的『現代』意味,是當時珠江口由許多『小人物』交織成的面向世界的多彩圖卷中的一抹亮色,從中折射出近世中國走向現代化的宏大歷史進程。」——

這是文博研究館員、廣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陳瀅,在其《在珠江口看世界——對清代廣州外銷畫家林呱的再認識》一文中,對於林呱等人所作的意義詮釋。這場名為「焦點:18-19世紀中西方視覺藝術的調適」學術研討會(以下簡稱「研討會」),2023年2月18日-19日在中山大學歷史學系永芳堂舉辦。眾多學者對這一段中西藝術交流史進行了廣泛學術探討。記者從廣東省博物館方獲取了相關訊息,同名展覽(以下簡稱「焦點」)如今也正在該館進行。

2 老師錢納利,擅畫「芸芸眾生」

說林呱之前,必須先提他的老師,喬治·錢納利(George Chinnery,1774-1852)。錢納利曾追隨英國學院派創始人雷諾茲學畫,51歲那年,選擇了澳門作為其人生最後一個定居地,並曾在廣州十三行商館的帝國行內,度過了多個夏天和秋天。

廣東省博物館方面介紹,作為19世紀在中國華南沿海居住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西方畫家,錢納利是將英國學院派繪畫引入中國的第一人。他根據特殊的地理環境,創造出具有獨特中國情調的「錢納利風」。他筆下的東方市井風情,全是怡人題材。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相對於描繪貴族生活,錢納利自來到東方之後,對展現「芸芸眾生」面貌,表現出了極大熱誠。他「對描繪漁民的個人偏好以及對勞動人民的讚賞謳歌,促使了這類形象大量出現」,廣西藝術學院中國畫學院研究生楊舒媚,在研討會中,曾就此作了《喬治·錢納利繪畫中漁女形象的建構》的報告。

而在「焦點」展覽中,一幅作於(約)1852年的《疍家女》,漁女面帶微笑、自然親近,畫家以鍾愛的朱紅色帶出嬌艷感覺,光源投射到漁女的臉部和上身,塑造出華南女性肖像中的經典,這也正是錢納利最為人熟悉的畫風。

這種或許已經是畫家「調適」過的畫風,繼而深刻影響了19世紀20年代以後粵港澳三地外銷畫家的繪畫風格。1835年的《廣州紀事報》曾這樣評價到:「一個在廣州的現代繪畫流派,是錢納利建立起來的,他的學生包括林呱及其他一些中國畫家都畫藝不凡。」

3 學生林呱,「複合型跨學科人才」

林呱(Lam Qua),本名關喬昌,擅長繪畫人物肖像、風景畫和海港畫。他和他的父親老林呱(傳關作霖)、弟弟關聯昌(廷呱,Ting Qua)都是知名的外銷畫畫家。

師承錢納利,林呱將學院派畫風掌握到爐火純青,並且不斷從中西方吸收養分,加上一副會做生意的頭腦,不僅擁有了廣州畫室「總店」,還在香港、澳門開設了店鋪,成為業界翹楚。

「為遠航而來的西洋人作畫是林呱畫店的『主要業務』。」 陳瀅在研討會上表示,「在學習錢納利的英國油畫之外,林呱又通過眾多的海外交往渠道——隨頻繁的海航往來廣州的歐美人士,獲取西方繪畫的各種信息……林呱畫室的牆上掛滿他臨摹的英國名家繪畫,他對英國的肖像畫大師勞倫斯尤為崇拜;林呱還摹仿過法國19世紀古典主義大師安格爾的名作《大宮女》等等。」

「善於經營的林呱,除了繪製英式油畫,還向洋人銷售『中國樣式的畫』:據到訪林呱畫室的薩利斯說,林呱說他能畫『英國樣式的畫,這種畫在繪畫和透視上極佳』,也可以畫『中國樣式的畫,即不講繪畫比例和透視』。林呱『中國樣式的畫開價8英鎊,英國樣式的10英鎊,他兩種風格都能畫,都無所謂。』」陳瀅介紹,林呱「在廣州外銷畫界活躍了30餘年,被稱之為『中國最傑出的出口畫家』。林呱在成功占據西方市場的同時,還將自己的畫作推到英、美的藝術機構去展出,可謂相得益彰。」

林呱的「系統性運營」大獲成功。在廣東省博物館舉行的「焦點:18-19世紀中西方視覺藝術的調適」展覽中,記者看到,林呱的肖像畫,描繪行商「盧茂官」,追隨著錢納利英國學院派古典肖像畫的「華麗畫風」,臉部的紅潤與光色變化,在細膩的筆觸之中似看到前者《疍家女》的面容塑造意境;林呱繪製的倫納德·米勒特肖像,對這位在廣州黃埔港貿易的外國商人的臉部表情刻畫,展示出畫家對西方油畫技法掌握的熟練。

而在道光年間,十兩銀子可以買到什麼?一幅懸掛在展廳的「換算表」,則告訴了我們,這是一位青壯年勞動力一年的工資,也是林呱的一幅油畫的價格。這個數字同時還≈一畝良田≈兩件絲綢長袍≈五擔大米(約八百斤)≈一百五十斤醃肉。

林呱名利雙收。

4 林呱們「走向現代」的重要歷史意義

呱,我們甚至可以說「他」不是一個人,「他」是很多當時廣東外銷畫家的化身,他們紛紛追隨錢納利的畫風,並且在短暫時空中留下了自己的作品和痕跡。他們應被記住。

例如,「順呱,活躍於1830-1865年,他擅長繪製海洋船舶風景,作品大多以外國商船與十三行為主題。煜呱,活躍於1840-1870年,活躍於廣州和香港兩地,並開設『怡興』畫店,他尤其擅長以西式寫實風格繪製巨幅港埠風景油畫,代表作品《廣州港全景圖》。」廣東省博物館方面介紹。

陳瀅,則在其研究中,將中西貿易史中的能工巧匠林呱,放到了中國美術史、中外美術交流史中去觀察。在其上述研究文章中寫道:「從藝術的『本體』去審視林呱的美術活動與油畫創作,可以顛覆以往在中國美術的『正史』中不少關於『中心』與『邊緣』、『傳統』與『現代』的認知:

油畫在中國的傳播,不是到20世紀初的新文化運動才出現,而是早在18-19世紀就已經發生。中國油畫的先驅,不是在京滬等地的中心畫壇聲名顯赫的李叔同、林風眠與徐悲鴻等人,而是包括林呱在內的一群在珠江口靠外銷畫謀生的無名畫人。中國第一個到西方學習油畫的人,不是19世紀末才到北美的李鐵夫,而是早了近百年出洋的林呱的前輩關作霖。中國第一個有油畫作品在西方藝術機構展出並獲得稱譽的,不是20世紀前期的李鐵夫,而是從1835年起就有多幅油畫在英、美的美術學院、美術展覽會展出的林呱。中國最早接觸裸體人物畫的,不是20世紀初期在上海轟動一時的劉海粟,而是19世紀中葉就在廣州臨摹《大宮女》的林呱,以及當時的一批佚名畫家。」

陳瀅認為:「從『中西貿易史』到『中外美術交流史』去審視林呱,是林呱從『工匠』到『美術家』的一次升華;而從『美術史』到『走向現代』這個更加宏大的歷史視野下去審視林呱,則是更為意味深長。」「包括林呱在內的18、19世紀珠江口的一眾小人物,在鴉片戰爭之前,就已經是開眼看世界;他們所進行的種種溝通中西文化、學習西方知識的活動,有著不可忽視的歷史意義:他們『一直在把中國跟世界聯繫起來』,造就了珠江三角洲開放、包容、超前的地域文化,為之後名震四海的引領走向現代化的『大人物』登場奠基鋪路,——為近世中國走向現代化的宏大歷史巨變奠基鋪路,其『走向現代』的重要歷史意義,就更是應該重新認識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