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玻璃油畫:藝術時尚的奢侈品

新快報 發佈 2024-04-26T09:33:07.901912+00:00

1754年前,中國官員夫婦田野意趣圖,廣州畫師,鏡子背面油畫, 31.1cm×99cm,美國私人收藏。

■牧羊女圖玻璃鏡畫。粵博供圖

■1754年前,中國官員夫婦田野意趣圖(滿大人題材),廣州畫師,鏡子背面油畫, 31.1cm×99cm,美國私人收藏。圖片來自龔之允《中國玻璃背畫的分類與斷代芻議》

■銅鎏金鑲彩料內畫仕女玻璃鏡畫,18世紀晚期。粵博藏

中國玻璃油畫,是一場隱秘而精彩的藝術時尚革命。如今,在廣東省博物館舉辦的「焦點:18-19世紀中西方視覺藝術的調適」展覽上,我們就能看到這些令人驚艷的創作。

日前,「焦點:18-19世紀中西方視覺藝術的調適」學術研討會,在中山大學歷史學系永芳堂舉辦。《中國風:13世紀-19世紀中國對歐洲藝術的影響》一書譯者、上海師範大學美術史講師龔之允在研討會上作了《中國玻璃背畫的分類與斷代芻議》報告。他說:「中國玻璃油畫特指18—19世紀產生的由中國藝術家參與的平板玻璃背畫作品。中國玻璃油畫,早期產生於清代宮廷,然後通過內務府傳播至廣州十三行商區,進而成為外銷藝術品的重要品類。」

近日,記者再次聯繫了龔之允。他表示:「關於中國玻璃油畫的起源,筆者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經考證,源於清代宮廷,在1742年由乾隆皇帝提議、法國傳教士畫家王致誠完成,是中西繪畫共融的產物,也是藝術全球化的重要事件。」

■收藏周刊記者 潘瑋倩

1 鏡子背畫,乾隆時期的新畫種

不同於西方原有的玻璃油畫,18-19世紀盛行世界的中國玻璃油畫是背面油畫,而西方教堂的油畫正著畫在平板玻璃上,「從繪畫步驟來說,玻璃背畫要求比一般直接正面繪製的油畫更高」。中國的玻璃油畫又分為兩種:鏡子背畫和玻璃背畫,鏡子背畫出現得更早。

在此前的《中西交流中產生的玻璃背畫——起源、發展和未解之謎》中,龔之允表示:「過去,國內外學者都認為玻璃背畫是來自西洋的舶來品,後中國畫師師夷長技,並且憑藉歐洲中國風的盛行而形成了外銷玻璃背畫的藝術生態。而筆者於2014年通過文獻和實物的對比檢索提出了新的觀點——玻璃背畫源於中國宮廷,然後通過多個傳播渠道,把這項技藝傳播到了廣州,然後得到了歐美市場的青睞。」

他介紹,清宮內務府最早可考的玻璃背畫記錄來自乾隆七年(1742年):「乾隆七年九月初四日,太監高玉傳旨:小三卷房床罩內玻璃鏡三面有走錫處挖去,著郎世寧、王致誠畫油畫花卉起稿呈覽,欽此。」

他並且結合王致誠的書信來證,鏡子背畫是乾隆皇帝不捨得昂貴卻已經磨損的鏡子,讓王致誠想辦法變廢為寶而產生的新畫種。

2 中國產玻璃油畫,很貴

龔之允說:「中國玻璃油畫出現於18世紀上半葉,並且在18與19世紀之交風靡歐美,成為貴族居家的標配藝術裝飾,是那個時期的風尚與當代藝術。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史學界對中國玻璃油畫的起源只能做一些模糊的猜測,而無法給出精確的斷代和物證說明。」

他說,過去,學者們對於中國產的玻璃油畫的猜測有以下幾點。首先,玻璃油畫起源於歐洲,並通過「西畫東漸」傳入中國。其次,中國的玻璃油畫物美價廉,是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藝術品。最後,中國玻璃油畫可能因為照相術的發明,從而在19世紀和外銷油畫一樣衰微。

然而,他透露,很多西方的文獻可以表明,在18世紀下半葉,西方已經開始希望通過「逆向工程」的方式來複製中國玻璃油畫,但一直未能成功。比如1761年法國人的筆記中就有關於中國玻璃油畫的記載:

1745年,我在路易港看到過一面中國鏡子,它是洛圖里亞侯爵購置的。鏡面上繪有一名閨房中的中國貴婦,其上角有一隻鸚鵡立於杆上,其後還有一隻猴子。鏡子的美麗及其精湛的做工使我陶醉;在大為欽佩之餘,我迫切地渴望找到仿製的方法。經過一番苦思冥想之後,我深信已經掌握了破解之道。我得到了德斯諾耶爾先生的幫助,他是路易港衛城一家雜誌社的經理,是一位技法高超的畫師。我們二人根據我的設想,通力合作,其結果令我們二人都感到相當滿意。

「似乎中國畫家創作的玻璃油畫和瓷器一樣,是中國特有的產物。這就和玻璃畫是西方舶來品的觀點,在某種程度上產生了矛盾。這樣明顯的矛盾在過去被有的學者忽視,竟然還有甚者指出,中國的外銷玻璃畫能夠在歐洲很受歡迎,是因為中國畫家廉價的畫工。但這樣的觀點非常荒唐可笑。如果對於玻璃油畫藝術生態有所了解就會發現,西方人沒有理由為了所謂廉價的繪畫人工,而不惜工本把昂貴且易碎的平板玻璃通過海運的方式從西歐運載到中國,然後再從中國運回歐洲。這樣做的邏輯只有一個,那就是西方人根本沒有掌握玻璃繪畫的技法。」龔之允說。

「在實物方面,很多博物館和私人機構的實物斷代依靠的是標準器。史貝霖的一件簽名玻璃油畫,承擔了這樣的標準器角色。史貝霖的這件畫作是《托馬斯·弗里船長像》,創作於 1774年10月。」

此外,龔之允發現了一件非常關鍵的標準器《中國官員夫婦田野意趣圖(滿大人題材)》,有確切年代和收藏傳承,進一步說明了中國玻璃油畫在藝術全球化過程中的特殊地位。這件作品的原框背後是法文刻款:

這幅玻璃畫是中國繪製的,由羅斯格蘭德領主、印度公司船長西蒙·卓利(SimonJoly)所購得。卓利在為國王效忠於步兵上尉任上去世。玻璃畫以25路易金幣,等值600里弗爾的價格給予了一些巴黎的人。

——1754年卓利夫婦於路易港

「這件作品不僅能為早期中國玻璃油畫的斷代提供依據,還能從價格上推翻中國玻璃油畫為廉價品的猜測。600里弗爾時價約等於600英鎊,是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第一任院長約書亞·雷諾茲標準肖像畫的10倍。而這件作品是標準的滿大人題材作品,畫工僅處於中上游水準。目前據統計,海外藏中國玻璃油畫大約500件,而國內公立機構的藏有量約30件,另外還有一些私人機構的藏品,但精品較少。」龔之允表示。

早期中國玻璃油畫,是中國製造的一種「奢侈品」。

3 在當時,它是「當代藝術」

中國玻璃油畫,也是令人矚目的「當代藝術」。

龔之允介紹:「中國玻璃油畫和傳統書畫不同,沒有從書畫體系中繼承特定的繪畫範式。它的特點是根據藝術贊助人的品位與畫家的習慣而形成的『當代藝術』。因為中國玻璃油畫當代性的特點,其題材和風格融合中西、貫通古今。既有中國古代的花鳥畫,也有清代的『滿大人』系列;既有西方的古典油畫作為藍本的作品,也有根據當時人物繪製的肖像畫。」

龔之允最後提出了「未來的研究方向」——

他表示:從目前的研究來看,中國玻璃繪畫這一門類的粗略圖文統計已成規模,為後續的細化斷代提供了可能。首先是整體的統計與分類。其次是中西兩部分的文獻互通。再次是畫家的識別與推測,「由於中國玻璃油畫很少有簽名畫作,因此畫家的歸屬判斷極為困難。目前能夠精確定位的畫家只有史貝霖,而王致誠的畫作考證還有一些地方需要進一步求證。現在能夠列入畫家名單的有:王致誠、郎世寧、艾啟蒙、修先生、史貝霖、蒲呱、齊呱、林呱(關喬昌)和庭呱(關聯昌)等。如果能結合實物進行科學大數據分析,能發現筆觸歸類的可能性會非常大」。 最後是科學檢測對文獻的把握。

「如果後續的研究者能夠在四方面通力合作,進行跨文化和學科的研究,那必定能夠解答更多的相關問題。希望有一天中國玻璃油畫的源流能夠更為清晰地呈現,以此精確還原一場隱秘而精彩的藝術時尚革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