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中世紀西歐人文主義思想轉型的歷史邏輯

木易歷史 發佈 2024-04-26T01:19:45.443316+00:00

文|木易編輯|木易歷史簡介人文主義思想是16世紀以來在歐洲興起的一種思想運動,它以人性、自由為中心,提倡個人的覺醒和解放,要求在理性的基礎上肯定人的價值、尊嚴和意義,追求人的全面發展。

文|木易

編輯|木易歷史

簡介

人文主義思想是16世紀以來在歐洲興起的一種思想運動,它以人性、自由為中心,提倡個人的覺醒和解放,要求在理性的基礎上肯定人的價值、尊嚴和意義,追求人的全面發展。


中世紀晚期歐洲出現了人文主義思想,它以宗教改革運動為標誌,是以基督教的「三原」說為理論基礎,以《聖經》中對人性、人的價值和人的尊嚴的肯定為其核心內容。在中世紀晚期,人文主義思想經歷了一個從萌芽、興起到發展成熟的過程。歐洲人文主義思想由萌芽到興起經歷了一個漫長而曲折的過程。

在13世紀之前,以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希臘哲學體系在歐洲占據著統治地位;在13世紀末到16世紀初,在中世紀晚期盛行著一種以《聖經》中對人自身價值、人本身的尊嚴和意義肯定為核心內容而形成新宗教體系的思潮。


人文主義思想作為一種思想思潮經歷了一個從萌芽到興起再到發展成熟的過程,它既是歐洲文化發展進程中特定歷史時期西方文明發展歷史進程和民族特性、民族精神塑造過程中產生和體現出來的一種文化現象,也是西歐中世紀社會在一定歷史條件下發展所必然出現的一種思想形態。

一、中世紀歐洲的黑暗時代

從公元410年羅馬人消滅了亞細亞地區的拜占庭帝國之後,歐洲開始了漫長而黑暗的中世紀。由於羅馬時代的長期統治,西歐各民族在當時的社會生活中,長期處於一種野蠻狀態。


「原始人只會使用火和石塊,而不會用火和石頭製造器物,更不用說能用火來處理物質資料了。」(《西方文明史》)這就意味著當時人們的思想非常閉塞,對外界事物不能做出任何反應,一切都處在一種無意識狀態之中。這樣一種狀態自然不可能孕育出有生命力的、充滿活力的精神文化。


同時,由於各民族之間文化上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彼此之間無法溝通和交流,因此產生了狹隘的民族意識和民族優越感,這種狹隘民族意識和民族優越感又為各個國家之間產生矛盾和衝突埋下了伏筆。

總之,在這樣一種社會歷史條件下產生並發展起來的歐洲中世紀社會和文化狀況實際上就是一個充滿著黑暗、野蠻、愚昧和迷信的時代。

二、中世紀的思想文化狀況

從13世紀起,歐洲進入了中世紀,也稱為中世紀。關於這段時期的歐洲,最早的描述是出自於義大利學者維羅納的《編年史》。在這部著作中,他描述了義大利王國從「神聖羅馬帝國」分裂後,羅馬帝國逐漸沒落的過程,以及歐洲社會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發展情況。


維羅納在書中用了相當多的篇幅,對這段時期歐洲社會的經濟狀況進行了描述。在他看來,這段時期之所以稱為中世紀是因為「中世紀」不僅是時間概念上的,更是指思想文化狀況上的。

在維羅納看來,整個中世紀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公元五世紀到十一世紀前期;第二階段是從十一世紀後期到十四世紀中葉;第三階段是從十四世紀中葉到十六世紀前期。在這三個時期里,歐洲社會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雖然在維羅納筆下中世紀時代已經是過去式,但這三個時期在他的敘述中還是被作為中世紀歐洲社會狀況的基本概括。隨著時間的推移,歐洲社會的狀況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維羅納在《編年史》中認為,自公元五世紀到十一世紀前期,是羅馬帝國的鼎盛時期。羅馬共和國實行奴隸制,在經濟和政治上都占據著主導地位。

直到公元十二世紀初,羅馬帝國開始走向衰落。在這一時期里,羅馬城逐漸沒落為一個普通的城市,歐洲社會處於分散、割據、分裂的狀態。


自公元七世紀起,神聖羅馬帝國開始出現分裂。隨著神聖羅馬帝國的衰落和內部紛爭不斷加劇,各地區逐漸被日耳曼人、斯拉夫人等各民族所占領,形成了所謂的「德國」和「義大利」兩個國家。

三、人文主義思想的興起

人文主義思想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在中世紀晚期的歐洲興起是有其客觀歷史基礎的,主要表現在:一方面,宗教改革運動為人文主義思想的興起提供了有利的社會條件和思想基礎。

宗教改革運動從一定程度上衝擊了教會在思想領域的壟斷地位,破除了羅馬天主教會所宣揚的以神為中心,以教皇和教廷為權威的觀念,使人們從思想上認識到宗教改革運動對西方思想界的衝擊和影響。


另一方面,文藝復興運動在推動個人覺醒和解放上是不可忽視的。文藝復興運動是繼宗教改革運動之後又一次在歐洲掀起了一場以追求個人自由和解放為主要內容的社會思潮,它把人文主義思想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從而為人文主義思想在整個中世紀晚期的興起創造了社會條件。

綜上所述,中世紀晚期歐洲人文主義思想由萌芽到興起再到發展成熟有著深刻的歷史邏輯:


1.從思想上說,13世紀以來,以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希臘哲學體系在歐洲占據著統治地位;隨著伊斯蘭世界對阿拉伯人的文化入侵,尤其是對西方基督教文明的衝擊,致使西方哲學體系面臨著從神學體系向世俗哲學體系轉型的問題;同時,受羅馬天主教的影響,基督教世界內部的發展也面臨著危機和挑戰。

2.從文化上說,羅馬天主教與伊斯蘭世界的文化碰撞使得人們對教會、教權和神學產生了懷疑。


3.從社會背景上說,14世紀末到16世紀初,西歐社會處於大變動時期——宗教改革運動。


4.從思想文化發展上說,中世紀晚期西方世界的思想界出現了一種新的思想形態——人文主義思想。

四、宗教改革與人文主義思想的發展

宗教改革的浪潮也引發了人文主義思想在歐洲的發展。人文主義思想作為一種新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其興起和發展是在基督教信仰受到嚴重挑戰,人們迫切需要探尋一條新的出路和方向的背景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


宗教改革運動是以反對羅馬天主教會為主要目的,以教會實行異端審判、違背聖經和教義,以神權高於一切為特徵的一場宗教改革運動。


它主張通過民主的方法建立基督教的新教義,從而削弱基督教對世俗權力、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與自然之間關係等方面的束縛。

這場運動給整個中世紀晚期帶來了深刻影響,並為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想提供了豐富的理論基礎和思想源泉,從而推動了人文主義思想在中世紀晚期社會中得到了進一步發展。


隨著宗教改革運動的興起,基督教中一些封建殘餘勢力開始對人們進行文化滲透,企圖將教義和禮儀用基督教的形式加以傳播,以實現其政治目的。


同時,由於教皇權力的日益膨脹,教會對於世俗政權的干涉,以及對教會內部事務的干預越來越頻繁,教會自身也出現了腐敗現象。

在這樣的背景下,以天主教會為首的基督教勢力開始出現分裂和對立狀況,並逐漸形成了兩個不同性質、不同形式和不同作用的教派。


「在這一時期基督教分裂為兩派:一派是教皇利奧十三世和皇帝腓特烈二世之間的正統教派;另一派是由羅馬天主教會分裂出來的一些宗派。」

五、中世紀西歐對理性主義的反思

16世紀以來,隨著新興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歐洲開始了新一輪的文化轉型。人文主義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

在近代早期,作為歐洲思想界的主流,理性主義的發展是以古希臘哲學思想為基礎的。然而,在17世紀,隨著哥白尼、克卜勒等人對「日心說」提出質疑之後,理性的中心開始向地心轉移。在17世紀中葉之前的17世紀歐洲文化轉型中,理性主義始終被看作是一種主導思想。


但是隨著理性的發展,人們開始逐漸發現理性並不能提供客觀真理。人們發現自己所建立起來的「科學」體系並不是真理的唯一來源,人可以依靠自身經驗來建立對世界的認知。人也並不是上帝手中的「羔羊」,人在這個世界上具有自己獨特的地位和價值。

六、作者觀點

近代歐洲的人文主義思想作為一種思想思潮,它與整個歐洲歷史發展進程和社會實踐密切相關。


人文主義思想經歷了從萌芽、興起到發展成熟的過程,這個過程是一個由簡單到複雜、由自發到自覺、由個人的覺醒到群體的覺醒、再到個人自由意識的覺醒的歷史進程,這一進程既是歐洲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面發展和演變所必然要經歷的一個歷史階段,也是西歐中世紀社會在一定歷史條件下發展所必然出現的一種思想形態。

當然,人文主義思想在產生和發展的過程中,由於它是以基督教文化為背景所形成的,受當時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多種因素影響和制約,因而有其歷史局限性。但其歷史地位和影響仍是不可否認的。

參考文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