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硬核知識更接地氣 退休教授吳於人等13位「銀髮知播」獲選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

桂林生活網 發佈 2024-04-25T19:38:16.208312+00:00

建太空電梯有多難?大漏勺挖麵粉為什麼不會漏?古代科技瑰寶魚洗里藏著什麼物理知識?在快手科普達人「不刷題的吳姥姥」主頁里,一條條趣味科普的短視頻展示著生活與物理相融的美學。

建太空電梯有多難?大漏勺挖麵粉為什麼不會漏?古代科技瑰寶魚洗里藏著什麼物理知識?在快手科普達人「不刷題的吳姥姥」主頁里,一條條趣味科普的短視頻展示著生活與物理相融的美學。

在長達18年的物理科普之路上,74歲的同濟大學退休物理教授「吳姥姥」吳於人走出了自己的風格——抱著對萬物好奇的心去玩「好玩」的物理,在生活場景中講解物理,讓科學變得「接地氣」。

3月4日,在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頒獎盛典上,吳於人作為「銀髮知播」獲選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深耕於物理科普,吳於人從線下走到線上,在快手平台收穫了185.1萬粉絲。如今吳於人又從快手走上了感動中國的頒獎台,將科普的力量傳遞給更多人。

與吳於人一起走上領獎台的,還有另外12位「銀髮知識主播」,天文、物理、文學、美學,沒有牆壁的教室,不設門檻的大學……這群爺爺奶奶在直播間裡,讓硬核知識更有溫度。

就像頒獎詞中所說的,「春蠶不老,夕陽正紅。沒有牆壁的教室,不設門檻的大學。白髮人創造的流量,匯聚成真正的能量。」

物理大觀園裡的吳姥姥

「曾用視頻教物理,探索實驗不刷題,科學姥姥老頑童,寶物藏在馬甲里。」

這是吳於人的老伴兒為她寫的一首打油詩,吳於人在全網走紅後,她的家人們都十分開心,他們欣慰於短視頻科普給吳於人十幾年的科普工作帶來了些「看得見的成績」。

事實上,早在同濟大學做演示實驗室主任時,她就經常接待同濟內部的小朋友們來實驗室參觀。2007年,吳於人還在同濟成立了上海第一家對青少年開放的大學實驗室,定期和學生志願者們組織一系列的趣味物理活動。很多人不理解,認為她在科普上花費了太多的時間與精力。但她卻認為,讓更多孩子喜歡物理,是一件頂頂有價值的事情。

在吳於人看來,於物理一途,自己就像是走進大觀園裡的劉姥姥,對一切都好奇心滿滿,也是這種發自內心的興趣也支撐了自己數十年來的工作。但在日常的教書生涯中,她卻發現很多學生學不好物理,甚至害怕學物理。「很多孩子都是把物理想的太複雜了,但物理明明是這麼好玩的東西,好玩的東西就是要讓大家都知道,大家一起才更好玩。「

即使是退休以後,吳於人也沒有放棄科普。

2018年,吳於人還對接上時代的趨勢,化身吳姥姥,進入到短視頻平台,拿出做教研的勁頭。探索如何把深奧的物理知識「翻譯」成通俗語言:她用鐵鍋講球面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FAST,用掃把講太空宇宙射線,用羽毛球拍講正負電子對撞機,用麵團講拓撲學,用橡皮筋講一維駐波。在吳於人的手裡,所有的生活物品似乎都可以成為趁手的「物理教具」。

在吳於人的視頻里,她儼然成了一個愛玩物理的「老小孩」,從她「百寶箱」似的馬甲里掏出一個又一個有趣的小玩意兒,帶著網友們在生活中的各個角落探索物理的樂趣。

有人感慨:「如果學校物理老師像這樣教課,我可能也會成為科學家了。」也有人重新拾起了學生時期困擾自己的物理難題,在吳於人快手帳號的評論區,諸如永動機、洛倫茲力、電磁屏蔽效應等方面的問題層出不窮。

儘管以吳於人一己之力,無法解答粉絲們的每一個問題,但只要能夠讓物理「被大眾關注、接受和產生興趣」,她便實現了自己做科普的初心。


沒有圍牆的大學

像吳於人一樣,近幾年來,在快手等新流量平台嘗試創作的專家、教授還有很多,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每次在快手做探月知識直播都有上百萬人觀看,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古代文學教授戴建業更是被粉絲們尊稱為「國民教授」。

根據《2022快手泛知識內容生態報告》數據,2021年全年,快手泛知識內容播放量同比增長58.11%,平台有超過3300萬場泛知識直播。從物理、化學到法律、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等數十個領域,快手平台形成了一整套系統性傳播知識內容的生態,在線上建起了一座「沒有圍牆的大學」。

這些「銀髮知播」的出現,讓人們得以用更低成本獲得更多高質量的思想成果,讓更多常識和邏輯成為國民視野開拓和人生發展的支撐。他們讓那些過去只能在高校課堂之上才能學習到的專業知識,以有溫度、易觸達的形式,從「象牙塔」走向「百姓家」。

隨著短視頻逐漸打通科普的「最後一公里」,以吳於人為代表的各領域專家學者,也將持續助力短視頻「知識+」的潛力逐漸釋放,為個人與社會帶來多重深遠價值的內容服務。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