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殺手」顱咽管瘤,良性腫瘤卻有著惡性結果!

深圳二院神經外科 發佈 2024-04-27T22:59:49.071723+00:00

根據流行病學統計,每100萬人口中約有0.5~2.5例顱咽管瘤患者,約占所有顱內腫瘤的1.2%~4.6%。該病可發於任何年齡,但呈雙峰型分布,5~14歲兒童和50~74歲中老年人群中的發病率最高。在兒童人群中的年發生率為1.

根據流行病學統計,每100萬人口中約有0.5~2.5例顱咽管瘤患者,約占所有顱內腫瘤的1.2%~4.6%。


該病可發於任何年齡,但呈雙峰型分布,5~14歲兒童和50~74歲中老年人群中的發病率最高。在兒童人群中的年發生率為1.3/100萬,因此也是兒童最常見的先天性顱內腫瘤,約占先天性顱內腫瘤的60%,占兒童顱內腫瘤的5%-6%,占所有蝶鞍和鞍旁腫瘤的50%。



顱咽管瘤靠近腦垂體,因此隨著腫瘤的增大,會對腦垂體和視神經束(視神經的延伸部分)施加壓力。其臨床表現主要為顱內壓增高征、雙側視力減退、視野缺損、內分泌功能障礙及下丘腦症狀。


由於腫瘤位置深,手術治療極具挑戰性,放療、化療等治療惡性腫瘤的方法,被不少醫院作為治療顱咽管瘤的常規方法。即使這樣,因其高復發率使顱咽管瘤成為被冠以惡性結果的良性腫瘤,也被稱為「兒童殺手」。


顱咽管瘤會出現的那些症狀?


1

頭痛

其它的腦部腫瘤一樣,頭痛也是顱咽管瘤常見的症狀之一,與腫瘤生長刺激正常腦組織、腫瘤壓迫導致腦積水有關。頭痛可能和噁心、嘔吐伴隨出現。

2

視力視野障礙

多傳導視覺的視神經,分別從左、右兩邊眼睛通往中樞的時候,會在顱底的部位交叉一下,這個結構叫做視交叉。顱咽管瘤經常會壓迫視交叉,導致視覺受到影響、發生視野缺損。

3

內分泌異常

顱咽管瘤常發生的位置與垂體非常接近,垂體分泌的激素,對人的生長發育、調節內分泌系統十分重要。如果腫瘤影響到了垂體,會導致各種激素分泌不足,如生長激素、促性腺激素、促甲狀腺激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不足。體現在兒童身上主要是生長障礙,在成年人身上多是性功能障礙。

4

生長障礙

顱咽管瘤大部分患者都是兒童,促甲狀腺激素激素分泌不足會導致甲狀腺分泌異常,出現甲狀腺功能減退,再加上生長激素分泌不足,最常見的症狀就是生長發育延遲、智力發育障礙等。


顱咽管瘤的診斷與治療

診斷

  • 體檢:顱咽管瘤診斷通常從病史回顧和神經學檢查開始。在這個過程中,視力、聽力、平衡、協調、反應和生長發育都將受到測試。

  • 驗血:這種診斷方式可以顯示激素水平的變化,即生長激素、甲狀腺激素、促黃體生成素和促卵泡激素,這些都可確認腫瘤是否正在影響下丘腦垂體。

  • 磁共振成像(MRI):MRI可以準確地顯示腫瘤的形態及生長範圍,這有助於醫生識別位於腫瘤附近的重要腦結構位置,包括下丘腦,垂體莖和腺體,頸內動脈,視神經和視交叉。影像學評估是選擇手術入路的基礎,有助於闡明最佳治療方案。

  • 計算機斷層掃描(CT):CT掃描可評估顱咽管瘤內的鈣化。


治療

  • 手術:顱咽管瘤患者通常建議進行手術切除部分或全部腫瘤,而進行哪種類型的手術取決於腫瘤的位置和大小。

  • 放射治療:顱咽管瘤術後可採用外束放射治療。這種療法使用強大的能量束(如:X射線和質子)通過破壞腫瘤DNA來殺死腫瘤細胞。在外部放射治療中,患者躺在桌子上,一台機器將能量精確地對準腫瘤細胞。
  • 化學療法:化療是使用化學物質殺死腫瘤細胞的藥物治療。可以將化療直接注射到腫瘤中,這樣治療就可以到達靶細胞,並且不太可能損害附近的健康組織。
  • 靶向治療:顱咽管瘤的組織學亞型是通過不同的分子特徵識別,需要不同形式的靶向治療。對於BRAF突變的乳頭型顱咽管瘤,尤其是復發性顱咽管瘤,使用BRAFi或者BRAFi聯合MEKi靶向治療展現一定療效。



術後復發率高嗎

一般來說,成功的手術可有效緩解視交叉受壓引起的視力、視野改變以及高顱壓引起的頭痛等症狀,還能使腺垂體功能得到恢復。不過,很多鞍上型顱咽管瘤與周圍腦組織(特別是下丘腦)緊密相連,增加了手術的難度,對這些病人並不強求完全切除腫瘤,可採取部分切除,部分切除的缺點是術後復發率很高。


如果可以切除乾淨,理論上來講復發的機率是非常低的,顱咽管瘤手術難度有一定難度,同時對醫生手術操作要求非常高的,主要受限於目前的醫療科技整體水平,醫生會竭盡全力為儘量避免手術後復發,但也會有少數部分病人出現術後復發的問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