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納邏輯:假說演繹法

x0123xyz 發佈 2024-04-25T19:38:29.291876+00:00

假說演繹法是這樣一組操作:在科學研究過程中,研究者在觀察、實驗的基礎上,對所獲得的事實材料進行加工製作,首先提出某種作為理論基本前提的猜測性假說,然後從它們邏輯地演繹出一組具體結論,交付觀察或實驗去檢驗。

假說演繹法是這樣一組操作:在科學研究過程中,研究者在觀察、實驗的基礎上,對所獲得的事實材料進行加工製作,首先提出某種作為理論基本前提的猜測性假說,然後從它們邏輯地演繹出一組具體結論,交付觀察或實驗去檢驗。若這些結論被證實,則該假說得到一定程度的支持;若被證偽,則說明該假說至少存在某些問題,需要被修改甚至被拋棄。循此方法不斷重複,我們將會達到可靠性程度越來越高的假說(不斷向真理逼近)。

假說演繹法包括假說的提出、假說的展開和假說的檢驗三個關鍵步驟。

起點:問題和困境

(1)理論和事實材料的衝突。

(2)已有理論之間的衝突。

(3)現有的狀況和人的理想追求之間的衝突。

形成假說:溯因推理

(有一美國哲學家把推理分為三類:演繹推理、歸納推理、溯因推理)

溯因推理是指這樣一種操作程序:從某個待解釋現象出發,如果用某個一般性規律就能解釋該現象何以如此發生,由此就推出該一般規律有可能成立。

★其簡單形式是:

待解釋現象e

如果h,則e


所以,h

★其複雜形式是:

待解釋現象e

如果h₁或者h₂或者h₃…或者hₙ,則e

並非h₁

並非h₂

並非h₃


所以,hₙ

從假說推出觀察結論(演繹和推演,反事實構想)

從假說出發,加上其他已經確證的科學理論和邏輯工具,主要運用演繹推理,推演出一些可供實踐檢驗的結論。應該注意,這裡的結論既應該包括對已有事實的解釋,更應該包括對未知事實的預言。

驗證假說:證實和證偽

從假說推演出的一些觀察結論應交付實踐去檢驗,從而確定該假說是否成立。如果這些觀察結論被證明符合事實,那麼該假說就得到證實;如果至少有某些觀察結論被證明不符合事實,該假說就被證偽,表明該假說至少有某些部分是錯誤的,需要對其作出修改或放棄。對於從該假說推出的那些特別重要的預言性結論的證實,有時候具有決定地判決相互對立的兩個假說或理論中誰真誰假的作用,叫做「判決性實驗」。著名案例:伽利略落體實驗、邁克耳遜以太實驗、吳健雄宇稱實驗。(科學實驗的常見的實驗類型有:比較實驗、析因實驗、模擬實驗、判決實驗等。)

科學假說的評價標準

(1)保守性,即提出一個新假說時應儘可能與人們已有的觀念信念保持一致。

(2)普遍性。一個假說具有普遍性,就能保證它在不同的時間和地點,在稍微不同的條件下受到重複檢驗,從而避免因偶然的巧合而接受一個假說。

(3)簡單性。這被認為「是我們所能要求的真理的最好證據」。奧卡姆剃刀(簡單有效原理),如非必要,勿增實體。「切勿浪費較多東西去做,用較少的東西,同樣可以做好的事情」。思維經濟原則

(4)可反駁性:必須有某種可設想的事件,這事件將構成對於該假說的反駁。一個不可反駁的假說就是一個不合理的假說,它實際上沒有向我們傳達任何內容。

(5)謙和性:在同等條件下,假說越不離奇越好;或者說,除非必要,不要構造離奇假說。

(6)精確性,主要來自於量化手段。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