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聲檢出「頸動脈斑塊」,風險是高、還是低,從報告上怎麼看?

家有好醫趙博士 發佈 2024-04-27T23:30:17.413811+00:00

很多人在第一次看到「頸動脈斑塊」的超聲結果時會比較緊張,主要是擔心這會升高腦卒中的發生風險;同時,也不太想為此而長期吃藥,甚至接受介入或手術治療。

隨著頸動脈超聲檢查在健康體檢當中的不斷普及,有越來越多的人都被檢出存在「頸動脈斑塊」這個問題。

很多人在第一次看到「頸動脈斑塊」的超聲結果時會比較緊張,主要是擔心這會升高腦卒中的發生風險;同時,也不太想為此而長期吃藥,甚至接受介入或手術治療。

但其實,並不是所有的頸動脈斑塊都具有很高的危險性。也有一些頸動脈斑塊的風險相對較低,而風險較低的這部分頸動脈斑塊很多時候完全可以先不吃藥治療。

也就是說,在發現頸動脈斑塊這個問題以後,首先需要搞清楚的就是:它的風險究竟是高、還是低?

這篇文章,我們就教大家,如何通過超聲報告裡的描述來大致判斷頸動脈斑塊的危險性。

一 有沒有引起「狹窄」?

2022版《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篩查與臨床管理專家共識》明確指出:只要頸動脈斑塊引起了頸動脈狹窄≥50%,那麼,這種斑塊就可以直接歸類於「極高危」這個級別,屬於危險程度最高的斑塊。

一般來說,治療「極高危」的斑塊,至少需要同時服用他汀類降脂藥與阿司匹林這兩種藥物。搞不好,甚至有可能需要接受血管介入或手術治療。

原則上,這種對治療決策有很大影響的情況,往往是超聲報告裡的「重中之重」。只要超聲醫生發現了斑塊有引起血管狹窄的跡象,那麼,就一定會在檢查報告當中對此進行描述。

因此,假如您的超聲報告裡沒有特別提到「斑塊引起頸動脈狹窄」,那麼,就往往意味著暫時還沒有出現這種情況。

二 「IMT」是多少?

「IMT」是「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的英文縮寫,這項指標的意義往往比動脈斑塊的「長」與「寬」等大小指標要更為重要!

從頸動脈斑塊的「診斷標準」上來看,只要IMT超過了1.5mm,那麼,超聲醫生就可以報「頸動脈斑塊」這個診斷了。而當IMT不足1.5mm的時候,超聲醫生則可能會報「頸動脈內膜中層增厚」或者「頸動脈內膜粗糙」等其他的描述。

可以說,超聲醫生會不會下「頸動脈斑塊」這個診斷,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IMT這個指標!

醫學專家共識指出:只要IMT≥2.5mm,那麼,這個斑塊就應該被劃入「高危」這個級別,在危險程度上僅次於「極高危」。

「高危」斑塊在治療上一般不太需要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藥物,但是,由於需要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給降到2.6mmol/L以內,因此,很多時候是需要吃他汀類降脂藥的。

一般來說,在一份詳細、完整的頸動脈超聲報告單上,都會明確記錄IMT這項指標的數值,大家一般仔細找找都可以找到。

三 「高危特徵」有幾個?

假如,您的頸動脈斑塊既沒有引起血管的明顯狹窄,同時IMT也<2.5mm,那麼,這是不是意味著斑塊就只屬於「中低危」了呢?

其實不是!因為,還存在著一項能夠決定斑塊危險性高低的重要因素,這就是斑塊的「回聲特點」。

醫學研究表明,當斑塊在超聲上表現出某些特定徵象時,往往提示穩定性較差、容易發生破潰從而引起心血管事件,而這樣的一些徵象就被命名為「高危斑塊特徵」。

比較典型的「高危斑塊特徵」有以下這些:

第一,潰瘍型斑塊。這主要是指斑塊的「表面」不光滑、不平整,有類似「潰瘍」的表現;

第二,無回聲/低回聲斑塊。這裡所說的「無回聲」或者「低回聲」斑塊,不僅包括以無回聲或低回聲為主的斑塊;同時,也包括存在部分無回聲或低回聲區域的「混雜/混合回聲」斑塊。簡單來說,只有內部回聲均勻且以「等回聲」或「強回聲」為主的斑塊,才屬於相對比較穩定的斑塊;而除此以外的「低回聲」、「無回聲」以及「混雜回聲」斑塊,則多屬於相對不穩定的高危斑塊;

第三,管腔旁暗區面積較大。具體來說,有研究提出:如果超聲報告提示頸動脈管腔旁的暗區(低回聲)面積>10mm²,那麼,後期發生腦卒中的風險會明顯增加;

第四,斑塊內有明顯的新生血管;

第五,斑塊內存在出血跡象;

第六,斑塊表面有「微栓子」形成的跡象等等。

一般來說,在超聲報告當中,應該可以找到有關斑塊表面的情況以及斑塊內部回聲特點的相關描述。

除此以外,假如存在其他的這些「高危特徵」,那麼,超聲醫生也會在報告當中描述出來。而如果報告裡沒有相關的描述,則意味著應該是不存在這些徵象。

2022版《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篩查與臨床管理專家共識》專門指出:假如動脈斑塊存在2個或者更多的「高危特徵」,那麼,哪怕它並沒有引起頸動脈的明顯狹窄,也依然會認為具有「極高危」的心血管風險。

而另一方面,即便IMT沒有超過2.5mm,但只要存在任何一條「高危特徵」,那麼,這種斑塊也會被認為具有「高危」風險。

舉例來說,一個IMT<2.5mm的頸動脈斑塊,如果是一個以低回聲為主的「軟斑塊」,那麼,它至少屬於「高危」這個風險級別。而假如除了低回聲以外,這個斑塊同時還屬於潰瘍型斑塊,那麼,它的風險級別就不止「高危」,而是「極高危」了。


總而言之,當超聲檢查發現「頸動脈斑塊」這個問題以後,首先要搞明白的就是斑塊的風險是高、還是低。從超聲報告上來看,斑塊是否引起頸動脈的狹窄、IMT的數值以及有沒有「高危特徵」,這三點是決定頸動脈斑塊危險性的關鍵因素!


【參考文獻】

1,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篩查與臨床管理專家共識 《中華心血管病雜誌(網絡版)》,2022,5:e1000123(2022‐08‐13)

2,中國頭頸部動脈粥樣硬化診治共識 《中華神經科雜誌》2017年8月 第50卷 第8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