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力「中東二哥」,10年GDP翻8倍,內戰前的敘利亞,究竟是怎樣?

星火彪waroh 發佈 2024-04-26T00:31:19.202360+00:00

2022年11月,美國媒體突然向全球曝出,俄羅斯已經派遣了500-1000人的敘利亞僱傭兵進入烏克蘭作戰。

2022年11月,美國媒體突然向全球曝出,俄羅斯已經派遣了500-1000人的敘利亞僱傭兵進入烏克蘭作戰。

這批軍人說是僱傭軍,其實是敘利亞政府軍的精銳,和俄羅斯已經配合作戰多年,戰鬥力強悍而且熟悉俄語。

不過,很多人對敘利亞人進入烏克蘭作戰並不感到驚奇,因為俄羅斯會給高額的報酬,而敘利亞也需要還俄羅斯幫助自己打內戰的「情誼」。

畢竟在2015年以後,要不是俄羅斯強勢進入敘利亞參戰,敘利亞政府可能會倒台,現在的敘利亞將變成一地散沙。

說起來,俄烏戰爭的僱傭兵如今已經是老調常談,這個話題如今已經不僅限於俄烏兩國的糾紛,還在於其背後的國際角逐,讓人津津樂道。

但若提起敘利亞,它和北約各國雖然同樣,是參加俄烏戰爭的角色,大部分人心裡卻沒什麼好的印象——這個國家在2010年以前是小透明,2010年後則充滿暴力衝突。

在充滿富豪的中東地區,敘利亞是個「強而不富」的奇葩,它雖然也有油田,可是產量不大。敘利亞也一直是個小強,軍費開支曾占到國家財政的一半,軍事實力在中東名列前茅。

20世紀的敘利亞則是阿拉伯人的「排頭兵」,每次和以色列打仗都沖在前面,五次中東戰爭全部參戰,堪稱戰爭「勞模」。

在2010年內戰前,敘利亞的國情在中東也算中等偏上,國民收入不高,但是也算富足,政府穩定,外交成功,是歐美很多國家的「老朋友」。

讓人沒想到的是,一場內戰打光了一切,讓敘利亞掉入谷底。

這場敘利亞內戰,是21世紀延續時間最長、破壞力最大的內戰,截止2020年,這場戰爭給敘利亞造成1.2萬億美金的損失,是敘利亞戰前GDP的8-10倍。

那麼,內戰前的敘利亞是個怎樣的國家?在冷戰時期和冷戰後,敘利亞的國力如何?現在的敘利亞內戰已經走進落幕前夜,它又要怎麼走出內戰陰霾?

一、四戰之地,3000年戰火烽煙

敘利亞,這片土地自從有文明記載以來就飽受戰火蹂躪。

敘利亞所在的地中海東岸是人類歷史最悠久的地區之一,早在公元10世紀,這裡就有塞姆人和迦南人活動。

這兩個群體是如今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的祖先,在南到阿拉伯半島,北到小亞細亞半島的廣闊土地上遊牧為生。

在地理上,敘利亞東部是荒漠,但西部是整個中東的最好的農業地區,位於「新月沃土帶」上。

這條沃土帶起自波斯灣,沿著「兩河流域」延伸到敘利亞,然後沿海南下,一直到尼羅河入海口。中東地區輝煌的文明都誕生在沃土帶上,比如發源自兩河流域的巴比倫、亞述古國。

但可惜的是,敘利亞一直沒有原生的強大文明,因為它正好處在歐亞非交匯的十字路口上,是個「四戰之地」。

在古代,南方的埃及強大時,法老帶著軍隊越過西奈半島和巴勒斯坦北上,入侵敘利亞地區。而北方的西臺帝國崛起後南下「新月沃土帶」,曾跟埃及人大戰於敘利亞。

公元前13世紀,敘利亞爆發的「卡迭石戰役」,是人類史上有記載的第一場大規模戰爭,埃及和西臺在敘利亞大戰百年,都沒能戰勝對手,最後只能握手言和。

埃及和西臺衰落後,波斯人曾統治過整個新月沃土帶,但後來又被崛起的馬其頓帝國打敗,這塊土地就這般一直處於易主之中。

馬其頓帝國崛起後的近千年,敘利亞地區浸潤了希臘文化,這裡的核心城市大馬士革成為中東的希臘化中心。馬其頓之後,羅馬人崛起為歐洲霸主,羅馬文化也輻射到西亞地區。

而在羅馬帝國時期,敘利亞成為羅馬的一個行省,是重要的貿易通道,這一時期的敘利亞還誕生了原始基督教,今天輻射地球的基督教就從這裡傳到歐洲。

敘利亞的羅馬時代長達千年,在古羅馬帝國分裂後,東羅馬定都君士坦丁堡,敘利亞成為帝國重要的版圖。

此時的敘利亞不僅物產豐盈,還是歐亞大陸繁華的商路,東方的香料、瓷器、絲綢,非洲的黃金、珠寶,都在這裡交匯。

直到公元7世紀,東羅馬帝國衰微,阿拉伯人又從阿拉伯半島殺出,滅波斯、攻羅馬,占領了繁華的敘利亞,把都城放在敘利亞地區的大馬士革。

敘利亞因此成為阿拉伯帝國的核心地帶,雖然後來帝國遷都巴格達,但商路保證了敘利亞心臟大馬士革的繁榮,穆斯林們稱其為「天上的城市」。

中世紀後,十字軍、蒙古人、突厥人都曾打到西亞,入侵過敘利亞。在古代的最後,統治這片土地的是奧斯曼土耳其。敘利亞作為帝國的行省,一直持續到19世紀。

進入殖民時代,法國人來到敘利亞,奪走了這裡的實際控制權。隨著1918年一戰結束,戰敗的奧斯曼帝國被瓜分,敘利亞又從奧斯曼獨立,但是被劃入法國的「保護國」。

二戰結束後,敘利亞和其他法國殖民地一道爭取獨立,並於1946年正式獲得獨立地位。易主3000年的敘利亞,終於迎來了自己的獨立時代。

二、「中東二哥」意外挖到石油

敘利亞獨立,在其歷史上是開天闢地的大事,因為放眼3000年文明史,這片地區就沒有出現過自己的政權。如今敘利亞人第一次以主人翁的身份站在地球上,目標肯定是出人頭地。

獨立的敘利亞,全稱是「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阿拉伯人占本國人口的80%以上,此外還有庫德人和土耳其人、亞美尼亞人等等民族。

既然以阿拉伯人為主,那敘利亞的目標就是成為阿拉伯世界的領頭羊,剛好在建國兩年後,敘利亞就遇上了一個大展拳腳的機會:

1948年,猶太人得到了聯合國的同意,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猶太國」以色列。

對於阿拉伯人來說,這毫無疑問是一次「侵略」,眾多阿拉伯國家組成聯軍,在1948年5月14日殺向以色列,他們後面有英法的支持,想一次性滅掉這個小國。

戰前,阿拉伯人認為這次戰爭是牛刀殺雞,因為猶太人連軍隊都沒有,而阿拉伯人好歹有坦克、飛機,打敗以色列應該不成問題。

但讓人驚訝的是,以色列居然就靠警察和民兵,打敗了阿拉伯聯軍。

當然,以色列的勝利既和美國的支援有關,也是因為阿拉伯軍隊素質差,各國政府也心懷鬼胎,不願意同心協力。

第一次中東戰爭,只是中東地區亂世的開始,往後30年,阿拉伯人和以色列打了4次大戰,每次都是以色列勝利。

而在中東戰爭里,雖然阿拉伯人都跟以色列有仇,但真正沖在前線的只有埃及和敘利亞,當時埃及算是阿拉伯「大哥」,敘利亞是「二哥」。

敘利亞和埃及關係非常好,兩國都是世俗的伊斯蘭教國家,以阿拉伯人為主體,在1958年到1961年,兩國甚至短暫結為「阿拉伯聯盟」,合併為一個「國家」。

只不過,敘利亞人後來不滿於埃及人把持聯盟政府,所以退出了聯盟。

另一方面,敘利亞賣命打仗,其實不光有「民族大義」在其中,也是為了占點地盤。

敘利亞和埃及都是跟巴勒斯坦接壤的,兩國在早期就想把這片沿海的土地瓜分,約旦也想趁機擴大國土。

至於伊拉克、沙特、科威特這些國家,離巴勒斯坦太遠,占不到什麼好處,自然就沒興趣打仗。

而在前三次中東戰爭中,都是阿拉伯人慘敗,尤其是第三次中東戰爭,可謂打斷了阿拉伯人的脊樑——這場戰爭摧毀了敘利亞和埃及、約旦的空軍,敘利亞也被搶走了戈蘭高地。

敘利亞人每次被打得遍體鱗傷,都是找蘇聯求援。在1956年以前,該國主要以農業為主,沒什麼拿得出手的「硬通貨」。每次打完仗,敘利亞只能用糧油換武器。

敘利亞當時靠農業維持運轉,實際上直到21世紀,該國也是中東最重要的糧食出口國。

剛開始老百姓還很滿意,但換了幾次之後,老百姓越來越窮,這生意就不好做了。

敘利亞政府窮兵黷武,國家經濟很差,僅僅靠著民族主義支撐民心,內部非常容易動盪;政府高層也勾心鬥角,政府經常發生政變,動不動軍人就推翻政府自己上台。

終於在1956年,敘利亞時來運轉了——該國東部的「卡拉丘克油田」開始噴油,還勘探出了一批高價值淺層油田,讓敘利亞進入了資源型國家行列。

敘利亞的石油資源都在東北部地區,這裡雖然荒涼,但是地下蘊藏著黑色的黃金。儘管石油不多,探明儲量20多億噸,在中東墊底,但是這些資源已經足夠幾百萬人過上好日子。

於是在60年代,敘利亞大規模開採油田,一開始的收益不錯,可是該國有一大部分油料被國內消耗——因為準備打仗,敘利亞常年維持一支龐大的軍隊,開銷驚人。

加上敘利亞政府極其腐敗,軍隊高層和政府高層驕奢淫逸,吞掉大量國有財產,所以在發現油田的前10年,敘利亞並沒有暴富。

三、敘利亞的黃金80年代

儘管石油在敘利亞創匯不快,好在整個地中海沿岸,產油國本就不多,敘利亞的地理位置讓它很快成為歐洲重要的油源,這相當於給敘利亞的石油生意做了個「保底」。

進入70年代,隨著石油危機爆發,敘利亞終於吃到了紅利,GDP從1970年的17億飛漲到1980年的130億,10年間翻了近8倍,可謂國富民強。

80年代,趁著經濟騰飛,敘利亞開放國門,引入外資來深入開發油田。

不過,敘利亞之所以這麼做,主要還是因為地面的淺層油田被榨乾,敘利亞自己的技術不足以開採深入地下的油田,不得不引入外國技術。

當時,敘利亞的政權已經落入老阿薩德手中,即現任總統的父親——這位出身於伊斯蘭教阿拉維派的將領統領著阿拉伯復興黨,在任期間把敘利亞打造成了「阿拉維派殖民地」。

百萬阿拉維派穆斯林控制著政權和軍隊,大部分經濟利益也被阿拉維派和其親近的勢力瓜分,占全國人口8成以上的遜尼派穆斯林對此很不滿。

所幸的是,老阿薩德在位時期,中東戰爭基本結束,敘利亞不再面臨強大的戰爭威脅,所以敘利亞得以把很多財政放在經濟建設上。

在經濟騰飛後,老阿薩德提高福利,改善了敘利亞人民的生活水平,投資發展輕工業,讓敘利亞經濟保持增長。

不過,這種增長來得比較艱難,因為敘利亞本質還是個農業國家,缺乏重工業基礎,而體系化的重工業建設需要大量啟動資金。

相比起啟動工業需要的資金,敘利亞那點油田收入完全不夠花,又沒有外資進來砸錢,最終只能用國企養著一批命脈行業。

在那個年代,敘利亞和西方的關係也算不錯,該國畢竟是中東的世俗化國家,而且產油,歐美都對阿薩德家族很友好。

況且,無論老阿薩德還是他兒子巴沙爾.阿薩德,都受過西式教育——巴沙爾甚至是半個英國人,在倫敦受教育,當醫生,如果不是父親讓他接班,他可能會常住英國。

轉眼,時間來到了2000年,老阿薩德死去,巴沙爾繼位。繼位後的巴沙爾著手開始改革,用旅遊、農業、石油「三駕馬車」發展經濟。

由於敘利亞西部氣候濕潤,非常適宜農產品生長,讓敘利亞成為糧食出口國。巴沙爾便在農業區推廣種植經濟作物,提高農民收入,也為國家創匯。

敘利亞的中部地區是古代的商路,有很多古城鎮,擁有希臘、羅馬、奧斯曼等古代遺蹟,開發旅遊能帶來不少收入,巴沙爾便在中部投資旅遊業。

敘利亞東部異常乾旱,以荒漠氣候為主,但是地下蘊藏石油,每年能帶來幾十億美金的報酬,巴沙爾便在東部大力發展石油業。

巴沙爾很有信心,計劃在10年內讓敘利亞經濟上一個台階,成為中東的強國。

四、治癒敘利亞,需要半個世紀

從2000年到2011年,敘利亞的確保持著高速增長,國家GDP由800億美金上漲到2500億美金,年平均增長率超過5%,人均GDP從1100美金上升到3000美金,達到世界中上水平。

在2011年內戰開始前,敘利亞依舊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起碼從數據上挑不出什麼大毛病。

因為經濟成就,巴沙爾在國內也受到擁戴。可惜的是,他後來的一連串改革把步子邁太大,最終害了自己。

巴沙爾是喝洋墨水長大的,骨子裡有點迷信西方的民主和自由,所以放寬了政治管制和言論管制,希望民間能更有活力。

他還在經濟上「畫大餅」,脫離敘利亞的現實,將一些效率低、消耗大的國企解散,把資本分到民間。

這些舉動的確短期促進了經濟發展,也讓巴沙爾落了個好名聲,但是沒過幾年,國內的反對派就起來了。

敘利亞的經濟「重農輕工」,是根植於本地環境特點的,該國沒有什麼工業資源,沒有高新技術,也缺乏資金,要讓民間自己造出摩天大樓是痴人說夢。

巴沙爾撒到民間的資本種子,反而被貪官污吏們吃掉,國有資產大量流失,民間失業率上升。

面對壓力,巴沙爾曾經靠「撒幣」來給老百姓改善生活,暫時控制國內不滿情緒。但到了2008年金融危機後,國際經濟受到重創,敘利亞的石油和農產品出口遇阻,政府也沒錢了。

在2008年後,敘利亞明面上還是保持經濟增長,實際上內部卻千瘡百孔。隨著2010年阿拉伯之春的爆發,敘利亞在次年就捲入其中,爆發內戰。

在內戰早期,敘利亞反對派受到北約的支持,至於以前被歐美國家奉為上賓的巴沙爾,則馬上成了人人喊打的「獨夫民賊」。

隨著戰局的深入,敘利亞馬上出現了兩派針鋒相對的敵對勢力——北約支持反對派推翻巴沙爾,俄羅斯和伊朗支持巴沙爾,掀開了10年敘利亞內戰的序幕。

敘利亞內戰堪稱縮小版的世界大戰,世界主要強國都直接或者間接下場,美國送武器送錢,俄羅斯人則直接參戰,平定叛軍。

而從2011年起,敘利亞就不再發布經濟信息。根據聯合國統計,僅2012年,敘利亞的GDP就蒸發了一半,後面連年縮水,現在的水平可能不如90年代。

更恐怖的是內戰的巨大破壞,包括首都大馬士革在內,敘利亞本土幾乎所有城市都被戰爭摧殘,如代爾祖爾、阿勒頗這些城市更是化為廢墟。

戰爭更造成該國三分之一人口流失,70萬人死於戰爭,還有大量油田被破壞性盜採或者直接破壞。

到了2019年,敘利亞的GDP在200億美元左右,如果算上通脹因素,這個GDP可能和冷戰末期差不多,敘利亞的20年發展幾乎被10年戰爭「清零」了。

據統計,敘利亞在內戰10年承受了1.2萬億美金以上的經濟損失,不說別的,光把城市的廢墟清理掉,就要花費幾百億美金,靠敘利亞本身的力量是絕對完不成的。

在未來漫長的時間裡,該國可能都會保持這個樣子。雖然現在有伊朗、中國、俄羅斯等國願意幫助敘利亞重建,但是恢復生產,振興國家,還得靠他們自己,而且可能要花上半世紀。

要知道,一個國家三分之一的人口流出,而且很大一部分是青壯年,這是內戰對敘利亞最持久的打擊。

巴沙爾目前還穩定控制政權,希望外國流亡的敘利亞人回家,重新建設祖國。光讓這些人口回流,就不知道要花上多少年。

目前,敘利亞難民則主要散布在歐洲,歐洲人將他們吸納進底層勞動密集行業,為自己創造收入。

如果幾百萬敘利亞人能回到祖國,巴沙爾的重建計劃將大為改觀。不過,那些難民能否放棄歐洲的優越物質條件,回到一窮二白的故鄉,還要畫個問號。


文/商學野

參考資料:

1、《大國在敘利亞內戰中的博弈與影響》,孫德剛、李艷枝、鈕松

2、《阿拉伯世界的改革者和獨裁者——巴沙爾其人》,陳季冰

3、《敘利亞內戰背後的美俄博弈》,陳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