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失落的古書,竟然寫著創世的秘密?

廣西衛視 發佈 2024-04-27T15:33:42.580234+00:00

1997年的一天,廣西崇左市大新縣下雷鎮下雷中學的老師許榮強,像往常一樣走進教師辦公室,不同的是,這一天他手中拿著一本殘損的古書,他找到同事儂兵,想請他看看自己家中祖傳的這本書,究竟寫了什麼內容。

1997年的一天,廣西崇左市大新縣下雷鎮下雷中學的老師許榮強,像往常一樣走進教師辦公室,不同的是,這一天他手中拿著一本殘損的古書,他找到同事儂兵,想請他看看自己家中祖傳的這本書,究竟寫了什麼內容。

時任下雷中學歷史課教師的儂兵,幾十年來一直對壯族古籍有著濃厚的興趣,簡單閱讀後,他發現這是一本「巫經」,即壯族師公禱祝頌詞的經典,指導著當地壯族傳統民俗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廣西,大致以鬱江和右江為界,將壯語方言分為南部與北部方言。在包含下雷所在的壯語南部方言地區,祝巫用的頌詞經典,通常只以口頭傳承的方式代代流傳,文字記載很少。

專家們很快意識到,這些古籍是研究壯語南部方言的珍貴資料。2016年,廣西社會科學院著名壯學專家潘其旭、廣西民族大學少數民族語言學教授張增業,廣西少數民族古籍研究中心主任韋如柱與儂兵一拍即合,成立了研究小組,開始對這本古籍進行翻譯、研究和整理。

他們發現,在書中的開頭部分,有一句「又句頓造忙」,這是根據壯語方言音譯的文字。簡單的一句話,讓這本古籍有了非凡的意義。

廣西民族大學民族語言學原教授:張增業對「又句頓造忙」深入研究後推斷出:頓造忙,壯語是說「頓造忙」(duenh cauh miengz)頓,就是議論、談論,造,是創造,忙,就是疆域、世界,所以「頓造忙」就是講述創造世界的故事。

在壯語北部方言地區,「布洛陀」是壯族先民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創世始祖,天地、人類、太陽、火焰、穀米、牲畜皆由布洛陀之手創造,滋養並孕育了壯族祖先。

而在壯語南部方言地區,此前並沒有發現過類似的創世傳說。研究小組當即決定回到下雷當地,走訪當地村民,向他們反覆請教這本書中提到的故事,有疑惑的地方,就請下雷當地的師公唱誦解讀,從讀音到句意,都一一用筆記下。

歷時兩年多翻譯、研究、校對和整理,廣西少數民族古籍研究中心從歷史的殘片中,拼湊出了《頓造忙》的完整故事,出版了《頓造忙》影印譯註本,對原書逐頁影印、翻譯,每一句話都採用「五行對照」,古壯字原文、拼音壯文、國際音標、漢文直譯、漢文意譯進行對照,並附上書頁原樣,方便讀者查看,又將原書沒有分段的文字,根據文意分為八個章節。一段曾被遺忘的壯族史詩,終於在世人眼前再次展開。

盤古,傳說中第一個具有人形的神,他開闢了華夏九州大地,也是中國創世神話中世間萬物的初始。在《頓造忙》開篇中,他被認為是此地壯族先民的創世神。除此之外,令人耳熟能詳的炎帝神農氏、射日的羿、制酒鼻祖杜康也出現在創世篇的開頭,反映了壯族先民對漢文化創世論的認可,對中原傳統神話、歷史人物的嚮往。

神話傳說之後,《頓造忙》更為實際地描寫了壯族先民建造、開墾、經營家園的故事。在第三篇「治國興邦」中,一段話這樣寫道:「邦國各自有城門,買賣日子也相殊,客商上來造街市,商賈沿街開店鋪」。描繪了一個曾經商賈往來不息的繁華盛景。

在《頓造忙》的「大舉南遷」與「建新家園」兩篇中,描述了著書人祖先從北京南下,到達南京,經過蘇杭,再過江西,處處沒有自己的容身之所,最後抵達廣西一處叫「安平」的地方建立居所的故事。

為何《頓造忙》寫的是壯族故事,卻要用第一人稱寫自己從北方一路南下呢?

1644年,隨著崇禎帝朱由檢自縊,清軍入關。此時的明王朝卻並沒有立即覆滅,福王朱由崧最先在南京稱帝,次年唐王朱聿鍵在福州稱帝,1646年,桂王朱由榔在肇慶稱帝。一個搖搖欲墜、鬆散爭權的「南明」出現在中國南方。當時,北方被戰亂浸染,大批士人、百姓遷往南方,專家猜測,這兩個章節所描寫的歷史,暗示著這一支壯族人與漢人的血脈聯繫。

張增業教授對這兩篇研究後得知:安平、下雷這一帶,當年都屬於鎮安府所管轄的地域,北方漢人來到安平這個地方開墾農田,當地民眾吸收了漢文化,這些南遷的人也受到當地群眾的接納,逐漸形成了通婚,形成了壯漢融合,最後變成了當地的壯族先民了。

廣西少數民族古籍保護研究中心主任韋如柱對《頓造忙》評價道:它是首部發現的壯族巫經文字經典,它唱述了民族起源、民族遷徙和民族發展,立體展示了廣西邊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是國家認同和中華文化認同的生動寫照,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提供了豐富的歷史經驗和文化資源。

《頓造忙》一書講述的故事,既是桂西南壯族先民對世界起源的思考,也是記錄著民族血脈融合的珍貴史實。少數民族古籍如同隱藏在民間的瑰麗琥珀,只有鍥而不捨地追逐打磨,才能找到古籍內涵的珍藏。

本周六(3月4日)21:20

廣西衛視播出的《廣西故事·秘典重光 縱論創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