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目標設立、路徑設計、與能力規劃

運營增長 發佈 2024-04-25T20:04:09.420080+00:00

今天分享關於「目標實現」的主題,希望對你有啟發。去年我在北蔡被封了接近半年,原先談好的客戶也有一些在疫情的影響下沒能挺住,各大公司也在努力降本增效。即便到了2023,也並沒有如預期一樣恢復往昔,一路欣欣向榮。

今天分享關於「目標實現」的主題,希望對你有啟發。

去年我在北蔡被封了接近半年,原先談好的客戶也有一些在疫情的影響下沒能挺住,各大公司也在努力降本增效。即便到了2023,也並沒有如預期一樣恢復往昔,一路欣欣向榮。

我所見到的景象是一堆人失業,其中有的繼續奔波於求職,有的人趁此機會嘗試自由職業。

作為一個過了近4年自由職業的人,我見證了不少人的沉沉浮浮。

有的人從一開始的躊躇滿志,到最後傷心欲絕地黯然離場。

有的人則是重新定位了自己,回歸到了職場,找回了目標。

更多的人則是內心充滿掙扎,以及茫然無措只好躺平。

卷又卷不動,躺又躺不平。這就是我們大多數人的現狀。

但無論是「卷」還是「躺」,我們內心都迫切地尋求破局,再次出發。

既然要再次出發,那麼我們要怎麼做?要解決哪些問題?

1.確立一個有價值的目標

2.簡單可執行的路徑

3.確保自己有足夠的能力可以到達


01

確立有價值的目標規劃

沒有目標的航行就只是流浪,無法帶你走向任何遠方。錯誤的地圖,也無法指引你找到寶藏。

如果我向大家拋出一個問題:你的目標是什麼?

也許你會給我很多回答:比如實現月入幾萬、比如升職加薪、比如做一次出圈的刷屏活動。

那麼如果我繼續追問:你為這個目標做了哪些事情?

可能你就回答不上來了,甚至你壓根就沒有仔細想過這件事。

我們對自己現狀的關注要遠超過對未來的關注,既弄不清楚當下的重點,又不知要去向何處。

這也是我們陷於當下生活的繁忙與庸碌,掙扎在瑣碎與糾結之中的主要原因。

既然設定目標那麼重要,那麼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嗎?

目標的實現與你是否找對價值點位有關。(垃圾堆里找不到你要的寶藏)

當我們將目標鎖定在月入五萬的時候,按照正常的腦迴路都是,我要怎樣才能價值五萬?

這樣的腦迴路會讓我們很容易走向一個極端,內心出現面向目標的討好邏輯。類似於「我不夠好,所以我沒資格被愛」、「我基礎差,不配擁有這個目標」這樣的心理。在我們在面對批評以及嘲笑時,心態非常容易崩。

我們太需要客觀地去看待我們的目標了!如果只以當下去丈量未來,那麼以你目前的能見度,是不可能意識到月入五萬的機會在哪裡。

在這種情況下,一些鐮刀們趁此機會告訴你做這個可以月入五萬,做那個可以月入五萬,然後給你總結一大堆他自己都沒嘗試過的副業渠道。於是,你成了被收割的對象。

我們需要明白一件事:如果要實現月入五萬,誰來向你買單?誰有支付能力?他的需求是什麼?

去年年底我剛回廈門,和朋友討論過一個話題。如果回廈門求職,想要和在上海時一樣拿個幾萬的工資,應該如何做選擇?

朋友回答我:如果你去的是一個20人以下小公司,想要達到月入幾萬幾乎是不可能的。這樣規模的公司,首先在職級分配上就必然是很簡單的,基本就是基層員工+基層管理+老闆及合伙人三層結構。

老闆及合伙人拿完大頭之後剩餘的資金就有兩個去向,一個是支付基層員工薪資,另一個則是維持公司的運轉,那麼你夾在中間,可能拿到這個數嗎?顯然是不能的。當然陪著公司發展壯大,是有這個機會的。

你才是你目標的第一責任人,你要做的就是找到那些能夠幫你實現目標的價值點位,只有在那裡你才能實現想要的目標。比如能夠讓你月入五萬的崗位,至少得是一名總監。除了職位我們還要看行業,在一些傳統行業里,即便是總經理,年薪也很難超過40萬,距離月入五萬尚且還差20萬的距離。

所以我們如果要實現月入五萬,我們要鎖定好能給這個錢的行業、公司、崗位,然後繪製自己的實現路徑。

只有綜合概率足夠高,機會足夠大,我們的目標才能實現,這是我想要分享給你的。

能做選擇的前提是有好選項(巧克力味的屎和屎味的巧克力都難以入口)

我的好朋友綿綿說過:決策的前提是創造足夠多的好選項,面前就天堂和地獄,或者有裂痕的碗和缺角的碗,這都不叫選擇。而在我眼裡這是一個巧克力味的屎和屎味的巧克力的選擇問題。

2份工作擺在你面前,一個6000塊,一個8000塊。可能對你來說多2千塊意味著你的生活質量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對你的目標沒有任何幫助,那就稱不上是一個選擇。

當然你可能會說如果面前沒有其他選項的時候呢?要麼有能力創造新選項,要麼在裡面選擇一個你可以勉強接受的。

但是暫時接受是為了換得時間進行修煉,我們最終仍要駛向我們的目標。

簡單來說,如果你當下處在一個不是那麼喜歡的崗位上,你暫時也無法切換到想要去的崗位時,你要做的就是鎖定目標後,積極修煉相關的能力,等到機會來臨時,你才能及時抓住。也許目標有時候比較遠,我們也需要經歷拐彎才能重回主線。

重複設定同一個目標(同樣的方法和路徑無法帶你實現目標)

在設定目標時,我們有一個非常常見的誤區——重複設定同一個目標。上個月沒完成,下個月再設一次,去年沒完成,今年再來一次。除非你發生基因突變,否則重複的路徑只會得到同一個結果。在復盤的時候就要改變這樣的情況。

有的人會說,我認為我的達成路徑沒有任何問題,只是我的執行力沒有跟上。

在這裡我想說的是:

你當下什麼狀態,你在未來大概率也會是這個狀態,幾乎不存在突發的改變,我們也並不會一下子更新版本,成為那個實現目標的自己。多數情況是無意識的,悄然發生的,只有你回顧過後才會發現自己改變了很多,這個才是真相。

我認為改變的整體發生源於細小的變化,而不是一下子突然就實現的,我們要把注意力放在細小的地方,逐步去推動變化。因此設定目標的時候,我們要把自己作為變量考慮進去,同時目標的實現也是一個緩慢推動的過程,質變的積累離不開量變。

02

設置簡單可執行的路徑

過於複雜的路徑難以執行

年初的時候,提到,要給自己定新年關鍵詞。於是我給自己列了下面八個大詞。

當我列完之後,會發現圍繞關鍵詞要做的事情特別多,於是事情就會多到分不清主次,線程一多就會面臨著從哪入手,從何時開始的糾結里。焦慮使我關閉了網頁,讓自己強制冷靜下來。

在經過幾天的冷靜之後,我總算走出了焦慮,找到了解決辦法。那就是思考產出結果與目標實現強相關的事情,如果只能選3樣放在最高優先級,那會是哪些事情?

我按照GMV=流量*轉化率*客單價這個公式來理解。

與流量、轉化相關的工作是:內容的輸入與內容輸出

與交易相關的工作是:我的服務/產品

也就是說我不單獨圍繞前面的關鍵詞來做行動,而是將工作項目化。只需做好這三個項目,就能對我的目標產生較大的影響。

也許你看到這張表會有疑問,是不是表格里提到的每件事都必須每天做完?
其實不是,因為我不可能有那麼高的效率也沒有那麼多的精力。但我所做的事情,都對下一件事有著積極的意義,所以整個模塊是在推動的,即便我不能完成我所設定的目標,那也會無限接近。

在我朋友阿趙的直播間裡,他提過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成功的反義詞不是失敗,而是沒有行動。

讓路徑變得簡單可執行特別重要,如果路徑特別複雜,意味著我們的關注點會特別多,需要評估的地方也特別多,那麼你留給行動的時間就會變少,執行不到位,那麼也必然無法拿到結果。

從放大招到做小事

過去規劃時,我都會把一個事情的邏輯拆解出來,然後在集中的時間裡完成一個個裡程碑,又複雜又難以執行。

所以我不再把一件事情規劃成到什麼時間點必須要取得什麼成果。而是拆解了目標和必做動作之後,不再對目標關注,只關注我是否是正在有效執行。

我理解起來就是你如何過一天,如果過一周,如何過一年,就會有怎樣的結果。因此不想那麼多遠的,就靜靜地去做單日的時間模型,一周的時間模型就好。讓達成目標這件事在平時,而不是給自己弄太多枷鎖。

我們對長遠的規劃掌控較弱,但對短期的計劃掌控較強。當你明確了方向之後,重心就放在有效執行上,我們要在對的地方用力。別在執行中總想著「疊代」計劃,把一件件事情做好,做漂亮了,距離目標也會更近。

03

具備達成目標的能力

準確的評估自己/避免自己在不重要的事情上過分努力

在實現目標上即使擁有清晰的路徑,也要具備足夠的能力,才能確保目標被達成。在目標倒推的過程里,我們需要準確評估自己所需要具備的能力。

到底是60分萬歲,還是需要達到80分、90分,我們需要一個大致清晰的標準。如果每樣能力都要求自己做到100分,你不止會很累,還很容易放棄,一切圍繞目標來進行。

那麼如何衡量?簡單的判斷方法是,看你在這項能力上是有明確的執行步驟&執行標準還是只有模糊的感覺。只有弄清楚這些,我才會知道自己要在哪裡做提升。

我們要認識到精力及專注力是一個消耗品,要用到刀刃上,別讓自己在不重要的事情上過分努力。

考慮自己作為「人」這個變量

在我們設定目標後,你路徑拆解出來了,理論上都是可達成的。但還需要將自己作為「人」這個變量考慮進去。

什麼意思呢?

就是按照理論來說每天我要做什麼都可以計劃的很清楚,但實際上我可能會遭遇很多事情,有時候想擺爛,有時候情緒爛,有時候會生病,這些都是極有可能發生的。即使是機器有時也會因為超載發熱而宕機,更不用說作為人的我們。

我們需要騰出一些時間和空間將這些考慮進去,讓整個規劃變得「彈性」一點。

不是把自己作為機器去考慮,而是視自己為人。

即使我們給自己留了一點時間和空間,也需要通過量化管理的方式幫助自己進行調整,你可以通過記錄自己的完成情況,看看自己在一個周期里大概是一個怎樣的狀態。如果到後面你能理解自己的規律,根據這些規律進行調整,我相信實現目標也會更加容易。

善用「心血來潮」的時刻

當你做一些事情的時候需要做太多心理建設的時候,就意味著這些事情大概率你很難完成的很好。

但我們也會有「心血來潮」的時刻,在這時我們嘗試很多事情的意願是比較高的,因此在此時去行動,對意志力的消耗是比較少的。通過抓住這個時刻,我們可以去做一些小實驗,拿到一些小經驗,用作未來的能力存儲,也許之後在你去做一些事情的時候會發生作用。

作者 | 志忠 事現運營主理人,還原運營事件的本來面目,呈現背後的邏輯,只講方法,不講道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