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且益堅,老當益壯」,這個家族從谷底爬起又輝煌了兩百多年

鄂g遊天下 發佈 2024-04-25T17:07:39.604407+00:00

這個道理放到家族上來說一樣適用,沒有哪個家族可以一直走上坡路,如果因為走了下坡路而失去振興家族的信念,那麼這個家族也就很難再重現往日榮光了,比如東漢末年的汝南袁氏,在群雄爭霸期間被曹操打入了谷底,自此一蹶不振,逐漸退出歷史舞台。

前言:俗話說,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絕大多數人的人生都會像潮水一樣,有漲有落,「落」不可怕,可怕的是「落」下去之後喪失了「漲」起來的勇氣。這個道理放到家族上來說一樣適用,沒有哪個家族可以一直走上坡路,如果因為走了下坡路而失去振興家族的信念,那麼這個家族也就很難再重現往日榮光了,比如東漢末年的汝南袁氏,在群雄爭霸期間被曹操打入了谷底,自此一蹶不振,逐漸退出歷史舞台。

按理來說,世家大族底蘊深厚,即使跌入谷底,依然比尋常家族更容易壯大,怕就怕像汝南袁氏一樣甘於現狀,不思復興之事。兩漢時期有一個家族或許沒有汝南袁氏的名氣大,但是卻有一種堅韌不拔的精神,即使跌入谷底,也永不言棄,在奮鬥了百餘年後,不僅成功實現復興,還續上了長達兩百多年的輝煌之路。這個家族便是扶風馬氏,今天我們便一起回顧扶風馬氏那超強的倔強與力量。

一、西漢時期的沉淪

1、衛趙抗秦封馬服,保家忠諫啟扶風

扶風馬氏的姓氏源於戰國名將趙奢的封號—馬服君。趙奢本為趙國宗室,因為一些特殊的原因只當了一名收稅小官。他從不覺得這是大材小用,他在任職期間兢兢業業,秉公執法,被平原君趙勝所看重,因此進入了趙惠文王的視線。適逢秦國悍然出兵圍攻趙國重鎮閼與,因此地和邯鄲之間道遠且艱,就連廉頗都認為閼與沒法救,可趙奢卻認為狹路相逢勇者勝,他親率趙軍打贏了閼與之戰,因功被封為馬服君。

都說虎父無犬子,趙奢卻有個紙上談兵的敗家兒子—趙括,此子在決定秦趙兩國命運的長平之戰期間指揮失當,致使包括他在內的四十多萬趙國將士命隕沙場。得虧趙奢之妻忠心為國,在趙王要任命兒子趙括為將時,極力勸止,他們家族方才躲過一劫,趙奢的幼子趙牧還能在趙國為將。後來,趙牧之子趙興為表對祖父功績的紀念,以及不忘伯父的教訓,將姓氏改為「馬服」。或許是複姓不大習慣,又略「服」「馬」

趙國被滅後,馬興一家作為趙國貴族後裔,被強行遷徙到咸陽。秦始皇對馬興的好感還是不錯的,封他為武安侯。進入西漢時期,馬興之孫馬述因軍功被封為平通侯。漢朝尚武,像他們家這樣走軍功封侯之路的不在少數,馬述之孫馬通在漢武帝時期多次出征匈奴,雖立有戰功,但是不足以封侯。適逢巫蠱之禍爆發,馬通奉命平定太子劉據,立有大功,由此得償所願,被封為重合侯

漢武帝情緒穩定下來後,很快就覺察到事有蹊蹺,經過調查,太子沉冤得雪,幕後黑手是江充等人。漢武帝對此追悔莫及,他下令將江充滅族。江充是邯鄲人,和馬通一家有老鄉的情誼,兩家在長安交往甚密。馬通和兄長馬何羅生怕漢武帝因此對他們家下手,遂利用職務之便,合謀行刺漢武帝,不料被金日磾撞見,行動宣告失敗,致使他們全家駢誅,族人被遷至扶風茂陵,開啟了扶風馬氏的新曆程。

2、雖有幼子僥倖存,刑家難有大作為

陰謀弒主之罪無論在哪個朝代都是最大的罪之一,扶風馬氏背上了這樣的罪名,未來之路著實難料,只要天下還是漢武帝這一脈的,他們家要想翻身,幾乎沒有任何可能性。也是天不滅馬家,馬通之子馬賓僥倖存活,他的存在如同他的先祖趙武(趙氏孤兒)一般,註定要背負著家族復興的使命負重前行。就是不知道他能否像趙武一樣重振家聲,畢竟時代不一樣了。

對於馬賓來說,能走的路著實有限,軍功之路涉及軍權,上面肯定不會讓他走的,萬一他哪天也要弒主報仇呢?學儒之路涉及經學傳承,他們家一向不注重這方面,哪有什麼傳承可言?想辦法去拜個名師?可又有哪個大儒會冒風險收下他這樣一個刑家之子為徒?如此說來,武不行,文也不行,那他是不是就無路可走了呢?別著急,漢武帝給他留下了一條鮮有人知的路。

當然,漢武帝肯定不是特意給他留的,話說漢武帝早前為了增強對顯貴們的掌控力,專門設立了一個類似於明朝錦衣衛的機構,名曰「繡衣使者」,江充便是漢武帝曾經重用的「繡花使者」之一。說白了,這個機構就是幫皇帝干私活、髒活的,而這個機構裡面的人就是皇帝的耳目和爪牙,他們雖說比較容易得到皇帝的信任,但是不容於顯貴。一般來說,世家子弟都不會願意幹這種差使。

馬賓好歹是貴族出身,心裡自然也是瞧不上「繡衣使者」的,可他為了家族計,依然在漢宣帝時期成為了一名「繡花使者」。在他的努力下,扶風馬氏和皇室之間的關係有所好轉,他的孫子馬仲在西漢後期當上了玄武司馬,這個官職雖然看著不高,但是很關鍵,主要負責皇宮玄武門的宿衛工作,可見籠罩在他們家頂上的陰霾已經逐漸散去,復興有望。

二、東漢時期的復興

1、伏波未入雲台像,幸有好女美名揚

隨著王莽的權勢日益壯大,扶風馬氏迎來了轉機。其一,扶風馬氏和皇室有隔應,和王莽家族無仇;其二,王莽需要更多豪族的支持,尤其是像扶風馬氏這樣的關中豪族。馬仲的4個兒子均在王莽的支持下,先後當上了兩千石的高官,長子馬況任河南太守,次子馬余任揚州牧,三子馬元任上郡太守,四子馬援任新城太守,其中屬馬援的成就最高。

馬仲去世時,馬援年紀尚小,故而由兄長撫養長大,兄長們請名師教他《齊詩》,他卻對詩詞文章提不起半點興趣,總想著到邊郡闖蕩。後來,他因私放刑徒而犯下重罪,隻身一人跑到西北放牧為生,算是變相遂了他自己的心願。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他在西北混得還蠻開,一來他放牧願意動腦筋,產出多,二來他輕財好義。新莽末年,中原板蕩,王莽廣攬天下豪傑,他被任命為太守。

新莽滅亡後,他回到自己所熟悉的西北避亂。然而亂世之下,又有何處是淨土?他先是被隴右隗囂所看重,後在奉命出使劉秀陣營期間,被劉秀的風采折服,遂找了個機會歸附於劉秀。他為東漢的統一大業立下了汗馬功勞,平羌亂、定交趾、擊烏桓,因功被封為伏波將軍、新息侯,儼然是東漢炙手可熱的人物了。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雲台二十八將里竟然沒有他,按功績來說,他絕對是夠格的。

雲台二十八將是漢明帝劉莊弄出來的,而他的皇后正是馬援的小女兒,或許正是因為這層關係,漢明帝才避了個嫌。不過不要緊,比起雲台二十八將的虛名,扶風馬氏出一個皇后無疑更實在。馬皇后是貨真價實的賢后,她嚴於律己,謙遜待人,對娘家人要求亦很嚴苛。無論是漢明帝,還是漢章帝,每次想封賞她的娘家人時,她都果斷力辭。在外戚當道的東漢,扶風馬氏沒有像其他外戚那樣禍亂朝堂。

2、文武相濟恆久遠,枝繁葉茂永留根

扶風馬氏以武起家,以武復興,旁人或以為這只是一個世出武將的豪族,其實他們家自打進入東漢時期後,文化風氣就並不比傳統的經學世家弱多少。就拿前文中提到的馬皇后來說,她在出閣前就以才女著稱,入宮後參與了《顯宗起居注》的編撰工作,有人說她是華夏古代有據可查的第一位女性史學家。另外,她的堂兄馬嚴亦對史學頗有研究,曾與班固等人共定《建武註記》。

馬嚴善於教子,他的的七子馬續和五子馬融都被他培養成了不錯的文化人。馬續博覽群書,曾在班固去世後為《漢書》補寫《天文志》。馬融學識淵博,是東漢著名大儒,他曾開創性地遍注群經,為古文經學的發展做出了特殊貢獻。同時,他從不敝帚自珍,樂於講學,像後來的鄭玄盧植等知名大儒都是他的弟子。

家族子弟中繼承馬融學問最多的是其侄孫馬日磾(馬融之兄馬歆的孫子),他在學業有成之後步入仕途,與蔡邕、盧植和楊彪等大儒一道補續《東觀漢記》,並一步一個腳印,當上了「三公」之一的太尉。可以說馬嚴這一支已經有文化世家的氣象了,就連蜀漢名臣—白眉馬良都是其三子馬歆的曾孫。既然說起蜀漢,不得不提馬超

馬超作為演義中的蜀漢五虎上將之一,其領軍打仗的本事自然是過人的,他曾在潼關之戰中差點送曹操去見了閻王,而他同樣是出身於扶風馬氏,是馬援的後裔,只是因其祖父馬壽留居隴西而成為了西涼馬超。扶風馬氏枝繁葉茂,以扶風為起點,在西涼、洛陽、南陽、嶺南、襄陽和開封等數十個地方誕生出支派。

結語

不管朝代如何變遷,扶風馬氏都能夠不斷譜寫他們的篇章。僅在唐朝就有馬周和馬燧等名相,其中馬遂更是那種能文能武,出將入相的典型,他不僅是名相,還是名將,他在唐德宗時期因功被封為北平郡王。此外,以馬三寶、馬正會和馬存亮為代表的唐朝名將同樣都是源出於扶風馬氏。

縱使到明清時期,以桐城馬氏為代表的扶風馬氏之支脈依然人才輩出,湧現出眾多的經學大家。時至今日,遍布各地的馬家村、馬家堡和伏波村,多有扶風馬氏的後裔聚居,就連那個出自於浙江嵊州馬氏的首富都是扶風馬氏的後裔。為何扶風馬氏能夠有如此盛況?恐怕和馬援那句「窮且益堅,老當益壯」是分不開的,正所謂有志者事竟成。

參考文獻:

《漢書》

《扶風堂》

《資治通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