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聞雷》,中國的隱忍精神

蔣南強讀歷史 發佈 2024-04-26T09:39:09.354528+00:00

《中國天文年曆》顯示,2023年驚蟄節氣時間是公曆2023年3月6日4點36分,農曆二月十五,星期一。驚蟄的英語是:Awakening of Insects。驚蟄節氣,是春季的第三個節氣,也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驚蟄時節,標誌性特徵是春雷乍動、萬物生機盎然。

《中國天文年曆》顯示,2023年驚蟄節氣時間是公曆2023年3月6日4點36分,農曆二月十五,星期一。驚蟄的英語是:Awakening of Insects。

驚蟄節氣,是春季的第三個節氣,也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

驚蟄時節,標誌性特徵是春雷乍動、萬物生機盎然。「春雷驚百蟲」就是指驚蟄時節,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越冬的蟄蟲。

從中國各地自然物候、氣候進程看,中國各地春雷始鳴的時間早遲各不相同,就多年平均而言,雲南南部在1月底前後即可聞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卻在4月下旬。「驚蟄始雷」的說法與長江中下游以南地區的氣候規律相吻合。

唐朝白居易《聞雷》:瘴地風霜早,溫天氣候催。窮冬不見雪,正月已聞雷。震蟄蟲蛇出,驚枯草木開。空餘客方寸,依舊似寒灰。

公元815唐憲宗元和十年六月,唐朝藩鎮勢力派刺客在長安街頭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傷了御史中丞裴度,此事一出,朝野震驚,試想當朝宰相在上朝的路上,堂堂天子腳下,被人割去頭顱,令人瞠目結舌。

當時身居太子左贊善大夫的白居易,義憤填膺,立即給皇帝上了一個摺子,要求懲治元兇,以正朝廷法紀。但是,藩鎮勢力又進一步提出要求罷免裴度,以安藩鎮「反側」之心。白居易自然也被人抓住小辮子,一個太子署的小官,不去匡正太子的得失,卻對朝廷大事指手畫腳。就這樣,白居易因「越職言事」被貶江州司馬。

司馬是刺史的助手,在中唐時期多專門安置「犯罪」官員,屬於變相發配。一腔報國熱忱,卻落得一個貶官流放的下場,任誰不傷心呢。

難怪白居易在潯陽江頭送別客人,聽到來自長安的琵琶女悽慘身世時,同病相憐,會「江州司馬青衫濕」。

公元815唐憲宗元和十年八月,朝廷任職詔令下達第二天,白居易就匆匆離開長安,前往九江,十月初到達江州。公元818年唐憲宗元和十三年初,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簡至江州與白居易相聚。

元和十三年十二月,白居易得到敕令,升任忠州(今四川忠縣)刺史。元和十四年春天,從江州到忠州去上任,白行簡也一同與兄長溯江而上。這樣白居易在江州時間三年六個月。

「瘴地風霜早,溫天氣候催。」開篇寫瘴氣風霜,實則是為後面聞雷之驚喜作鋪墊。同時感受到九江地區的氣候,與西北地區大為不同,這與《琵琶行》的:「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表明江州因為「地低濕」,瘴氣較多。《聞雷》與《琵琶行》,都是創作於公元816年,春天的《聞雷》,秋天的《琵琶行》。

「窮冬不見雪,正月已聞雷。」一個冬天,也不見下雪,怎么正月才至,就已聽聞雷聲,也說明當年九江地區的天氣反常,冬天本該有雪,卻不見雪,正月本無雷聲,卻提前到來。

「震蟄蟲蛇出,驚枯草木開。」聽見春雷響起,又看到蟄伏的蟲蛇出來,枯草樹木已萌動欲。這是寫「震蟄之現象」。雖然尚未至驚蟄,但已經出現了和驚蟄一樣的物候特徵。《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空餘客方寸,依舊似寒灰。」春雷一聲響,萬物復甦,可「我」客居的方寸之地,依舊如同寒灰一般,沒有生機活力,表面上是說方寸之地了無生機,實際上借問貶謫生涯何時才能結束。

白居易巧用《聞雷》表達自己的隱忍精神,看到逆境中的詩人,如何尋求自我與外界的和解,如何處理好當下的迷茫與未來的焦慮,如何在生活與詩意之間找到一種存在的意義。

想起《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論英雄 關公賺城斬車胄》,青梅煮酒論英雄是發生在許都(現在的許昌),劉備剛被封為皇叔,曹操請他來自家後花園喝酒,席間議論天下英雄。操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玄德聞言,吃了一驚,手中所執匙箸,不覺落於地下。時正值天雨將至,雷聲大作。玄德乃從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於此。

煮酒論英雄,老天是眷顧劉備的,此時若無驚雷,曹操就立刻洞穿了劉備的內心世界。而劉備將「隱忍」二字發揮到極致。

隱忍這股勁,太強悍。那種經歷了風雨,還能用飽滿的心態面對人生,還能攥住夢想,真的讓人服氣。

驚蟄時節,讀《聞雷》,感受中國的隱忍精神。祝大家一切如願,一起擁抱春天的到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