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天取經第一人,東晉法顯西行記

鄜延路節度使李 發佈 2024-04-27T15:41:26.657401+00:00

#歷史開講#法顯西行路線圖「西渡流沙,上無飛鳥,下無走獸,四顧茫茫,莫測所之,唯視日以准東西,人骨以標行路耳。」1600多年前,東晉高僧法顯一行人,去西天取經,在流沙漫天,一片死寂當中,只能依靠太陽的位置來辨別方向,憑藉著路上露出來的白骨來確定路標。

西渡流沙,上無飛鳥,下無走獸,四顧茫茫,莫測所之,唯視日以准東西,人骨以標行路耳。」1600多年前,東晉高僧法顯一行人,去西天取經,在流沙漫天,一片死寂當中,只能依靠太陽的位置來辨別方向,憑藉著路上露出來的白骨來確定路標。看來這歷史上去西天取經的可不止唐僧一人,這位東晉高僧法顯,才是中國古代去印度求法的第一人,比玄奘還要早二百多年。這一路上的大江大河,沙漠雪山,完全要靠著雙腳來度量,堪稱「古代超級驢友」。


法顯,大約在公元337年出生在今天的山西臨汾,當時叫做平陽,屬於羯族人建立的後趙政權的統治區域內。五胡亂華時期,雖然北方一直是兵荒馬亂,但是胡人對於佛教一直很是推崇,佛教也就在中原遍地開花。法顯在家的時候姓龔,龔家原本有兄弟四人,但是不幸的是,法顯的三個哥哥相繼夭折了。法顯三歲時,篤信佛教的父母擔心他也長不大,於是就把他送進了寺院,剃度成了小沙彌,希望獲得神佛的保佑,平安長大。

在出家為僧的日子裡,法顯顯示出了他的堅定信念和超凡勇氣。晨鐘暮鼓,參禪打坐的生活一過就是四十年。在五十歲左右的時候,他來到了長安,又住了十年。這期間他拜訪高僧,學習經典,自己的修行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當時佛教雖然大為盛行,但由於漢地缺乏戒律經典,一直沒有完整的一套規章制度來規範僧人的行為。看著上層僧侶們的生活越來越浮華,法顯日漸焦慮。已到花甲之年的他,突然冒出了想要西赴天竺,尋求戒律的念頭,以解中土戒律殘缺之渴:「哎,看來老夫我要親自走一遭了,方能讓僧人們了解佛門戒律的真正意義。」

東晉安帝隆安三年,也就是公元399年,法顯與同伴慧景、道整、慧應、慧嵬,一行五人從長安出發,朝著心中的聖地走去。那一年,法顯已經62歲了。古代走「絲綢之路」可不容易,既沒有飛機、火車和自行車,也沒有任何的地圖、定位、和攻略可以參考。看來古代最想去探訪異域鄰邦的,不是外交家和航海家,也不是商人和文人,而是一群求法心切的和尚,他們披星戴月,風雨兼程,一直在路上。

穿過沙漠;翻越雪山,同道中人或返回,或不幸客死他鄉,最後取經團隊只剩下了二個人。歷經千難萬險,公元402年,天竺終於展現在法顯和道整的眼前了。二人開始週遊各國,遍訪佛寺。印度僧人對他們不遠萬里前來求法,都深表欽佩。在那段日子裡,法顯如饑似渴的學習梵語,不停的抄寫經卷。


在異國他鄉又漂泊了十二年了的法顯,已經完成了自己取經求法的誓願,心中開始翹首以盼回家的大船了。好不容易啟航東歸,卻慘遭颶風肆虐。神奇的是,最終他竟然被大風吹回到山東港灣。

在他生命最後幾年的時光里,法顯志在弘揚戒律,以年邁之軀,一直勤勉的進行著翻譯梵文經典的工作。法顯還將自己西行取經中的所見所聞寫成了《佛國記》,別名《法顯行傳》。元熙二年,公元422年,高僧法顯在荊州新寺安然圓寂,結束了他傳奇的一生,享壽八十六歲。


法顯是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真正抵達印度本土,求得佛經,並成功歸來的中國僧人。《佛國記》結尾說道:「精誠所至,窮路開通;志願所在,功業有成。」他的西行和東歸,本身就是一個神跡,為佛法在中土洪傳,奠定修煉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