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油三酯升高,是中青年心梗的獨立危險因素!開灤研究新分析

中國循環雜誌 發佈 2024-04-27T11:43:47.013831+00:00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是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主要致病成分,但即便LDL-C降到目標範圍內,仍有殘餘心血管風險。因此,近年來,LDL-C外的其他血脂指標也備受關注。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是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主要致病成分,但即便LDL-C降到目標範圍內,仍有殘餘心血管風險。因此,近年來,LDL-C外的其他血脂指標也備受關注。

近期,一項基於開灤研究6萬餘人的新分析表明,對於中青年人群來說,甘油三酯水平升高是心梗的獨立危險因素。

多因素Cox回歸分析顯示,在近11年的隨訪期內,與甘油三酯處於最低三分位者相比,甘油三酯處於最高三分位者發生心梗的風險增加了59%。

隨著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心梗的累積發病風險逐漸增加。隨訪近48個月時,甘油三酯水平處於正常範圍(第二三分位)者的心梗累積發病風險也開始增加。

研究者選取開灤研究中健康查體人群中的64 574名中青年(女性<65歲、男性<55 歲),根據其甘油三酯水平三分位(<1.02、1.02~1.66、> 1.66 mmol/L)分為三組,三組分別有21 540人、21 663人、21 371人,平均甘油三酯水平分別為0.74、1.30、3.09 mmol/L。

中位隨訪10.92年,上述三組的心梗發病率分別為0.23%、0.40%、0.69%,發病密度分別為0.25/千人年、0.46/千人年、0.80/千人年。

作者指出,當血液中LDL-C降到一定程度後,檢測不到高水平的LDL-C,但甘油三酯一直在向極低密度脂蛋白轉換,而極低密度脂蛋白是低密度脂蛋白的前體。

因此,為了有效地降低LDL-C和甘油三酯水平,需聯合使用他汀與貝特類藥物,促使甘油三酯及LDL-C同時達標,從而最大程度地降低LDL-C達標後的殘餘心血管風險。

需要注意的是,他汀與貝特類藥物聯用會大大增加不良反應的發生風險。因此,如聯用上述兩類降脂藥物,需從小劑量開始,用藥過程中注意觀察症狀,並密切監測肌酶和肝酶,或者採用錯峰服藥的方法,避免二者血藥濃度峰值的疊加。

中青年人群中高甘油三酯血症發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可能與未足夠重視甘油三酯對ASCVD的影響、未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無法聯用他汀和貝特類藥物等有關,導致在他汀治療後時代無法進一步降低ASCVD的發病率及死亡率。

因此,中青年人群應高度注意預防和控制心血管危險因素,重視監測和科學管理甘油三酯水平,積極控制體重,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從而防止ASCVD的發生。

轉載:請標明「中國循環雜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