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男孩課堂7次舉手死亡事件揭露真相:千萬別把孩子養得太聽話!

校長智匯 發佈 2024-04-27T14:29:08.587310+00:00

【一鳴專欄】8歲男孩課堂7次舉手死亡事件揭露真相:千萬別把孩子養得太聽話!原創作者|一鳴01令人心痛近日,看到一個讓人心痛的消息!因為身體不舒服,一個8歲小男孩課堂上舉手7次,最長的一次是舉手34秒。然而,任課老師都未曾帶他離開教室,只是讓他忍一忍。

【一鳴專欄】

8歲男孩課堂7次舉手死亡事件揭露真相:

千萬別把孩子養得太聽話!

原創作者|一鳴

01

令人心痛

近日,看到一個讓人心痛的消息!

因為身體不舒服,一個8歲小男孩課堂上舉手7次,最長的一次是舉手34秒。

然而,任課老師都未曾帶他離開教室,只是讓他忍一忍。

這一幕發生在福州的一所小學,接下來,發生了揪心的一幕。

之後,在接下來的20分鐘裡,男孩聽從老師的話,忍著巨大的痛苦,輾轉反側。

下課後,孩子已經痛苦得無法獨立行走,他只好由老師攙扶著走下樓梯,最後,因為體力不支,在樓梯拐角處摔倒並昏迷。

兩年後,孩子離世。

這四百多天裡,男孩從未清醒過來。

想想看,那個曾經活蹦亂跳的孩子一動不動地躺在床上,作為孩子的父母,他們的內心該有多麼痛苦。

真讓人唏噓不已,如果這個孩子不那麼聽話,不顧一切地向其他老師或者學校領導求助,或許孩子還能好好活著,可惜沒有如果。

這一堂課帶走了一個鮮活的生命,這麼聽話的孩子真的太讓人心疼。

養一個聽話的孩子,是很多父母的心願,因為這樣的孩子帶起來最省心。

但孩子需要為自己的負面情緒找到一個發泄口。

孩子小時候,父母可以輕鬆地運用暴力來壓制孩子的情緒。但是隨著孩子慢慢長大,這種壓制就會變得越來越困難。

當我們把「聽話」當成培養孩子的捷徑時,我們毀掉的可能恰恰是孩子最為寶貴的自我和安全感。

02

讓孩子一定要「聽話」,本質是一種精神控制

前幾天,看完動畫短片《拉鏈小孩》,讓我對聽話的孩子又有了新的認知。

片中,所有的孩子都很聽話,他們每天按時上學放學,從不出差錯。

孩子們的嘴巴是拉上的拉鏈,每個人被編上號碼。

他們不會笑、不會哭,成績、特長都只是為了看向老師的那一刻得到掌聲。

他們沒有自己的個性。

所有的孩子在學習、運動方面都是最優秀的,試卷永遠滿分,畫出的作品媲美照片,一切井然有序,沒有一個熊孩子。

即使看到小狗被駛過的火車碾碎,孩子也絕不分神,繼續心平氣和地投入學習中。

對於現實中的孩子,一些父母又何嘗不這樣控制孩子,把孩子打造成理想中的樣子。

可那樣的孩子在父母的管控中,喪失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見,成為了任人擺布的木偶。

有位網友說,從小,我媽不開心,我就不敢開心。

如今,我兒子把超輕粘土弄床上了,那一刻我痛苦到恨不得砍人,這怎麼可以的呢?

弄髒了,拿命換都沒用!畢竟我小時候玩個布娃娃也要套著塑料包裝袋玩的。

這種不合情理的想法讓她很排斥,卻又無力對抗。

行為主義心理學創始人約翰·華生做過一場恐懼實驗,他找來一個叫小艾伯特的男嬰做實驗。

一開始,華生給小艾伯特送可愛的小白鼠、小兔子,還有小猴子,小艾伯特很喜歡,和小動物們一起玩耍。

可兩個月後,當小艾伯特想要抓住小白鼠時,華生突然在他背後敲響了一根大鐵棒,巨大的聲響嚇得小艾伯特劇烈地抽搐起來。

他一直敲,直到小艾伯特嚇得大哭不止。

此後,每當小艾伯特想要靠近小白鼠,華生就敲擊鐵棒把他嚇哭。

最後,小艾伯特看到毛絨玩具、毛皮大衣、頭髮,甚至聖誕老人的鬍子都會嚇得哭起來。

華生得出了結論:人的恐懼,是可以被製造出來的。

小艾伯特卻因為沒辦法克服恐懼,在6歲那年離開了人世。

所以,一個孩子表現出的行為特徵是,服從性很高、凡事都要觀察父母的臉色、特別聽話,那他一定在刻意壓抑自己,內心很痛苦。

因為他的自我意識,已經被「聽話」這個魔咒裹挾,正在拼命想要掙脫出來。

看見孩子本身,拒絕用恐懼去馴化孩子,對他們多一些包容,多一些耐心,不要讓他們成為「聽話」的膽小鬼。

03

尊重孩子的「不聽話」,才能給他堅持自我主見的力量

紀錄片《走進比爾:解碼比爾蓋茨》曾提到,兒時的比爾蓋茨總是堅持己見,常常因和人爭辯而跟人吵得不可開交。

一次,12歲的小比爾在餐桌上又跟母親爭辯起來,情緒激動時忍不住對自己的母親大吼。

一向脾氣溫和的父親也氣急了,將一杯水直接潑到了比爾臉上。但小比爾並不因此而屈服,反而對父親高聲叫嚷道:感謝你為我洗澡。

面對這樣的局面,小比爾的媽媽既沒有狠狠地批評或是打罵孩子,也沒有把他關起來,讓他反思。

她選擇了對父母來說最艱難的一條路:蹲下來,和孩子一起尋找問題。

她覺得,孩子出了問題,不是孩子一個人的錯。

於是,她們全家都去接受心理諮詢。醫生說,小比爾的內心十分獨立,很有主見。

醫生還建議父母尊重孩子,適當放手,在心理層面給他一定程度的自由,他的人生命運應該由他自己來掌握。

比爾的父母接受了醫生的建議,給予他足夠自由的成長空間。當比爾決定從哈佛退學時,母親了解兒子的真實想法後,決定尊重他,還幫助他開辦公司。

如果當時媽媽不管他,讓他用自己的方式前行,那麼比爾一定不是現在的比爾,他會很不一樣。他現在的成功和面對世界的方式,必定是被父母的態度所影響的。

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稱:

生活中,看起來不聽話的孩子在學業上,以及今後在工作方面都會比較成功。

因為他們的意志不會輕易受到他人的影響而發生改變,還會堅定地依照自己的意願行事。

不可否認,比爾·蓋茨原本優越的家境是他得以成功的必要條件。

但是,正因為媽媽保護了他的不懂事,才能讓他在後來敢于堅持自我,抓住每一個來到身邊的機會。

一個能脫口而出「我要」、「我想」、「我認為」的孩子,一定是有底氣和自信心支撐,對未來充滿希望的;

而一個總是唯唯諾諾地應和、敷衍和服從的孩子,很大程度上是內心空洞和壓抑,對未來缺乏思考和嚮往,前途迷茫。

前者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培養孩子的正確方向。

04

溫和而堅定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聽說過一句話,親子關係的好壞,往往決定教育的成敗。

我們以父母權威威脅孩子,指責孩子,控制孩子,都只能把教育的成效體現在表面,並不能讓孩子心服口服。

溫和的理解和包容,讓孩子感受生命的價值和最基本的信任和安全感;

堅定則是讓孩子認識到家長對規則的堅持,告訴他這個世界是有規則、有條理的,父母需要用溫和傳遞愛,用堅定表達自己的立場和界限。

只有尊重孩子的想法,傾聽孩子的苦惱,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才能讓孩子認同你,並朝著你希望的方向改變。

作者簡介:一鳴,持續投稿變現營2.0 ,中年少女;左手執筆,右手養娃,用一顆執著的心來寫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