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大師姚希賢:從瘀血證論治肝纖維化

廣東中醫藥 發佈 2024-04-28T06:33:12.450041+00:00

姚老辨治慢性肝病,立足瘀血證,結合現代醫學理論辨病與辨證相結合,在中醫的整體觀和辨證施治原則指導下,以益氣活血化瘀為主,從根本上治療本病。

姚希賢 國醫大師(1929-)

姚希賢,第四屆國醫大師,首屆全國名中醫,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主任醫師,內科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姚老辨治慢性肝病,立足瘀血證,結合現代醫學理論辨病與辨證相結合,在中醫的整體觀和辨證施治原則指導下,以益氣活血化瘀為主,從根本上治療本病。現將姚老治療慢性肝病肝纖維化經驗總結如下,以饗同仁。

辨證與辨病結合

中醫藥對慢性肝病、肝纖維化治療已取得了良好療效,姚希賢據臨床經驗,將本病分為以下6型:肝氣鬱滯型、肝脾(胃)不和型、脾胃虛弱型、氣滯血瘀或血瘀型、肝腎陰虛型、肝鬱膽熱型。分別以丹梔逍遙散或柴胡疏肝散加減、逍遙散合香砂六君子湯或平胃散與金鈴子散加減、逍遙散合桃紅四物湯加減、一貫煎或滋水清肝飲加減、龍膽瀉肝湯加減進行治療。

根據姚希賢40多年對慢性肝炎(病)、肝纖維化的診療實踐經驗和潛心研究,認為肝纖維化的病因病機雖複雜,但諸症中氣滯血瘀最為常見,且常貫穿於疾病的各個階段,臨床上採用活血化瘀,疏肝理氣方藥治療慢性肝病、肝纖維化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代研究表明活血化瘀中藥對慢性肝病肝纖維化療效顯著,且毒副反應較少,顯示出良好的治療前景。因此姚希賢對慢性肝病肝纖維化確立了益氣活血、化瘀軟堅散結為主的治療法則。

瘀血為肝纖維化的病機關鍵,治療應以活血化瘀為主,重用丹參可獲良效。如有熱象,兼有口渴、小便黃、舌質紅、或紅絳,可選配赤芍藥、鬱金、丹皮等。丹參有活血涼血、通經活絡之功,姚希賢常大量應用丹參(一般45~60g,慢性肝炎後期、肝硬化者60~120g),並酌情予赤芍、當歸尾等藥配伍使用。大劑量應用當歸時,(30~60g,對慢性重型肝炎,肝膽濕熱型谷丙轉氨酶升高者,用至100~160g),可配伍當歸、西紅花。丹皮性微寒,入心、肝、腎經,主清熱涼血、活血化瘀,能清血中熱結,化瘀滯之血。鬱金有活血化瘀、利膽解郁之功,合併膽系感染者宜用。如血虛便秘者用桃仁。水蛭與桃仁合用可大大提高抗肝纖維化作用。

本病脾虛血運無力為根本,因此活血化瘀中藥應配合益氣健脾藥,如丹參配黃芪活血化瘀、益氣健脾,二者一行一補恰到好處,實則二者配伍抗肝纖維化作用比單獨使用效果更佳。「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實脾則肝自愈,此治肝補脾之要妙也。」姚希賢常用炒白朮、茯苓、雞內金、人參或西洋參、厚朴。治療肝病厚朴與柴胡二藥合用,可行氣寬中、疏肝解郁,調暢氣機,一補一運,使健脾益氣,並消食化積(磨積)恰到好處,對無吐酸、燒心者加山楂。為了增強行氣、消化功能,往往將廣木香與常厚朴聯用。脾虛或肝鬱脾虛、納呆、腹部脹滿,脈弦滑、苔白厚如鹼、有食滯者用雞內金、萊菔子;脾胃虛弱,脘腹脹滿,納呆,苔白或膩,脈沉滑者,一般在健脾、理氣情況下,加芳香化濁藥,多用藿香、砂仁、厚朴;噁心、欲嘔者用清半夏或姜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姚希賢對慢性肝炎(病)、肝纖維化、肝脾腫大,體質虛弱、症狀不著者往往重用丹參、黃芪,再酌配赤芍藥、當歸增強活血化瘀,並在此基礎下,應用消積軟堅藥,肝大用三棱,脾大用鱉甲,劑量視患者情況從小量開始逐漸增加。

黃芪

臨床與實驗結合

臨床研究表明益肝康(丹參,當歸,赤芍藥等),對慢性肝炎(病)抗肝纖維化具有明顯、確切的療效,對慢性肝炎總有效率82.10%~88.33%,能降酶、恢復肝功能,有效降低肝纖維化指標:82.6%的炎症、壞死得到改善,肝纖維化逆轉總有效率92.8%;具有消除肝纖維化與肝脂肪變、炎症、壞死,改善肝功能的作用。同時對丹參等單味藥的抗肝纖維化作用進行了實驗研究,證實了丹參單體(IH764-3)能顯著降低四氯化碳(CC14)大鼠肝纖維化的程度,對大鼠造血幹細胞(HSC)呈劑量和時間依賴性增殖抑制效應,能顯著降低肝羥脯氨酸和Ⅰ、Ⅲ型前膠原mRNA含量,降低血清HA、LN水平,改善肝功能。姚希賢診療疾病特點為辨病與辨證並用,對適合中醫治療者,必四診合參,首先明確診斷,再抓主要病機,辨證論治。

由於肝纖維化是現代醫學病理形態概念,單從臨床症狀表現上,無法準確做出肝纖維化的診斷,也無法進行「審證求因」「辨證論治」。常歸入「脅痛」「黃疸」「痞塊」「積」等病證範疇,其病機複雜,醫家們多強調「濕熱」「疫毒」「肝鬱」「瘀血」等。姚希賢根據中醫理論、臨床經驗及動物實驗研究,提出慢性肝炎(病)、肝纖維化病機為「氣滯血瘀」和「正氣虛弱」,治療本病應以「瘀血證」立論。倡導以重用丹參「活血化瘀」為主,「扶正補虛」為輔(兼),治療本病的基本方法,在中醫的整體觀和辨證施治原則指導下,以益氣活血化瘀為主,治療本病,取得了良好療效。

鄭重申明:

由於每個人的體質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藥和劑量僅適用於本案病人當時的病情。未經中醫辨證診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處方和劑量。廣大讀者如有需要,應前往正規醫院診治,以免貽誤病情。■

【來源:中國中醫藥報,內容選自《中國中

醫藥報》2023年2月22日第五版,楊倩、馮玉彥 河北省中醫院,蔣樹林 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

關鍵字: