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五胡十六國史

曉張說 發佈 2024-04-27T23:10:15.179379+00:00

五胡十六國這個名字,來源於北魏史學家崔鴻所撰的《十六國春秋》,書中概括起來就是:五涼,四燕,三秦,二趙,加上成、夏二國, 共十六國。

正式開講之前, 我們先區分幾個容易搞混的定義。

魏晉南北朝=三國+兩晉+十六國+南北朝=三國兩晉南北朝

南北朝=北朝+南朝,北朝=北魏+東魏+西魏+北周+北齊,南朝=宋齊梁陳

十六國在時間上大致和東晉重合,所以常用東晉概括同時期的東晉+十六國。這就好比用魏概括三國時期一樣。

所以「魏晉南北朝」名字裡的晉,包含了西晉和東晉, 以及和東晉同時期的十六國。

大概結構就是下圖這樣子:


五胡十六國這個名字,來源於北魏史學家崔鴻所撰的《十六國春秋》,書中概括起來就是:五涼,四燕,三秦,二趙,加上成、夏二國, 共十六國。

五涼:前涼、後涼、北涼、西涼、南涼。

四燕:前燕、後燕、南燕、北燕,

三秦,前秦、西秦、後秦

二趙:前趙、後趙

成:成漢,

夏: 胡夏。

五胡十六國, 是指一個時代, 不是特指這十六個國家, 實際上當時大大小小的國家要有二十多個, 而且有些國家未必是胡人建立, 但部分國家要麼太小,要麼太短命,過眼雲煙,所以咱們不必去糾結到底有多少個國家。

最先登場的是蜀地的成漢和西北的前趙。這倆都是西晉八王之亂的時候, 乘勢獨立建國的。 蜀地天災人禍,流民起義,氐人李特就帶著流民把成都打下來,先稱成都王, 兩年後又稱帝, 建立成漢帝國。

成都王司馬穎心裡苦的不行, 朝廷為了安撫他, 就在荊州新野一帶又給他劃了一塊封地。還叫成都王。

成都王司馬穎不在成都,也不在新野, 而是在河北鄴城執掌軍權。八王之亂的時候, 旁邊的司馬騰聯合鮮卑人去鄴城打他, 司馬穎手底下有個小弟, 叫劉淵,眼看局勢大亂 ,就跟司馬穎說,大哥,我老家還有幾萬匈奴勇士, 你給我幾天時間,我回去帶人過來幫你。

司馬穎感動的淚流滿面, 還是阿劉靠譜。

於是劉淵回到老家(內遷後在并州一帶),帶領手底下五部匈奴, 宣布繼承大漢正統, 建國大漢。由於地方在戰國趙地, 也叫漢趙 ,由於後邊還有一個漢趙, 所以也叫前趙。

前趙獨立以後, 就開始跟西晉叫板, 劉淵的從祖父還有模有樣的給劉淵寫了個起兵宣言,大概意思就是不奪取中原, 就愧對上天。

昔我先人與漢約為兄弟,憂泰同之。自漢以來魏晉代興,我單于雖有虛號,無復寸土之業,自諸王侯,亦同編戶。今司馬氏骨肉相殘,四海鼎沸,興邦復業,之此其時也。左賢王元海(劉淵的字)資器絕人,英武超世,天若不恢崇單于,終不虛生此人也。

所以前趙建立後, 劉淵就派遣兒子劉聰和猛將石勒天天到西晉的中原地區打野,洛陽的司馬越實在忍無可忍, 於是丟下皇帝晉懷帝跑路, 路上病死, 手底下大臣抬著屍體準備回到封地東海國, 被正在附近打野的石勒軍隊追上。這些王公大臣以及西晉帝國精銳士兵,全部被石勒擊敗殺掉。

這之後沒幾年,西晉的兩座國都洛陽和長安先後被擊破, 皇帝也被殺。西晉就這樣滅亡了。 西晉刺史張軌乘機自立,建國西涼,北方鮮卑拓跋部建立代國。注意這個拓跋部, 現在雖然名不見經傳, 但是日後整個北方都是他們家的。


前趙雖然牛逼, 但是劉淵的家教明顯不行, 幾個兒子互相算計爭奪皇位, 最後被大將石勒摘了果子,於公元前329年滅掉前趙, 建立後趙。

石勒原本是個奴隸, 後來給公師藩打工, 在後來又給劉淵打工, 現在終於自己做了老闆, 但是屁股還沒暖熱就去世了, 皇位傳給兒子沒多久, 就被自己的侄子石虎搶走了。

石虎, 就是當時享譽國際的暴君。他不僅殺掉了叔叔石勒的後人,對自己骨肉也是毫不手軟。整個家族搞得烏煙瘴氣,毫無一點親情可研。石虎死後, 倖存的幾個兒子繼續互相攻伐爭奪地位 ,然後被石虎的養孫冉閔跳出來全部殺掉。

嗯,後趙就這麼被石虎折騰沒了。冉閔建立的政權稱作冉魏。

冉閔雖然稱帝, 但由於資質太淺, 導致很多人不服氣。被石虎派到關中平亂的苻洪這時候就自稱秦王,是前秦的前身, 北邊石虎的幾個後人繼續保持後趙的稱號, 最東邊就是冉閔的大魏國。

如下圖:


冉閔為了帝國的統一,折騰了三年,然後碰到了東北人鮮卑慕容氏,被慕容氏建立的前燕給滅掉。

前燕是鮮卑慕容部在遼東建立的政權,沒錯, 就是金庸武俠《天龍八部》裡邊天天喊著光復大燕國的慕容復祖先。

前燕看著冉閔在中原忙的自顧不暇, 也打算南下分一杯羹。入關就撞到了冉閔, 冉閔戰敗被殺。據說死前還用鞭子抽打了三百多下,然後送到東北老家告慰祖宗。

關中那邊的苻洪死後,兒子苻健正式建立前秦, 和已經南下的前燕形成對峙。苻健死後, 他兒子差點又把國家搞崩潰, 幸虧他侄子苻堅及時出手, 將他兒子殺掉, 並取而代之。前秦的國勢才得以穩固。

侄子很重要。已經出場的幾個主人公, 劉淵的臉面, 是被侄子劉曜破壞的, 石勒的辛苦建立的基業也是被自己侄子石虎毀掉的。唯有苻健, 擁有一個英明神武的好侄子。


苻堅跟他叔叔一樣, 非常喜歡漢文化, 因此大量任用漢人官吏,比如丞相王猛,就是非常難得的人才。所以前秦在苻堅和王猛這對搭檔的治理下,很快就越來越強。

這段時間的估計局勢是這樣的:


前燕挾滅掉冉魏的餘威,也自立為帝, 並擊退了東晉的北伐。在北方地區和前秦並列。

這就看誰先自亂陣腳了。

不久, 前燕的輔政大臣慕容恪去世, 換了皇帝的從祖父慕容評輔政, 這位不干好事, 就知道到處排擠人, 所以就把當時前燕最文武兼備的慕容垂給逼走了。

慕容垂逃到前秦以後, 苻堅高興的就差點光著腳去迎接了,心想慕容氏這不是自廢武功嗎?

然後苻堅就派王猛陪著慕容垂, 帶著軍隊把前燕給滅了。

北方自此無人能擋, 很快前秦就先後滅掉了鮮卑拓跋部建立的代國,仇池國、前涼國。原本混亂的北方地區就這麼被苻堅給統一了。

十六國的第一階段到此結束。


進入決賽圈的苻堅沒有等太久, 就雄心勃勃的準備南下跟東晉一決高下。這就是著名的淝水之戰。苻堅本人沒有任何問題,壞就壞在他手底下那幫子士兵,全是拼湊出來的臨時演員。

原本由於場地限制, 雙方約好由前秦軍隊後撤一段距離, 給決戰騰出位置。不想前秦軍隊不動則已, 一動即潰, 加上有東晉降將在軍中大喊秦軍敗了。這幫子臨時拼湊的演員們兩腿一撒丫,導演不喊停,他們也不敢停, 一路飛奔, 丟下苻堅就跑回老北方了。

謝玄遣使謂陽平公融曰:「君懸軍深入,而置陳逼水,此乃持久之計,非欲速戰者也。若移陳少卻,使晉兵得渡,以決勝負,不亦善乎!」秦諸將皆曰:「我眾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萬全。」堅曰:「但引兵少卻,使之半渡,我以鐵騎蹙而殺之,蔑不勝矣!」融亦以為然,遂麾兵使卻。

根本原因是,北方剛剛統一, 人心不穩, 各民族兵種混雜,缺乏凝聚力。

前秦經此一戰, 元氣大傷, 士兵跑的跑, 死的死。各地的胡人將領也趁機再次獨立。比如前邊說過的慕容垂, 就打著替苻堅收拾殘局的藉口, 帶著手底下三萬鮮卑人, 跑到河北鄴城, 復興燕國, 史稱後燕。

然後苻堅派人過去鎮壓, 去鎮壓的人半路跑路回長安, 也建立個秦國, 為了區別於苻堅的秦國, 史稱後秦。兩年後,苻堅被後秦殺掉。

就這樣,北方進入十六國第二階段, 開始了新一輪的分裂。苻堅如果贏了, 到隋朝才完成的統一恐怕要提前兩百年完成。

這次分裂要遠比第一階段的分裂更瘋狂。比如前邊說的前涼那塊地,屁大點地方,先後分裂成四個政權,大家都稱涼,後代史學家煩的不行, 為了區別開, 只好用方位來區分, 這就是西涼、南涼、北涼、後涼。

慕容垂跑到鄴城復國建立後燕以後, 北邊之前被前秦滅掉的代國也被鮮卑拓跋部復國了。這回人家不叫代國, 為了表達對曹操的懷念, 拓跋部以魏國自稱, 史稱北魏。

縱觀歷史,任何一次大分裂的時代, 都有一個沒有存在感的國家躲在一邊猥瑣發育, 比如春秋時期的秦國, 以及, 現在的北魏。北魏是鮮卑拓跋部建立, 跟旁邊那幾個燕國一樣都屬於鮮卑人,之前鮮卑慕容氏南征北戰的時候, 還給慕容氏當過小弟。

在第二階段的時候, 北魏也基本發育的差不多了, 於是活動一下筋骨,登上舞台。

剛剛被慕容垂復國的後燕剛好撞上南下的北魏,被攔腰砍為兩截。慕容垂跑到遼東, 繼續叫後燕,自此內亂不斷, 很快被北燕取代, 他弟弟慕容德守著剩下的地盤被史學家稱為南燕,不過也很快被北伐的劉裕滅掉。

所以復國, 是慕容氏與生俱來的使命。寫到這裡,我就忽然理解了慕容復為何心心念念的復國情懷。


北方的內亂持續到這個階段, 其實每個政權都比較疲憊, 這些小國不要說統一, 能夠保持獨立就已經異常艱難了,只有北魏獨善其身,所以統一北方的歷史人物最終就交到北魏手中。

這時候的南朝東晉, 也逐漸進入庶族出身的劉裕執掌階段。一個躍躍欲試北上建功, 一個信心滿滿南下創業,夾在中原的各國也就只有束手就擒了。

北魏統一北方中原以後, 五胡十六國的時代就結束了, 接下來就是南北朝對峙時期,這句話更深層次的意義是:隨著北方逐漸走向安定, 南方徹底失去了統一北方, 恢復中原的機會。

全文結束,謝謝關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