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最黑暗的時期五胡亂華,東晉十六國

小吳總愛歷史 發佈 2024-04-27T22:54:38.156062+00:00

西晉王朝滅亡後,漢族政權退守江東,公元317年,鎮守建康的晉室宗親司馬睿在江南重新建立晉室,史稱東晉。

西晉王朝滅亡後,漢族政權退守江東,公元317年,鎮守建康(今江蘇南京)的晉室宗親司馬睿在江南重新建立晉室,史稱東晉。東晉政權維持了長期的偏安統治,到公元420年被劉裕所建立的宋所取代,共103年,歷經4代11帝。

東晉是門閥政治發展的鼎盛時期,皇權衰落。司馬睿稱帝有賴於南方官僚士族的擁戴,東晉政權建立之初,先後平息了王敦和蘇峻之亂,統治趨於穩定。門閥大族王,謝,庚,恆先後支配著王朝的政局。

士族祖邀曾率軍北伐,一度收復黃河流域。在此之後,當權的士族多標榜北伐以增加門戶威望,其中以桓溫的三次北伐最為著名。他曾經收復洛陽,進入關中、進兵河北,自都未能夠鞏固北伐成果。公元383年、前秦南下,東晉面臨空前威脅,在宰相謝安的運籌下,謝石、謝玄率北府兵大效前秦軍隊,取得了水之戰的決定性勝利。此後,需由於外上威脅解除而爆發內戰,孫恩、盧循起兵,恆玄在內戰中獲勝,一度篡晉。北府兵將領劉裕起兵鎮壓了農民軍,並通過北伐樹立威望、最終取代東晉。

東晉統治者不以恢復中原為意,門閥大族致力於南方的莊園經營。北方大族及大量漢族人口遷徙江南,給南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南下的北方農民和土著農民辛勤勞動,開闢南方廣大的山澤荒野,促進了江南的開發、使中國經濟重心開始由黃河流域向長江流城轉移。

與此同時,中國北方陷入分裂混戰,黃河流城匈奴、羯、鮮卑、氏、羌等「五胡」族軍閥爭殺的戰場,各個「胡」族首領紛紛建立政權,和東晉漢族政權長期對峙,史稱五胡十六國。五胡亂華是由氐族及匈奴族揭開序幕。

公元304年農曆十月,氐族領袖李雄占成都,自稱「成都王」,史稱成漢。匈奴貴族劉淵起兵於離石,史稱前趙,是五胡建國的開始。310年,晉懷帝永嘉四年,劉淵死,其子劉聰殺劉和即位。311年(永嘉五年)四月,劉聰部下石勒,殲晉軍十多萬人於苦縣寧平城,並俘殺太尉王衍等人。劉聰又遣大將呼延晏率兵攻洛陽,屢敗晉軍,前後殲滅三萬餘人。六月呼延晏到達洛陽,劉曜等人帶兵前來會合,攻破洛陽,史稱「永嘉之禍」或「永嘉之亂」等。313年,劉聰毒死了晉懷帝。懷帝侄司馬業(或作司馬鄴),在長安登基,是為晉愍帝。316年前趙劉曜攻長安,晉愍帝主動投降。317年晉愍帝被殺,士族王導、王敦等,扶植晉朝遠房宗室司馬睿,因司馬睿不願稱帝,於是稱為晉王。318年司馬睿在勸說下,於建康登基,為晉元帝。歷時五十一年的西晉滅亡,東晉開始。五胡亂華時期中國北方的漢族基本被屠戮殆盡。

從公元304年匈奴貴族劉淵建立漢國,公元316年滅掉西晉,到公元439年鮮單拓跋部統一北方,這100多年裡,北方各民族相互爭戰、先後建立了前趙(匈奴)、後趙(竭)、前燕(鮮卑)、前涼(漢)、前秦(氐)、後秦(羌)、後燕(鮮卑)、西秦(鮮卑)、後涼(氏)、南涼(鮮卑)、西涼(漢)、北涼(盧水胡)、南燕(鮮卑)、北燕(漢)、

夏(匈奴)十五個政權,連同西南氏族建立的成漢,總稱十六國。

在十六國時期,除十六個大國之外、還有漢人冉閔建立的魏、丁靈翟氏建立的魏、武都氏帥楊氏建立的仇池國、鮮卑慕容建立的西燕、鮮卑拓跋氏建立的代,五個政權,總計先後建立了21個政權。


上述政權中、後趙、前燕、前秦都管占據過北方的大部分睡城,尤其是前秦轉基本上統了北方,不過時間都報短,在百餘年時聞,北方戰流基本上沒有停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